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九)
1.C [根据材料可知,宋神宗时期,北方地区的商税数及户数均低于南方,但户均高于南方地区,说明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依然活跃,故选C项;材料未对比南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A项;仅对比南北方商税数和户数,且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无法获知南北方经济差距的变化,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体现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
2.D 3.C 4.D
5.A [根据题干可知,在宋金时期,官府经常雇佣“市人”或“人夫”来为官府服务,题干所述现象表明政府对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即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故选A项;纳绢代役或者纳钱代役都与徭役有关,而题干述及的是“和雇现象”,而不是“徭役”,排除B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C项;和雇属于临时性质,并且,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而不是“和雇”,排除D项。]
6.A
7.D [题干体现宋代商人改变自身地位的途径多元化,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具有开放性特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的途径多元化,并不能据此得知商人的政治地位是否得到了普遍提高,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有可能一些商人会跻身仕途,改变自己的阶级属性,但不能表明整个商人群体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文化水平”只符合题干中有关“其次”的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属于以偏概全,排除C项。]
8.D 9.A
10.A [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可考小说家位于北方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位于南方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从北宋到南宋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A项正确;可考小说家分布变化情况与社会阶层流动不相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抑商政策,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D项。]
11.A 12.D 13.A
14.D [宋代一些女子从事商业活动,部分女性商人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这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开放程度较高,给女性从事商业提供了机会,故选D项;宋朝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A项;宋朝理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已被摆脱”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男子生存状况,无法得出“男子生存压力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15.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对榷场规定交易前留一半货物在场,交易时要收取息钱,说明在与金贸易时比较谨慎,收取一定费用,注重维护南宋朝廷的经济利益,故选D项;榷场贸易属于边境贸易,不属于基层市场,排除A项;材料强调南宋通过对榷场交易的相关规定来维护南宋朝廷的经济利益,并不能由此得出缓和宋金之间的政治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与边疆治理无关,排除C项。]
16.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文人对山水形态、自然万物的研究即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D项;材料不能表明当时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排除A项;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使士大夫积极参与政治,排除B项;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经世致用进行了系统阐释,使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鸦片战争后成为很多儒学子弟追捧的思想理论,排除C项。]
17.(1)信息1:宋代科举对各地区有法定配额;信息2:各地的法定配额比率降低。
解读:从参加科举人数不断增加的角度作答:如,宋代经济发展使其自然增长的人口大量增加;宋代科举比隋唐时期更为完善,向全社会开放;宋代教育发展,官学和私学(书院)的兴盛等。
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角度作答:如,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南移,南方文化发达,为维护各地政治利益平衡,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等。(6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途径1:从事教育事业:如,去基层官学、各地书院、私塾当教书先生,或去当私人教师等。
依据:宋代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官学和私学教育发达等。
途径2:从事文化娱乐行业:如,当说书艺人,为娱乐场所写话本或词曲、卖画等。
依据: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打破了坊市制度,市井娱乐生活丰富。
途径3:从事工商业:如,经营手工作坊,进行国内外贸易的活动等。
依据:宋代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海外贸易发达;重农抑商的观念淡化;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宋代人身束缚减少等。
途径4:从事经营传统农业:如,经营田庄等。
依据: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济发展等。(8分)
18.(1)史料价值:这些瓷器都为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2分)
浙江、江西瓷器产地最多,可以实证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是当时重要的生活用瓷产地。(2分)
北方名窑瓷器屡有发现,可表明虽有路途遥远或政权对峙等不利因素,但并未阻断瓷器交流,北方名窑瓷器已然成为南方地区日常用瓷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高丽青瓷的大量发现则进一步证实了宋元时期明州与朝鲜半岛的密切往来。(2分)
(2)特点:所用瓷器产地多元,浙江瓷窑数量最多,江西、福建、北方及海外地区的瓷窑瓷器占据一定比例;所用瓷器层次、用途不一,有满足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瓷器,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等级精美瓷器,如南宋官窑、高丽青瓷屡有发现。(每点2分,2点4分)
原因:明州(宁波地区)靠近南宋都城临安,是京杭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城市,因此南北瓷器能汇聚于此出口外销,外来瓷器也可由此进口;(2分)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盛,这使明州在瓷器消费上,不仅具有一定的购买力,而且需求层次、类型更加多元;(2分)宋元时期,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瓷器生产日益繁盛,对国内外瓷器消费贸易起到推动作用。(2分)
1/3课时数智作业(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山东青岛一模)如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
地区 商税数 户数 户均
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0.640贯
南方 4 114 751贯 10 893 868 0.378贯
全国 7 748 143贯 16 570 474 0.468贯
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1077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
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
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2.(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如表是南宋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地点 内容 出处
