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十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天一大联考)1931年9月27日,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向国联报告请求公判”,是“软弱无效,坐以待毙的政策”,主张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告全国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 )
A.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C.“华北自治运动”进行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2024·广东汕头一模)读下图
该侨批加盖上述印章旨在( )
A.在经济上支援国内抗日战争
B.在海内外广泛宣传抗日主张
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鼓励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3.(2024·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抗战文件。这主要说明( )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1931年 9月20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危害
1935年 8月1日 《八一宣言》 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携手抗日救国,呼吁全体同胞总动员共同抗日
1936年 12月19日 《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 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国共两党根本矛盾已经消弭
B.国民党对日本侵略实行消极政策
C.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D.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4.(2024·山东潍坊三模)如图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旗开得胜》。该漫画( )
A.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
B.讽刺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C.揭露了日军灭亡中国的阴谋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5.(2024·湖南怀化二模)1936年1月,中共中央给各级党部的指示信中指出:“好些口号在今天是不能适用的了,如‘打发财人’‘进攻富农、反对富农’‘没收富农土地及剩余农具’等等。有些错误的口号是要根本纠正的,如‘杀尽地主富农’(有些同志是这样说的)‘杀尽反革命,杀尽保甲团’等等。”中共中央作出上述指示意在( )
A.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贯彻“三三制”原则
C.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
D.走和平建国的道路
6.(2024·江西上饶二模)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之间的较量,也不仅是现代化程度的较量,而且还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他认为“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据此可知,毛泽东( )
A.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B.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
C.注重农民群众的力量
D.阐述了对日作战的方针
7.(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194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该指示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凡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不宜过高和过苛”,“不高于公营工厂工资待遇”,工人伤亡抚恤“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之抚恤,否则将影响部队”。该要求( )
A.落实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B.促进了百团大战的发动
C.凸显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D.契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8.(2024·江苏南通三模)1944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发文《论国际货币基金》,在注意到中国将在国际秩序中获得大国地位以后,仍然强调“固有赖于盟国的长期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援助,更重要的还是以救火一般的速度,来挽救当前工业生产与出口的农业生产之衰落”。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重在强调( )
A.立足自身发展的紧迫性
B.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必要
C.加强多领域的国际协调
D.发挥联合国创始国的影响
9.(2024·重庆三模)1944年,乡选运动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根据地民众积极参选,组织乡政府,代替保甲制。在淮北地区选举产生的198名正副乡长中,中农有100人,贫雇农88人,富农只有10人;在苏中区台北县的祥丰等5个乡45名乡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乡选运动的开展( )
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 D.扩大了农村基层自治
10.(202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军事会议,刘伯承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29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据此可知,这一会议有利于( )
A.巩固敌后根据地抗战成果
B.推动八路军战略新局面的展开
C.加速全面战略反攻的到来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2024·广东韶关二模)抗战时期,面对日本的文化侵略,中国图书馆界践行“文化救国”思想,通过搜集并向后方转移宝贵文献、出版典籍,以及向国际社会征文、征集书籍等形式有力地协作了全国抗战,体现了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此举( )
A.是国共二次合作的重要举措
B.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世界影响力
12.(2024·福建南平三模)1939年9月,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巩固团结,反对分裂”“力求进步,反对倒退”等口号。这些口号( )
A.扭转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B.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
C.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消除了国共合作的隐患
13.(2024·广东深圳模拟)1942年8月《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强调在国家的性质上,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独立、统一、和平、民主、民生幸福、各党合作的新中国”。这一主张( )
A.适应了全民族抗战形势的需要
B.为敌后抗战提供了政治理论基础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实现了民主党派政治立场的统一
14.(原创题)1940年10月,八路军115师由罗荣桓和陈光主持在临沂平邑桃峪村召开了高干会议。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山东115师部队新编为6个“教导旅”,所谓“教导旅”,就是用来训练部队的“速成学校”,名义上不是主力部队。此举的意图是( )
A.扩充部队规模进行反攻
B.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整军
C.化整为零发动游击斗争
D.培养干部适应抗战形势
15.(202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表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敌作战的数据。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防御阶段 八路军、新四军对敌人作战千余次,歼敌5万多人,牵制了40万侵华日军
相持阶段 八路军、新四军抗击着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以上
反攻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抗击着侵华日军的69%
A.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C.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较为消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主导作用
16.(2024·湖南名校大联考)下表是抗战时期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国共不同部队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由此可知( )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八路军、 新四军 58.8% 62% 58% 75% 63% 58%
国民党 军队 41.2% 38% 42% 25% 37% 42%
A.中国共产党指导全民族团结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抗战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C.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付出了巨大牺牲
D.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26分。
17.(2024·广东江门一模)恰当地使用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侵华日军中尉尾岛芳美在其手写的作战日记中,记载了在百团大战的某场战斗中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的情况:
