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山园小梅》赏析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该篇课文,归纳文学评论(评论型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
①学会选择评论的“点”(角度);
②通过分析文本的思路,掌握文学评论的基本结构;运用恰当的分析评价方法,写出情理兼具的文学短论。
③培养鉴赏文学的趣味和评价文学的能力,有意识运用到考场作文中。
2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撰写读书笔记写作主要表现为:(1)面面俱到——不会选点评论;(2)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就可以评论完一本厚厚的小说——不懂得通过分析评论,是内容充实,说理深刻。有必要通过书评学习加深写作认识。
3重点难点
①文学评论的角度选择;
②文学评论的一般结构;
③文学评论分析评价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
同学们,从高一入读南海中学开始,这一年多来你们一直坚持做的两项传统作业是什么呀?(读书笔记、练字)。
那你们的读书笔记常常写什么呢?(读后感、生活随笔、时评等)很多时候,你们看了一部电影、读了一本书,都会把一些感受、评论写在读书笔记里,对吧?
那你们平时写这些赏析、评价作品的文章时,有没有什么困惑呢?(学生谈困惑)
(学生自由回答,或教师结合学生平时读书笔记的情况来引导:(1)面面俱到,批改时没有被打动——不会选点评论;(2)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就可以评论完一本厚厚的小说——不懂得通过分析评论,是内容充实,说理深刻……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17课来“解解惑”,看看本文能不能得到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学生个别回答,老师提炼出一些重要关键词,并板书在黑板上。如“选点”、“结构”、“分析评论”等)
活动2【讲授】学习本文,学生交流讨论,提炼出文学评论的写作启示
环节1:朗读《山园小梅》,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
环节2:老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讲授。
(一)文学评论的角度(选点):小而准。
点拨1:学生可能也答出“选点小”,不妨点拨:选点时是不是就停留在“小”呢?只要小角度写作,随便选个点就行了吗?本篇课文选了一个什么点?
——纵观《山园小梅》一诗,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它的精妙之处,整首诗最出彩的地方,作者赏析时就选择了这个点,看来选点时首先是看文本对象本身的“亮点”。
点拨2:万一你对精妙的地方不懂得欣赏怎么办?自己驾驭不了,或者没信心写成一篇千来字的文章,怎么办?
——选择自己感受深的点来分析评论。
点拨3:如果你能力不错,整首诗都懂,不妨另辟蹊径,发人之所未发,写出新意。
小结:选点的标准有三方面
1、选亮点。(“亮”)
2、选自己感受深的。(“深”)
3、发人之所未发,写出新意。(“新”)
(二)文学评论的结构
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第1段:引述材料(诗句),简述内容,整体把握;(方便读者了解评论对象,略写)
第2段:提炼出评论点,摆出观点;
第3段:分析一(分)好一个“疏”字!
第4段:分析二(分)好一个“暗”字!
第5段:总结两字的妙处,意境浑然,物我一体。
(2—5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写)
第6段:深化主题,揭示诗的主旨;联系实际,发出感慨。(略写)
小结:
文学评论的结构与时评相同,都是“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评论观点——结尾”,即“述—析评—结”。
(三)文学评论的分析说理
点拨:同学们,平时你们做诗歌鉴赏题时,写几行字百来字都感到很吃力,但本文对“疏”“暗”两个字的赏析却写了千来字,看看它用了什么方法使内容充实,说理深刻的呢?
明确:
第3段,评析“疏”时——例证法,比较分析法(山园小梅的“自然”与病梅的“矫揉造作”的对比;花之最清者梅花与五行之最清者水同比,相互映衬)
第4段,评析“暗”时——引证法(同样有“暗”字的诗句的引入,强调嗅觉上的若有若无),类比分析法(与“天街小草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强调“暗”一句写嗅觉,写出了与视觉一样“朦胧纯美”的意境)
活动3【练习】应用拓展:变式应用,拓展迁移
仿照本文,选择一个角度,任选一个材料进料进行赏析,并写出一个分析深刻的段落。
1.课后练习三,苏轼《海棠》;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外国短篇小说《项链》;
3.纪录片《记住乡愁》。
课件10张PPT。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
——《山园小梅》赏析
唐 珏积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 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苏 轼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辛弃疾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 愈读一读,背一背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品析 《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
“疏”字……
“暗”字……
寥寥十四字……
品行……朗读全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篇句字句人总分总理清文章结构诗评的一般思路:篇 句 字 人
(总 分 总)疏形态
意境
品格暗如隐如现,若有若无,似虚似实。
极尽朦胧纯美之境如何写好诗评?
从结构上:篇—句—字—人(总分总)
从内容上:神韵、意境、情感
从形式上:以诗赏诗(引用、比较)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写一写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仿照“好一个 字(词)!”开头,试写诗评。运用好一个“偷”字!
“偷”才显暗中寻爱迫不及待,“偷”方显私恋梅韵而至情深。
古人爱梅,尤爱梅之冰清玉洁与清雅脱俗。这一“偷”字恰恰传神地映衬出梅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