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掌握孙权的劝谏艺术,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养成热爱读书、开卷有益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解题及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
鉴》,本文选自此书。
孙权,三国,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鲁肃,三国时吴国的军师
吕蒙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
文言文朗读三步曲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读好语气
注音:
卿 岂 邪
孰 遂 更
qīnɡ
qǐ
yé
shú
suì
ɡēnɡ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ɡēnɡ)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停顿(音节、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重音、停连)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小组合作
体会人物语气、注意人物身份,分角色朗读课文。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 书名等。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大事
用
事务
难道
想
成为
通“耶”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与……相比怎样
认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
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
惊奇
现在
就
为什么
主谓间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到了……的时候
不再是
评价反馈: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注意翻译顺序)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不同语气的词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用法灵活,如:
①邪!反问语气 “吗”
②耳 限止语气 “罢了”
③乎!感叹语气 “啊”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书学习的?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鲁肃
吕蒙
大惊(正面)
自信(侧面)
书中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
分析人物:(描写、评价)
孙权
吕蒙
鲁肃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善劝 好学 关爱部下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结友而别。
鲁肃
爱才 敬才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
听劝 学有所进
找一找
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成语学习与运用: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意是说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小 结
总 结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吕蒙
孙权
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延伸训练
*假如咱们班有一名同学产生厌学情绪,你是他(她)的好朋友,你该怎么办?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业:
1.课后作业:翻译全文。
2.前置性作业:预习《黄河颂》
3.拓展性作业: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一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