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腿与丑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其人及其成就,感受并学习其精神内涵
2.理清本文行文结构,学习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及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3.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这篇文章适合进行语文课堂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3重点难点
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心理测试——苦乐在于心
来到度假胜地,住到预先订好的旅馆房间后,轻松地喘了口气,试着打开窗户时……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
A、窗外是广大的阳台,上面种着五颜六色的花草。
B、可以看见旅馆的游泳池和人群。
C、看到海边,还可以看见在那里玩的人们。
D、可以看见远方有一座岛。
答案:
选择A的人: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实在是悲观!已经少有乐观想法,是不是已全部都像河水一样流光啊。
选择B的人:轻微悲观型: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窗边,这种距离感转换成时间轴时,以长久的态度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住的,稍微有点悲观的成分存在。
选择C的人: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少对长远的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唷。
选择D的人: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是不是很安乐、无忧无虑呢 不过,比起忧郁地沉思,还不如开朗一点更能招来运气。
活动2【讲授】二、作者介绍
本杰明·富兰克林——18世纪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曾参加起草著名的《独立宣言》。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汤姆斯·杰弗逊曾经誉他为“当代最伟大最光彩的人”。美国学者曾誉他为“美国的圣人”和“美国革命之父”,德国哲学家康德则称他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活动3【讲授】三、初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思路
1.
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来
2.
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3):通过生活中常见或人人都能感觉到的事实,证明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好与坏、苦与乐两方面。对比分析,乐观的人着眼于好的一面,尽情享乐;悲观的人纠缠于坏的一面,遭遇悲哀与不幸。并且强调指出悲观是一种恶习,如不去除,带来的只有不幸。
第三部分(4、5):用“美腿与丑腿”的比喻作结,告诫悲观的人们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活动4【讲授】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课文第二段,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哪些例子作为论据?有何作用?
2、在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把分析重点放在悲观的人的处世方式及其后果上?
3、本文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请思考这与文章的中心论点之间有何关系?
4、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值得自己在写作中借鉴?
明确:
1.
作用:说明既然世界客观如此,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这种人就幸福,而悲观、消极的人总要看事情不好的一面,那么这种人很难得到幸福,所以这一段的内容是为下面的论述打基础的。而且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论证具有很强亲和力、说服力。
2.
作者在第三段中详细分析了悲观给人带来的危害,因为悲观使人只注意到事物不利的一面,对周围的人吹毛求疵,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与之交往,更没有愿意看到他成功,从而从反面肯定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水到渠成地告诫人们人们要乐观向上,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向好的方面想,乐观、豁达才能得到幸福的人生的希望,更具说服力。
3.
本文是一篇告诉人们要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文章,文中作者的观点很清楚,提倡为人积极、乐观、向上,批评了热衷与苛酷、怨愤和不平的人生态度,和“美腿与丑腿”粗看似乎没有联系,但尽管世界上的事物有千千万万,但每一事物都有美有丑两方面,更多的注重事物美好一面的人是幸福者,而更多注重事物丑的一面的人则是不幸的,那么“美腿与丑腿”就成了鉴别这两种人的“仪器”。
4.
例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活动5【活动】五、深入拓展——乐观面对生活
1.他人生活
①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山头斜照)
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孩子的乐观精神,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震憾。小女孩任思雨被埋在废墟下没有哭泣,而是唱着《两只老虎》的儿歌鼓励自己;三岁的郎铮,左胳膊骨折,当解放军某部官兵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来时,他竟举起右手敬了个礼;聚源中学女生高莹被救出后永远失去了双腿,她却总是微笑着说,要勇敢,不要哭。
③熊顿——我愿用微笑为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
2.故事分享: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微笑代替忧伤。
活动6【活动】六、小结
微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好事情总是发生在那些微笑着的人身上。笑一笑,真的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