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25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25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16:3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五) 走向整体的世界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广东肇庆二模)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国家在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追求财富,个人的发财愿望和国家的致富目标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重商主义时代的特色。”该观点意在强调地理大发现(  )
A.导致商业革命发生
B.是王权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C.推动经济自由竞争
D.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2024·广东惠州调研)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有一位旅行家声称:“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  )
A.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
B.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基础
C.受到西欧殖民扩张的推动
D.体现了近代科技革命成就
3.(2024·湖北武汉模拟)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4.(2024·广东汕头二模)16世纪20年代,一位西班牙人在西非的加奥写道:“不可胜数的黑人来到这里,带来了大量的黄金,用来购买来自欧洲和柏柏尔地区(北非)的商品……但往往找不到足够的商品将身上的钱花光……”西非的这种状况(  )
A.迎合了欧洲资本积累需要
B.推动欧洲向东方寻找新航路
C.导致了黑人奴隶贸易兴起
D.刺激了地中海地区商业发展
5.(2024·山东泰安二模)甘蔗原产于印度,16世纪以后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巴西是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蔗糖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早期全球化发展
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6.(2024·福建南平模拟)首航归来的哥伦布向其同胞宣称:“新发现的地方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从带回来的黄金制品来看,可以证明那里矿藏丰富……那里的人是如此的欢喜,少有欲望,他们用甜美的言语相互交谈,显得十分友好。”这一描述客观上(  )
A.促进了拉美文化繁荣
B.拉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C.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
D.引发了欧洲政治格局变革
7.(2024·广东佛山模拟)如表为奥斯曼帝国1480年—1629年阿克切(货币)含银量和物价指数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消费价格指数(CPI)1469=1.0 每克阿克切的含银量
1480—1489 1.30 0.68
1520—1529 1.87 0.66
1580—1589 3.35 0.39
1600—1609 5.43 0.29
1620—1629 5.56 0.25
A.奥斯曼成为殖民霸主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D.工业革命的发生
8.(2024·湖南株洲一模)据统计,16—19世纪约有1200万非洲人被贩卖,占当时非洲总人口的10%—15%。在奴隶贸易高峰时期的1701—1810年,殖民者从非洲贩出600多万黑奴,这些黑奴大部分被卖到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这一时期的奴隶贸易(  )
A.加速欧洲资本积累进程
B.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体现
C.使拉美地区的人口锐减
D.是非洲陷入长期贫困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
9.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A.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
C.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
D.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10.(2024·河北邯郸三模)1873年,英国植物探险家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橡胶带到伦敦郊外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后来又从那里带到英属马来亚,橡胶种植园经济迅速在马来亚蓬勃发展起来,这削减了巴西的割胶生意。这体现了(  )
A.价格革命影响深远
B.殖民国家间竞争趋于激烈
C.新旧大陆物种互换
D.物种的交流改变商贸格局
11.1602年,在秘鲁,蒙特雷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描述了总督区首府的奢华:“所有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在利马,可以找到多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拉美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
A.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  B.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三角贸易的持续开展 D.机器工业的兴起
12.(2024·广西河池二模)据统计,从1493年至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共劫掠走276000公斤黄金。他们抢劫时经常把被劫的船和乘客全部沉入海底,或将被俘的亚非各地居民割掉耳鼻后逐走,肆意扩大恐怖气氛。据此可知,当时葡萄牙(  )
A.广泛推行殖民政策  B.殖民重点以非洲为主
C.殖民掠夺残暴反动 D.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3.(2024·福建泉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时间 史事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 英国殖民北美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年 美洲人口增长6倍
约1800年 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万
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 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五)
1.B [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国家在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追求财富”“个人的发财愿望和国家的致富目标结合在一起”可知,地理大发现是国家(王权)、个人和商品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B项;“商业革命”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逐渐被自由主义所取代,排除C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经愈加严谨科学,并且人们意识到航海图鉴是科学,对指引航海行为十分重要,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将推动接下来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技术基础,故选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排除A项;航海图鉴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基础,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踏上早期殖民扩张的道路,C项因果倒置,排除;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排除D项。]
3.B 4.A 5.A 6.C 7.C 8.D 9.D 10.D
11.A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积极向拉美地区及亚洲的菲律宾扩张,进而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使欧洲和亚洲的商品在拉美殖民地集中,故选A项;跨太平洋的贸易不是利用传统丝绸之路开展的,故排除B项;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故排除C项;机器工业的兴起是在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2.C [材料中描述葡萄牙在非洲劫掠大量黄金,并且采取极其残暴的手段,如沉船、残害居民等,这充分体现了其殖民掠夺的残暴反动本质,故选C项;“广泛推行殖民政策”表述不准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其在非洲的残暴行为,不能得出广泛推行殖民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仅从材料中在非洲的行为不能确定其殖民重点就是以非洲为主,且早期殖民扩张的重点主要在新大陆,不在非洲,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反映葡萄牙霸权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
13.示例一
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3分)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亚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生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居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7分)
总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2分)
示例二
论题: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3分)
论述: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7分)
总之,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2分)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