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十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7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重庆缙云教育模拟)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
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
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2.(2024·安徽池州一模)1952年,美国政府开始资助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协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创作和翻译,影响遍及伊朗、埃及、巴西、印度、新加坡等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B.扭转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
C.维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
D.强化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3.(2024·山东烟台二模)1955年,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纪元。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南南合作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D.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4.(2024·河北邢台一模)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允许总统与他国签订贸易协定,以协调、降低或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该贸易法的制定基于( )
A.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增强
B.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C.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
D.世界经济旧秩序瓦解
5.(2024·湖南长郡中学二模)1956年11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64票赞成,英法等5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埃及停火决议。11月6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联大决议,表示欢迎联合国部队去“接替我们不得不肩负的责任”。据此可知( )
A.民族独立风暴影响大国博弈关系变化
B.美苏在反殖民主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C.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是大势所趋
D.综合国力下降导致英法军事行动溃败
6.(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提出法国应建立自身防务安全。随后法国相继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缓和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并积极谋求独立核力量。对于法国的做法,当时的美国政府反应并不激烈。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法国积极谋求国际事务话语权
B.美法间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分歧
C.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差异性
D.国际实力对比变化有利于美国
7.(2024·河北保定一模)1979年,苏联制定了工业管理新举措: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计划体系,并以5年累计完成计划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的依据,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将基建投资首先用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与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等等。这些举措的制定( )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盲目性
B.保证了改革政策的连续性
C.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8.(2024·山东临沂一模)资本劳动比率简称“劳资比率”,是资本与劳动的数量之比。高劳资比率的工业一般称为资本密集型工业,低劳资比率的工业一般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影响下图中欧美资本劳动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是(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B.国际竞争不断加剧
C.工人运动的持续高涨 D.国家调控能力下降
9.(2024·江西新八校高三联考)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英国撒切尔政府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这些措施表明( )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解决
B.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已取消
C.英国注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社会效率与公平达成新的平衡
10.(2024·安徽安庆三模)德国鲁尔区依靠充足的煤炭资源,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为基础,从19世纪中期开始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被称为“欧洲工业引擎”。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鲁尔区( )
时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煤炭开采量(单位:万吨) 11 090 9 110 7 580 6 910 6 330
占德国工业附加值份额(%) 8.4 8.2 7.9 7.8 7.2
占德国生产总值比例(%) 9.8 8.8 9.4 8.4 8
A.经济陷入绝境
B.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C.煤炭资源枯竭
D.工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
11.(2024·山东济南一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这表明( )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国际经济秩序亟须调整
C.“滞胀”引起通货膨胀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2.(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平衡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
A.建立了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B.社会发展依赖政治上的独立
C.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D.社会治理产生多重积极效应
13.(2024·安徽安庆三模)下面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该结构图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
B.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D.发展中国家机遇挑战并存
14.(2024·安徽合肥模拟)金砖国家自正式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不断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创立了金融新组织、新机构。金砖五国在货币方面的合作备受期待。这主要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果显著
B.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完善
C.国际金融新秩序已经建立
D.金融危机已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15.(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下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
时间 语言战略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20世纪80年代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21世纪初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际安全环境恶化
16.(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当今世界,出现了全球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发展趋势。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层出不穷,恰似一张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大网”,约束各国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可见,当今世界( )
A.强权政治受到了有效制约
B.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革
C.全球化与多极化成为潮流
D.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共29分。
17.(2024·河南九师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作,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此外,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对苏的“缓和战略”中。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一反20世纪8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低迷,开启了“美国第二个环境时代”。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
——摘编自夏正伟《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实施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新发展。(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环境外交战略的认识。(5分)
18.(2024·河北衡水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92年不同类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国家类型 人均GNP(美元)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1992年 1980年 1992年
低收入国家 530 2% 7%
中等收入国家 1 040 1% 1%
撒哈拉以南非洲 310 1% 6%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2 080 9% 8%
南亚 760 1% 4%
欧洲和中亚 1 950 1% 1%
中东和北非 2 690 4% 2%
北美洲与拉 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2 408 6.7% 9.1%
