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冷战”与“热战”》之美苏冷战(25张PPT)(微课课件+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冷战”与“热战”》之美苏冷战(25张PPT)(微课课件+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5 15:39:43

文档简介

附件2:
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美苏冷战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三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冷战”与“热战”
录制工具和方法
1.工具: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共享版 +PPT软件; Camtasia Studio 6.0+PPT等)。
2. 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设计思路
“冷战”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二战后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对学生来说,概念抽象,政治性极强,过程复杂,时间跨度长,思维跳跃性大,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结合比赛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作者深刻地感受到在10分钟内要阐释清楚冷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较难。如何合理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如何上出新意就成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教学价值的挖掘和延伸,即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实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为此,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与整合,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的设置和编排。
于是,作者把冷战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冷战概念,能列举美苏冷战的史实。难点确定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以及“冷战”下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和平的可贵,珍惜和平,反对战争;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各个不同国家按照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者对教学资源和素材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利用图片、漫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冷战”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利用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历史信息,获得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最后,联系我们身边的“冷战”事例和时事热点新闻,由远及近,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升华情感价值目标。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能列举列举美苏冷战的史实,知道冷战的概念。
2、通过分析史料,提炼历史信息,获得历史知识。
3、能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体会到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冷战”的概念
2、难点:理解“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展示冷战的概念
(二)、层层剖析,阐释什么是冷战?
一、冷战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分析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战后美国、苏联力量对比,得出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盟友关系转变为竞争对手。
二、冷战的表现——美苏对抗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北约、华约的成立
三、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危机
1、世界各地局势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半个世纪以来都不得安宁。
欧洲——德国一分为二、柏林墙阻隔的亲情
亚洲——局部热战此起彼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2、苏同时又保持了对战争的克制,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冷战的反思——后冷战时代
1、冷战思维的延续:
1、时事新闻:朝鲜半岛危机持续升温、乌克兰危机
2、好莱坞大片《钢铁侠2》暗藏的冷战思维。
3、反思冷战,启示我们:
①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教学反思
1、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而言,能确立适合学生的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美苏“冷战”概念的讲述与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史料,提炼历史信息,获得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冷战”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那个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对学生来说,概念抽象,政治性极强,过程复杂,思维跨度大,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兴趣不浓,理解起来也有障碍,在激发学生共鸣方面有困难。
3、如何更准确地挖掘历史细节,深入浅出地解释历史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一直是自己教学中最大的困惑与思考。本微课中,我尽量做到围绕核心目标,化繁为简,理清线索,突出主题。
课件25张PPT。美苏冷战
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式表现的战争。
VS“冷战”的含义冷战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冷战的表现——美苏对抗
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危机
冷战的反思——后冷战时代VS“二战”中美苏两国关系——盟友雅尔塔会议“冷战”背景战后形势:“冷战”背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英国为代表的欧洲逐渐衰落,美国和苏联实力强大。俄国熊北美野牛英国小毛驴二战后美苏实力对比战后形势:“冷战”背景世界头号强国政治军事大国杜鲁门上台后一再声称:“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斯大林:“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冷战”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社会主义在东欧阵营不断扩大。
“冷战”背景国家利益对立“冷战”背景从盟友到对手美苏矛盾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姓“资”还是姓“社”世界霸权“冷战”背景 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冷战序幕:铁幕演说指的是苏联东欧人民主义国家(共产主义)主张英美联合对抗苏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杜鲁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扩张浪潮的回答” 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及共产主义 美苏对抗 ——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无偿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援助”。
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美苏对抗 ——北约的成立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 针对《北约》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1949年8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意味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华盛顿的“和平鸽”美国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明争暗斗数十载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华约解体,“冷战”结束。序幕开始标志发展结束冷战:时间:1946年1947年1947年1991年事件:北约的建立
(1949年)华约的建立
(1955年)冷战进程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政治)马歇尔计划
(经济)苏东剧变
华约解体军事1、危机四伏——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冷战”影响欧洲,德国一分为二柏林危机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两半!它只是一堵墙,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战火中的越南儿童亚洲,局部热战此起彼伏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使两国几乎到达核战的边缘,但最后仍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说明了什么?苏联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美洲,古巴导弹危机2、美苏同时又保持了对战争的克制——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影响3、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反思我们身边的“冷战”延续……
反思启示: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论任何国家或民族以任何理由破坏人类和平,干涉别国自由和发展的行径都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制止和反对。
2、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任何妄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都是霸权主义、强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