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58年,毛主席来到成都,在金牛宾馆开一个重要会议,在成都待了二十多天。会议
间隙,他从各图书馆以及杜甫草堂等处调看古典文献。
他读描写四川的古诗词,还亲自圈选了一些,编选了一本书《诗词若干首一一唐宋明
朝诗人咏四川》。这本书封面上就是毛主席的亲笔题字“诗词若干首”。
在这本书中,开篇就是六首李白的诗,而杜甫的诗入选了十四首,杜甫是这本书中被
圈点的所有诗人中最多的。从毛主席的个人爱好讲,他是更喜欢李白的,他是大政治家、
大军事家,在内心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自己也说过,对杜甫“不甚喜爱”,他不太喜欢
那种过分现实主义的东西。但是回过头来又说了,他要看真正写出四川的诗,就只好多选
杜甫,因为杜甫写得最生动,也更真实。大家看,毛主席竞然是通过这些诗词,通过陆游、
杨升庵、韦庄、罗隐、李商隐、李白、杜甫来了解四川,最后他发现要通过诗词了解四川
还得多看杜甫,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力量。我们今天讲杜甫写的是诗史,正因为现实主义的
写作方法,才使他笔下有史,才使他的史有诗歌的情感与审美的力量。
这里要讲一个前人创造的诗歌欣赏方法。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头创造了一个词,是今天中国人研究文学作品当中经常
用到的,叫“意境”,或者叫“境界”。
在王国维以前很少有人用这个词来评价文学作品。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的是“风
骨”,所以我们现在说三曹的文学风格是建安风骨。王国维先生在清末提出的“意境”这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个说法。他说意境有两种,一种叫有我之境,一种叫无我之境。把自己带入情境之中,嬉
笑怒骂,涕泪交流,这是有我之境。自己不参与其中,只是客观地书写,“看人获稻说风
凉”,这是无我之境。他还说,要营造好的意境有两种方法:“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
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
必邻于理想故也。”
虽然王国雏先生也说造境和写境严格说来并不好区分,但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诗出发去
理解。
杜甫的诗就是写境。
他写的都是眼前景、身边事,但是他不断地提炼,把眼前这些事物内在所包含的意蕴
进行了精准表达,这就是写境。他那些意蕴终归是不会超越现实来虚构一种场景进行表达
的。但是造境就完全不同,不管现实中是否存在,单是把一些意象罗列在一起,就会让人
感受到美,但是这美或许并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说恐怕还是比较抽象,我们来举一些杜诗以外的例子。
我们以写音乐的诗为例,先说写境,李白曾经在峨眉山遇到一个和尚从山上下来,抱
着一张琴,那张琴很有名,叫绿绮。“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
松。”和尚抱着绿绮琴,手从琴弦上一扫过,就像峨眉山中起风了,让松涛澎湃一样。这
样形象地描写就是写境。而“诗鬼”李贺有一首诗《李凭箜篌引》,夸赞一个音乐家李凭
弹箜篌的高超技艺,开头还比较写实,“吴丝蜀桐张高秋”,说这张琴很好。那时候要制
作一只好箜篌有两个条件,一要用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丝来做琴弦,二要用四川的桐木
做琴身,所以叫“吴丝蜀桐”。李凭一将这张琴拿到手上,弹出的琴声就像浩荡秋声到来
一样。“李凭中国弹箜篌”,用想象开场,至今为止没有一首诗用“中国”写出了这样壮
阔的情景。当然,李贺的“中国”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昆
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的玉石碎了,凤凰鸣叫,芙蓉花在哭泣,而香兰
又在开怀大笑,就像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具体是什么意思很难说明白,但
是又不能否认这些语句中表现的意境非常美。这就是造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用造境的方法进行写作。但主流还是写境,这是写实主义或者
叫现实主义的方法,杜甫就是此中高手。前面我们说“大声吹地转”,写江上的洪水声音
像风一样吹得地都在转,这就是杜甫从现实情景中提炼出来的表达。杜甫的诗词创作中,
基本上没有造境,都是写境,换句话说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诗经》开始的现实
主义传统,在杜甫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继承与发扬。因此在《诗词若干首一一唐宋明朝
诗人咏四川》中,杜甫能占那么大的比重,归根结底是因为要了解四川,还是要从现实主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