单元综合检测9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综合检测9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43:04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九)
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77年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为后来的西班牙航海家如哥伦布提供了理论支持,促使他们向西航行以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刺激了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向西开辟新航路,故选A项;《世界地图》上的错误内容并不完全体现其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中《世界地图》得到许多人认可反映地圆说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并非是这一作品得到民众的普遍接受,排除C项;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与《世界地图》没有直接关系,葡萄牙的海上航路主要是向东方探索,排除D项。]
2.C [由“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可得,葡萄牙人的航行是为追求金银财富、奢侈品、香料和奴隶等,因此其航行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故选C项;因为奥斯曼土耳其人阻断了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使得欧洲对亚洲胡椒等香料的贸易受阻,才推动西欧人出海远航,所以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由于葡萄牙是封建国家,来自海外的财富并没有在葡萄牙转化为资本,所以上述航行并未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欧洲殖民者逐渐放弃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3.D [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这些因素推动了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家世和出身影响力下降,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实力,追求冒险,这些变化迎合了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当时并未摧毁欧洲宗教神权,排除;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排除B项;民族国家的产生是在16世纪,排除C项。]
4.A 5.B 6.A 7.C
8.A [由“美……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可知,这一画家认为美是人自我的感觉,这是人性解放的表现,故选A项;题干中只有“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中有关于科学的信息,但这并不能表达画家的全部主张,所以B项属于以偏概全,排除;“自觉信仰”并不等于“信仰自由”,且信仰自由的说法也不能涵盖题干中的“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说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体现的是人性对美的感受,属于感性的范畴,而不能据此得出理性觉醒的结论,排除D项。]
9.A [根据材料可知,“救赎”到“悔改”的转变,人的灵魂想要得到拯救就由“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由主动‘内在悔改’”,而“内在悔改”更多地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有利于推动人的自我解放,故选A项;材料中“救赎”应翻译为“悔改”并没有涉及对天主教教义的篡改,排除B项;宗教改革对教会权威的打击主要体现在批判教会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材料中“救赎”翻译为“悔改”尚达不到打击教会权威的程度,排除C项;天主教和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分支,两者对基督教的教义理解不同,两者的神学理论存在不同之处,宗教改革并非对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完善,排除D项。]
10.C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法则高于一切人为的法律,故主张将自然法则确立为立法原则,故选C项;根据材料“因为人为的法律因国家而异”“依统治阶级的喜好而改变”可知,启蒙思想家指出各国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自然法则为原则来制定各国法律,而非是制定国际法,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包括法治思想,启蒙思想家主张有法律约束的公正秩序,排除B项;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机构不会超越法律之上,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成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宣扬理性主义,提出了构建人类社会的理性原则,促进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革命,故选C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排除A项;启蒙思想促进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而不是启蒙思想家领导,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王权和教化特权,欧洲民众依然信奉基督教,“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曾格案……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作出无罪裁决”可得,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故选C项;北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开始于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排除A项;英国在殖民地实行的是殖民统治,排除B项;北美殖民地时期,言论自由并未实现,排除D项。]
13.B 14.A 15.D 16.C
17.(1)历史背景: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1分)葡萄牙不断进行殖民扩张;(1分)葡萄牙王室成立印度公司垄断殖民贸易;(2分)私人贸易发展迅速。(2分)
(2)影响:改变了欧洲人的香料观,降低了香料价格;(2分)导致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动;(2分)推动了新兴大西洋贸易的发展;(1分)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分)
18.(1)政治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分权理论。
背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促进思想解放;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掌握政权,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6分)
(2)发展: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具体方案,尤其强调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确定司法权独立,主张由人民选出法庭掌握。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他们的权力制衡思想,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美国所实践,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6分)
3/3单元综合检测(九)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江西南昌模拟)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  )
A.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B.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
C.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
D.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
2.(2024·湖南九校联盟联考)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  )
A.源于西欧对非洲胡椒等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
D.推动列强对非洲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3.(2024·安徽滁州二模)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阶级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 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 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4.(2024·广东揭阳二模)据统计,英国都铎时期(1485—1603年),打击粮食囤积方面的王室敕令有:“禁止粮食投机和未经许可的军需供应”“命令调查委员会成员调查粮食囤积及禁止囤积粮食”“命令惩罚粮食囤积者”“执行反对抢先批购者,囤积居奇者,居中转售者的法令”等。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价格革命影响国内市场秩序
B.资本主义农场增加了粮食产量
C.重商主义导致囤货行为发生
D.商业革命使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5.(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1562—1563年,运往波罗的海地区的呢绒有2/3使用英国船只;1599—1600年,这一比例提高到99.9%;1601—1602年,进入伦敦港的船只几乎一半属于英国。在地中海,英国船只不仅运送英国货物,而且在外国之间运送货物。上述现象说明(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英国积极进行商业扩张