高收入国家或地区 2 216 9.1% 4.3%
注: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根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制
结合材料,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新问题”为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72/7单元综合检测(十二)
1.C [材料提到的三种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视角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对其研究由冷战的挑起者、冷战双方扩展到相关的其他国家,所以人们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宽而趋于全面,故选C项;冷战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研究冷战就不会忽视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排除A项;历史的真相与时代距离的远近并无必然关联,并不是时代越近就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排除B项;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但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可以有多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排除D项。]
2.D [美国政府资助富兰克林图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冷战期间推广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强化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通过协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创作和翻译,美国政府希望能够传播美国的理念,强化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故选D项;“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属于美国传播自身价值观念的具体做法,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扭转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此举主要是针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维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3.D 4.B 5.A
6.B [根据题干可知,法国此时积极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该做法挑战了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的权威,但美国对此作出的反应“并不激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在于二者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具有更大的共同利益,双方的矛盾分歧居于次要地位,故选B项;“法国积极谋求国际事务话语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一致性,排除C项;根据题干可知,法国的做法威胁了美国的地位,这对美国是不利的,排除D项。]
7.D [苏联的工业管理新举措给企业经营活动较大的余地,促进技术改造,给予科技人员必要的奖励,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职工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故选D项;材料所述改革措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而非具有盲目性,排除A项;“保证了改革政策的连续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苏联模式的特点之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因此“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
8.B 9.C 10.B
11.B [根据材料“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可知,金融投机猖獗,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未发挥应有职能,这说明现行金融货币体系存在问题,国际经济秩序需要调整,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美国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滞胀”引起通货膨胀,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并非反映全球化,排除D项。]
12.D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独立后,政府通过改造和打击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并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这些措施有效地实现了社会整合,产生多重积极效应,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打破种族性质的社区,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并贯彻多元化的种族思想,而非单纯地建立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加坡独立后社区组织的建设情况,未涉及政治独立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这种改革产生的多重积极效应,而非对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
13.D [根据材料“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可知,1965—1995年,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数值有所提高,但不到世界总量的2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处于发展变化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但面临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因此,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世界贸易情况,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指当今政治领域存在多个中心,与题干经济贸易信息无关,排除C项。]
14.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砖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合作,如推动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探索建立共同的支付系统,都是对现有国际金融架构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同时也反映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故选B项;金砖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A项;国际金融新秩序至今还未建立,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金融危机无法完全避免,排除。]
15.C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经费将俄语和东欧研究作为重点,是由于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和东欧国家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至关重要,而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崛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美苏之间的冷战出现缓和迹象,所以美国的语言战略关注点转到了日本和中国方面,这影响了对日语和汉语及其相关研究,而21世纪初,全球化深入发展,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凸显,所以美国的语言战略就发展到对中东语言的关注,综上可以看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语言战略不断调整,故选C项;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得到深入发展的,且题干所述主要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与经济全球化无必然关联,排除A项;“旧国际格局的瓦解”不能完整体现题干所述的变化,排除B项;国际安全环境恶化与美国语言战略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6.B [在当今全球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发展趋势下,各国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受到了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的约束,这不利于世界发展,表明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故选B项;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未受到有效制约,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只体现出全球化的潮流,并未体现多极化,C项以偏概全,排除;合作共赢尚未成为世界共识,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7.(1)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出现衰退;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欧洲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社会群体对国际环境的关注;环境问题关乎全球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新发展:环境外交主动性增强(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环境保护目标长期纳入外交政策(常态化发展);环境外交涉及全球范畴。(6分)
(3)认识:美国环境外交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强了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推进全球治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5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示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一些新问题。(2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侵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中东和北非产油国崛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等低收入国家依旧贫困;欧洲和美洲等高收入国家,收入稳定增长。高收入、高增长国家人均GNP虽然较高,但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的困扰。(8分)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凸显一些新问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4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