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里的虚实以及作者;
技能目标:2.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3. 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文中例子体会作者所阐述的道理。
2学情分析
虚和实是我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本文作者旁征博引,文章具有丰富的理论色彩和文言引文,这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本,我注重深入浅出,通过图片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注意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3重点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新课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二、检查预习。
1、正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滓(zǐ) 鬃鬣(liè) 住宅(zhái);
B.哂笑(xī) 凤夔(kuí) 昉明(fǎng )
C.箴言(zhēn)笪笞(dá) 赘疣(yóu);
D.摇曳(yè) 翚飞(huī) 跂翼(qí)
2、辩词义
①去粗存(取)精
A.对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B. 这次去登山的人不必太多,我们要去粗取精,队伍需要精兵强将。
②虚实相生
A.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有的壮实,有的身体差,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虚实相生,团结协作。
B. 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该饱满处要饱满,该简略处要简略,虚实相生,艺术性更强。
③一鳞一爪
A.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鳞一爪,妄加评论。
B. 要掌握鳄鱼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搜寻鳄鱼的一鳞一爪,实行跟踪记录。
④宛然可见
A.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可见。
B.打开古墓,只见女尸肌肤完好,宛然可见。(宛然如生)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1、浏览:整体把握,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2、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一(1-7)提出文章观点,即全、粹统一,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8-1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三(13-14)主要说明中国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
3、精读:(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思考: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劝学》
“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
“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
全和粹、虚和实的辨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2)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结合图片理解)
①中国绘画 之 虚实相生:
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
②中国戏剧 之 虚实相生:
舞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小结:
绘画、戏剧中的虚和实
实——舞台表演中的程式手法、舞蹈行动,绘画中的人、物、景。
虚——舞台留出的空白的布景,观众能通过逼真的动作而想象出来的部分。绘画中的留白,欣赏者能通过逼真的描绘感受到的部分。
虚实相生,方能产生妙境。
③第十二段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 《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
洪昉思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
王渔洋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又全,以粹概全,认为完整和精髓两者是不可分的,我们从一鳞一爪中看到完整的龙。
四、课堂小结:
当然,中国艺术不仅仅包括绘画、建筑、书法,还有中国诗歌,那在中国诗歌上的虚实又是怎样进行结合与相生的呢?同学们这堂课结束后结合课后练习题三来谈谈中国诗中的虚实结合。
五、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几首诗,从虚与实的关系角度进行理解赏析。
A、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B、杜甫的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板书设计: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一(1-7):提出中心论点
二(8-12):绘画和戏剧虚实相生
三(13-14):多种艺术的空间表现
课件30张PPT。虚实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在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走进作者 1.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滓(zǐ) 鬃鬣(liè) 住宅(zhái)
B.哂笑(xī) 凤夔(kuí) 昉明(fǎng )
C.箴言(zhēn)笪笞(dá) 赘疣(yóu)
D.摇曳(yè) 翚飞(huī) 跂翼(qí)
2.下列是本文中的成语,使用该成语的两句中哪句对,哪句错?
①去粗存(取)精
A.对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B. 这次去登山的人不必太多,我们要去粗取精,队伍需要精兵强将。B(对)(错)shěn②虚实相生
A.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有的壮实,有的身体差,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虚实相生,团结协作。
B. 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该饱满处要饱满,该简略处要简略,虚实相生,艺术性更强。
③一鳞一爪
A.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鳞一爪,妄加评论。
B. 要掌握鳄鱼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搜寻鳄鱼的一鳞一爪,实行跟踪记录。
④宛然可见
A.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可见。
B.打开古墓,只见女尸肌肤完好,宛然可见。(宛然如生)(错)(对)(对)A、(对);B、 (错)(错)阅读步骤:
1、浏览:整体把握,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2、速读: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3、精读:(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思考: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2)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
(3) 《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1、整体把握,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心论点 ——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2、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一(1-7)提出文章观点,即全、粹统一,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8-1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三(13-15)主要说明中国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荀子《劝学》“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
“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全和粹、虚和实的辨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心论点 ——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
中国绘画 之 虚实相生 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钓鱼翁,这是“实”,那空白处我们可以想象为烟波浩淼的江水和广阔的空间,这是“虚”,正是空白才衬托出了环境的萧瑟和钓鱼人的孤独!“虚”已不再是“虚无”,而升华成了艺术境界,成为艺术的精品。 寒江独钓图局部放大欣赏下面的绘画: “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⑩除了虾,你还看到了什么? 活泼的小虾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戏乐。画面灵空,气韵生动,背景虽不着一笔一墨,却使人产生虾儿将跃出画面,潜游别处的感觉。舞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中国戏剧 之 虚实相生舞台表演水斗 “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身上”。戏剧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布景(水),由演员用一两个洗练而又典型的姿势、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水)戏剧艺术:<秋江>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凭借艄翁手中那只划船的木桨,以实代虚,以形传神,让观众感到人在船上,船在江中,白发红颜,青山绿水,有诗的美、画的美。 趟马酒虚杯实小结: 绘画、戏剧中的虚和实实——舞台表演中的程式手法、舞蹈行动,绘画中的人、物、景。
虚——舞台留出的空白的布景,观众能通过逼真的动作而想象出来的部分。
绘画中的留白,欣赏者能通过逼真的描绘感受到的部分。
虚实相生,方能产生妙境。“飞 白”“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 第十二段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中国戏曲的舞蹈动作具有虚拟的特点,是典型以虚写实、虚实相生。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以虚写实、虚实结合。
舞蹈精神(音乐精神)
——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空间
——通过高度艺术真实表现出
生活真实绘画 戏剧书法建筑文章思路纲要 文章由荀子的一句“不全不粹不足以
为美也”引入关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
问题;然后用赵执信等人的谈话点出艺术
最高成就是全和粹、虚与实的辨证统一;
接下来便从中国绘画、戏剧、书法、舞蹈、
建筑等诸方面具体分析中国艺术表现里的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这一共同特征;最
后阐明这一研 究的意义。赵执信等人的谈话讨论:洪昉思 、王渔洋 、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洪昉思 ,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王渔洋 ,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赵执信主张 ,认为完整和精髓两者是不可分的,我们从一鳞一爪中看到完整的龙。求全不求粹求粹不求全既粹又全,以粹概全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现实主义虚实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的美丰富全面
——全自然
主义洪昉
思辨证统一典型的美赵执信去粗取精
——粹形式主义王渔洋绘画为例戏剧为例共同特征:贯穿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空间阅读下面几首诗,从虚与实的关系角度进行理解赏析。
A、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B、杜甫的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