C.英国垄断世界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6.(2024·江西鹰潭二模)伊比利亚海外扩张的先驱者绝对不是“文艺复兴人”。例如航海家亨利王子被他同时代的人描述为一个刚硬、虔诚、具有骑士品格的苦行者,而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尽管亨利是水手和地图绘制者慷慨的资助者,但他对学术和艺术并不感兴趣。这说明文艺复兴(  )
A.对海外扩张的影响不能夸大
B.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C.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7.(2024·辽宁鞍山二模)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方法论》中指出:“如果想了解人体的构造,不应该相信希波克拉底或其他希腊权威所说的话,而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这主要反映了笛卡尔(  )
A.开启近代科学革命 B.提倡科学的实用性
C.具有理性思维方式 D.主张研究客观实体
8.(2024·山东济南三模)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
A.人性的解放 B.科学的运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觉醒
9.(2024·广东惠州模拟)宗教改革期间,西欧人在翻译拉丁文的过程中,发现“救赎”一词翻译有误,应该译为“悔改”,含义由原来的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由主动“内在悔改”来获得拯救。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注重推动人的自我解放
B.篡改了天主教教义
C.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D.推动了神学理论的完善
10.(2024·山东济宁三模)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法则高于一切人为的法律,因为人为的法律因国家而异,依统治阶级的喜好而改变,往往造成残酷和不公平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主张(  )
A.制定各国共同遵守的公共法律
B.构建没有法律约束的公正秩序
C.根据自然法则确立立法的原则
D.建立超越法律之上的立法机构
11.(2024·山东泰安一模)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们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由此,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成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据此可知,这些哲学家们(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领导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倡导以理性推动社会发展
D.摆脱了基督教会精神束缚
12.(2024·山东青岛三模)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1734年,曾格因为被控诽谤纽约殖民地总督入狱,律师汉密尔顿以“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等理由辩护,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法官迫于法庭气氛和群众压力宣告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反映了(  )
A.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B.英国在殖民地实行民主法治
C.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D.北美殖民地实现了言论自由
13.(2024·湘豫名校联考)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派贵族泽西担任驻法大使。全权大使委任书须由大法官萨默斯封盖国玺,而封盖国玺须得到国王签发的国玺使用令状,萨默斯遂请威廉颁发。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并令国务大臣执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仍保留着司法权力
B.资产阶级代议制需完善
C.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
D.封建势力残余依然浓厚
14.(2024·河南洛阳二模)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总序言,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还明文规定了国王即位后要向国民作忠于宪法的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放弃王位”。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
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15.(2024·福建百校联考)在独立战争开始之后,北美各殖民地派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武装宣言》,阐述了殖民地人民有拿起武器反抗的权利,但是表示依然效忠英国。且在向英国请愿的《橄榄枝请愿书》中,再次重申愿意效忠英国。此次大陆会议(  )
A.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B.强化了英国在殖民地的影响力
C.论证了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
D.表明殖民地人民身份认同模糊
16.(2024·福建福州二模)1807年开始,普鲁士国王发布一系列土地改革法令(见下表)
法令 内容
1807年《十月敕令》 地产自由,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1821年《共用地分割条例》 持有庄园保有地的佃户才有资格分割共用地。
1850年《赎买法》 任何农民只要缴纳相应的赎买金,即可以解除封建义务,获得大小不等的土地产权。
这反映出当时普鲁士(  )
A.国王独掌立法和行政权
B.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C.农村经济活力逐步释放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共24分。
17.(2024·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2年,达·伽马远航印度,迫使科钦等邦签订协议,以固定价格收购香料。此后,葡萄牙的香料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葡萄牙人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厘清了许多香料的产地及其植物属性,从而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香料来自天堂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葡萄牙又占领了霍尔木兹、果阿、马六甲等战略要地,王室通过印度公司基本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与此同时,威尼斯对欧洲香料贸易的垄断难以为继。1514年,连威尼斯也从葡萄牙里斯本购买香料。1570年后,葡萄牙允许私人参与东方贸易,一些大商人参与其中。在16世纪70、80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交易商品涉及欧洲的银铜、印度的棉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非洲的黄金;沟通了传统的地中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贸易圈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圈。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影响。(6分)
18.(2024·北京房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约翰·洛克1632年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一户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律师和商人。洛克于1652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结识了著名科学家波义耳,且在其科技实验中担任助手。他曾流亡荷兰,参与了辉格党人反对詹姆斯二世专制统治和复辟天主教的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后回到英国。1690年他所写的《政府论》出版,提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政府的最高权力,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对外权涉及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但行政权与对外权很难分开和同时由不同的人所掌握。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为了保障自由就必须防止权力的滥用。他强调每一种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应同时拥有立法权。两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司法权是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的权力,不能为某一个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的职业所专有,而应当交给由人民选举出的一些人所组成的法庭。“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主要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背景。(6分)
(2)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对洛克思想有何发展,并结合史实,简述二人思想的影响。(6分)
6/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