江南西路抚州 春夏之间,旧谷既尽,新谷未种,天特生麦,以济缺乏,使尔人民吃此麦饭,种此禾稻,循环接续,常得饱足 黄震《黄氏日钞》
江、浙、湖、湘、闽、广 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庄绰《鸡肋编》
A.稻麦复种制起源于南宋时期
B.物种交换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C.稻麦轮作导致耕地过度开发
D.市场需求刺激耕作方式变革
3.(2024·山东德州三模)北宋时期,具有较强商业功能的城市数十个,主要分布在中原、东南地区,而荆湖路、广南路等地区(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广西北部)的大型贸易中心数量很少。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人口流动的加剧
C.区域开发的程度 D.政治局势的影响
4.(2024·河北唐山一模)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
A.文体明显固定化 B.过程日趋严密化
C.结果体现公平性 D.录取具有导向性
5.(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宋金对峙时期,和雇现象有较大发展。宋朝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废除后,每“遇大宴等”,常“和雇市人(乐人)”进入宫廷侍奉。金统治者也曾“谕户部:今岁行幸山后所须,并不得取之民间,即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雇”。这说明,当时(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纳绢代役发展为纳钱代役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
D.社会阶层流动性显著增强
6.(2024·海南全真模拟)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 )
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官营手工业繁荣
7.(2024·湖北宜荆联考)某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宋代商人:“首先,是商人可以送其子弟进入官办的州县学就读;其次,是商人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第三,是商贾可以通过向官府进纳钱粟而跻入仕途……”对于宋代商人的认识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普遍提高
B.商人群体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C.文化水平影响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商人所处社会环境有一定开放性
8.(2024·福建龙岩三模)元朝科举实施时间短,规模小,还曾一度停开,主要采用世袭、恩荫与推举制录用官员,并允许转吏为官。这( )
A.吸收了蒙汉选官制精华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丰富了官僚政治的形式
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9.(2024·吉林长春三模)朱熹认为《史记》虽然有“仁义”的内容,但“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且关于历史的记载多与孔孟不同。他主张应该“求义理于六经”。这反映出朱熹( )
A.重视历史书写的价值引领
B.轻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C.强调多角度认识历史事实
D.主张格物致知以探求真相
10.(2024·江西南昌二模)如表为两宋时期部分地区可考小说家分布变化情况(单位:人),这一变化( )
地区 河南 河北 山东 浙江 江苏 江西
北宋 24 4 14 19 11 21
南宋 14 1 3 28 18 21
A.与政治局势相关联 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体现抑商政策松动 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11.(2024·湖南长沙模拟)北宋四川是铁钱区,铁钱是较铜钱价值更小的贱金属货币,每五贯小铁钱价值等于一贯铜钱。这一情形下,小规模贸易直接用小铁钱支付本就很困难了,更遑论大宗的茶叶或食盐贸易。这一现象( )
A.导致货币形态出现重大变革
B.反映当地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源于当地冶铁行业技术进步
D.说明四川地区长途贸易兴盛
12.(2025·内蒙古适应性考试)宋代某诗云:“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该诗体现出的思想观念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
C.“宇宙便是吾心” D.“格物致知”
13.(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的《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
A.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
D.民族交融的加强
14.(2024·江西新余模拟)宋代一些女性以经商为业,有些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据此可知,宋代( )
A.实现了男女平等 B.理学束缚已被摆脱
C.男子生存压力大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15.(2024·江苏南通一模)某年,南宋在盱眙县设置对金贸易的榷场,并作如下规定。这些规定意在( )
交易前 数额在百千以下的,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泗州榷场(金国境内)交易
交易时 两边商人各处一廊,以货呈主管官,牙人往来评议,不得相见。每交易千钱,各收五厘息钱入官
A.促进基层市场的繁荣
B.缓和宋金之间的政治矛盾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D.维护南宋朝廷的经济利益
16.(2024·河北秦皇岛三模)宋代绘画以精妙著称,画家以多样的笔法表现不同山石的纹理、不同季节的水波等,昆虫花鸟亦毫发毕现;当时还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橘录》《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反映出宋代( )
A.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
B.崇文抑武使文人寄情自然
C.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广泛
D.格物致知影响文化的氛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8分,共32分。
17.(2024·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宋代士人阶层的流动
表1 宋代州试的法定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997 1005 1009 1023 2/10 4/10 5/10 5/10 1026 1032 1045 1066 4/10 2/10 2/10 1/10 1067 1093 1156 1275 15/100 1/10 1/100 1/200
注:整个宋代科举实际地方各州的配额变动基本不大。
表2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部分事例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出处
“丁石,举人也,与刘莘老同里。发贡,莘老第一,丁第四。丁亦才子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宋]范公偁《过庭录》
“盖缘一种人,长于词理,熟公门事体浅深,识案分人物高下,专教人词讼,为料理公事,利于解贯头钱为活家计……此其人或是贡士,或是国学生,或进士困于场屋者” [宋]陈淳《北溪大全集》
——材料均据李圆圆《宋代下层士人治生研究》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对表1中的信息进行合理解读。(6分)
(2)除了材料中的例子外,宋代下层士人还有哪些治生的途径?说说你判断的依据。(要求:列出两个途径,理由符合史实)(8分)
18.(2024·湖南株洲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瓷器基本情况
产地 时代 浙江 地区 江西 地区 福建 地区 北方 地区 海外 地区
北宋 越窑、 龙泉窑、 婺州窑、 泰顺窑 景德 镇窑、 吉州窑 建窑 定窑、 磁州窑、 耀州窑、 临汝窑 高丽 青瓷
南宋 龙泉窑、 越窑、 越窑仿 官窑、 南宋 官窑、 江山窑 景德 镇窑、 吉州窑 同安窑、 德化窑 定窑、 磁州窑、 钧窑 高丽 青瓷
元代 龙泉窑、 永嘉窑、 泰顺窑、 临安天 目窑、 江山窑 景德 镇窑、 吉州窑 浦口窑、 德化窑 磁州窑、 钧窑 高丽 青瓷
(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
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
材料二
(说明:奉化江与余姚江在宁波附近汇合成为甬江汇入东海,而甬江与杭州之间的杭甬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价值。(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宁波地区宋元时期的瓷器消费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