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
不完满才是人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训练和培养学生杂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准确理解本文的题旨和写作意义
2.在了解杂文文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掌握本文论证的结构和一定的杂文写作技巧,尝试杂文写作。
3.通过学习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杂文这一类型文章接触不多,可能有一些印象但仍需要加深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是粤教版选修15杂感文单元中杂文部分的第二课,选自《季羡林谈人生》。这篇文章中,季羡林运用犀利幽默的语言,运用因果论证,多角度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明了“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观点,并指出了其现实意义。文章篇幅不长,阅读难度不大,一课时可以完成。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训练杂文阅读能力与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同时可以学习其多种论证方法,与思考自己的人生。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本文引用论证、多角度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文论证方法与论证逻辑。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小补
师:回忆以前我们接触过得杂文,大家记得的有哪些呢?杂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有哪些特征呢?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推荐阅读课本p132《杂文》)
生:各抒己见与阅读相关材料
师:简介杂文知识并引入课文,介绍作者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提出初读要求(1)注意字词(2)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生:自主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考查自己自读能力。
生:阅读后回答提问
师:给出参考答案
活动3【活动】再读课文,细究技法
师:考考你:
1.作者第一段提出“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他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呢?
2.作者是如何做到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又不让人产生冗繁之感的呢?
3.文章末一段对阐明中心观点起了什么作用呢?
生:再次研读课文,摸索论证的门道,并总结(自读与交流)
活动4【讲授】学习技法,提升自我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后,点评学生的回答,着重指导其掌握其中论证所用的引用法与多角度论证的妙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5【练习】实践练兵,学以致用
“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请尽可能联系古今并运用引用法或举例法等方式,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6【活动】相互切磋,提升技艺
同位或组内互读切磋,指出对方所用的论证技巧,并试给予中肯的点评与建议。
活动7【作业】锤炼打磨出佳作
根据同学的点评或建议,结合自己的新灵感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