“(1940年8月21日凌晨0时)传来了左侧消息:敌军向石太线(即正太铁路)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井陉附近铁道被敌人爆破,石门到榆次间的铁道运输被中断。”
“(凌晨0时30分)阳泉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爆破,列车不能正常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
“(凌晨1时30分)听到了运输途中发生了事故……枪声从近处传来。敌人突然从阳泉车站四周袭来。”
——摘编自《史料解读:一个日军中尉日记中的百团大战》
材料二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发起的大规模战役,其特点主要有:1、突袭作战;2、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为主要目的;3、战斗取得了较大战果。
——整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机关大报,报中刊发了大量抗战宣传版画,以下为其中的一部分:
(1)材料一能否为材料二的观点提供佐证?请说明理由。(要求:引用材料一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4分)
(2)某同学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分析材料三对论证这一主题的史料价值。(8分)
18.(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问题发生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让新四军西向河南发展,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而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于兵力不足又改为以东南为主。
——摘编自黄志高《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四军华中抗战的特点,并分析新四军华中发展方向多次调整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新四军华中抗战的意义。(6分)
7/7课时数智作业(十七)
1.D [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面对日本侵略,国民政府幻想依赖国联调停,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认为求助国联会是“坐以待毙”,要求全国民众联合起来,故选D项;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2.B 3.C 4.A
5.A [1936年1月,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由此,中国共产党调整政策,改变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和口号及对富农、保甲团的态度,这些做法意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项正确。]
6.B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也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要加强对士兵和民众的教育和动员,让他们明白抗日救国的大义和责任,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B项正确。]
7.D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要适当,工人伤亡的抚恤金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的抚恤金,这有利于团结各个阶层进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契合了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8.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章提到中国需要依赖盟国的长期资金、技术和物资援助。但文章更强调,尽管外部援助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救火一般的速度来挽救当前的工业生产和出口农业生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国家发展中,自身的努力和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仅仅依赖外部援助。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的是国家自身的努力和发展,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方面,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独立和自力更生的追求,以及在战争和困难时期对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认识,故选A项;材料中未涉及国际贸易体系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必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经济领域,无法体现“多领域”,排除C项;1944年时联合国尚未成立,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9.C [中国共产党在1944年通过乡选运动让不同的人群、阶层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之中,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此时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项;此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乡村选举制度,不是基层自治,排除D项。]
10.B 11.D 12.B 13.A
14.B [由材料信息“山东115师部队新编为6个‘教导旅’,所谓‘教导旅’,就是用来训练部队的‘速成学校’,名义上不是主力部队”可知,这一时期,山东115师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训练部队,而不是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10月,八路军正开展百团大战,正太线战场吸引了大量的日军作战部队,于是山东115师部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展了整军活动,B项正确。]
15.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抗战的哪一个阶段都承担了重要的对敌作战任务,尤其是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敌人,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故选B项;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是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在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排除A项;仅凭中国共产党的对敌作战数据不能看出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如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抗日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16.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38年到1943年,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日军比例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故选D项;材料未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的比重,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7.(1)可以。理由:材料一的日记属于一手文献史料,可以从侵华日军的角度反映百团大战的战况,对佐证百团大战的特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能准确指出材料的性质和作用,2分;仅回答“可以”,但不能从史料的性质和来源的角度进行准确分析,给1分)
其中,材料一所记载的八路军向石太线、井陉附近铁道等交通线发动袭击的信息,有助于佐证材料二中百团大战以进攻交通运输线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材料一所记载的八路军发动袭击的时间是凌晨和“突然……袭来”的信息,有助于佐证材料二中八路军突袭作战的特点;
材料一所记载的铁路运输中断、列车不能正常前行等信息,可用于佐证材料二中百团大战取得较大战果的特点。(任意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其中能正确提炼材料一的信息给1分,能正确指出可佐证的特点给1分)
(2)分析:材料三的宣传画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立场及其为抗战所做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能通过版画的出处指出其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立场,2分)
图1可用于佐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持与维护;图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作战,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图3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根据地进行民主政权的建设,团结妇女以及社会各阶层,共同为抗战作出贡献。(能准确指出图片所对应的史实并进行适当叙述,2分,答对三个方面给6分)
18.(1)特点:敌情复杂;发展任务艰巨;以苏北为重点,作战方式灵活;作战方向多次调整。(2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新四军是在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夹击的险恶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的需要;党的发展战略的需要;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需要。(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活动;沉重打击了日伪政权的统治;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6分,答出三点即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