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27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27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16:3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七)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研究发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王党和议会两个阵营在社会结构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即双方队伍中都有贵族,有乡绅,也有富商和小商人,还有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又有佃农,甚至各社会集团在两个阵营中所占的比例也大体相当。这一发现有助于(  )
A.整体认识英国革命和政体建设
B.说明小商人的政治要求最激进
C.颠覆史学界对英国革命的认识
D.证实经济生活决定政治意愿
2.(2024·湖南邵阳二模)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  )
A.共和国体制的建立 B.忠诚观念日益沦丧
C.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3.(2024·江西南昌二模)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  )
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
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
4.(2024·湖北十堰调研)1750年,法国东部的一位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早期殖民活动迟滞了法国发展
B.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
C.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加快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5.(2024·辽宁丹东二模)下表是1789—1830年法国新闻政策变动表。
时间 新闻政策
1789—1794年 前期施行无限制的出版自由;后期取缔所有反对派报刊。
1794—1799年 放松新闻管制,但需书报检查并征收印花税。
1799—1814年 取缔大量报纸,仅保留4家官报;加强书报检查;恢复出版许可制度。
1814—1830年 施行有限度的新闻自由,恢复报刊审查,利用政府津贴收买报纸。
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社会与权力结构动荡
B.工业化助推出版业发展
C.公民的素质不断提升
D.启蒙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6.法国历史上的“1791年宪法”关于选举制度的规定曾引起过激烈争论;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西哀耶斯主张,年满26岁的男子有公民权,但在选举权上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者,才能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低于这一数额者无选举权,为“消极公民”。这一主张(  )
A.践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B.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
C.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意在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
7.(2024·湖南常德二模)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饕餐国王高康大,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如下图)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
A.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
B.批判资产阶级议会改革
C.支持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
D.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8.(2025·云南昆明模拟)17世纪,“五月花号公约”为北美带来契约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北美相当流行。这些现象反映出(  )
A.美国独立战争深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启蒙思想促进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
C.英国民主思想随移民传入北美
D.18世纪北美人民脱离英国独立
9.(2024·广东深圳二模)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英国国内各界几乎都持欢迎态度。但在法国建立共和制之后,英国国内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产生很大分歧,英国政府也开始转向保守并全力镇压内部的激进运动。英国政府意在(  )
A.维持英国现存政治秩序
B.打击国内封建势力
C.赢得与法国争霸的优势
D.防范北美独立运动
10.(2024·广东珠海调研)1826年,法国纳税不到20法郎的小块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依附于家庭的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产业基础。这种状况(  )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延缓了法国政治现代化
C.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
11.(2024·辽宁抚顺一模)丹尼尔·J·布尔斯廷研究《独立宣言》的前言和结语中的主语时发现,提到的尽是“这些殖民地”“这些州”“他们”“自由独立的州”等词语,这主要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团结勇敢的反抗精神
B.天赋人权的民主原则
C.追求自由的解放意识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2.(2024·安徽宣城二模)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法典保护私有财产,允许反对革命的贵族回国,并归还了一部分他们被剥夺的土地。同时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出版物,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拿破仑的措施(  )
A.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
B.违背了人人平等的革命精神
C.体现了旧贵族阶层的利益
D.致力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13.(2024·河南平许济洛模拟)18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权利、国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民主社会的价值、政治生活中“左”和“右”的概念、经济自由、财产的神圣性等问题,渐渐成为欧洲社会重要的政治议题。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启蒙思想家的设想已实现
C.法国大革命观念广泛传播
D.民主自由的氛围逐渐形成
14.(2024·湖北孝感模拟)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8月15日对村长们说:“风传你们等待着其他的自由,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自由了。去履行法律和2月19日法令吧!”15个月后,他在农民代表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番话。这说明(  )
A.解放农奴的法令没有得到执行
B.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
C.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
D.改革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5.(2024·河北高三调研)18世纪下半期、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化使德意志各邦各地区在实际利益基础上紧紧绑在一起,出现经济强邦——普鲁士。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领导人运用多种手段、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由此可知,德意志统一(  )
A.伴随着社会的转型
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借鉴美国革命做法
D.奉行联邦政府权力至上原则
16.(2024·安徽安庆三模)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
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26分。
17.(2024·江西稳派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主要事件
1660年 《列举商品法》颁布,规定: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颁布,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只有少数例外),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装船运走
1770年 波士顿惨案,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民众的流血事件
1773年 波士顿倾茶事件,满怀独立热情的一批波士顿有志青年,将英国东印度公司342箱茶叶,全部倾倒进了大西洋
1774年 通讯委员会成立,抗英斗争此起彼伏
1774年9月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1775年4月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 大陆会议宣告独立,发表《独立宣言》
1778年 美法结成同盟,西班牙、荷兰宣布反对英国
1783年 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制宪会议通过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控制北美殖民地的主要手段。(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美人民在独立过程中的反控制方式,并指出美利坚合众国的阶级本质。(8分)
18.(2024·广东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的大力扶植、保护和鼓励,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与排斥,用丰富而低廉的人力资源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起军事化的工业体系,并迅速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而日本的一般国民生活并没有好转。国权压制了民权,新兴的自由民权运动半途而废。这种半截子的现代化把日本导向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发展轨道。
——摘编自罗荣渠《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日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都与十八世纪初的英国非常相似。这两个国家的社会都有现代特征:家庭制度都通过契约安排将个人与家庭分离,都有独特的单一继承人继承制度,都有一种阶级制度。甚至他们的政治制度也非常相似……然而,尽管日本当时已经拥有了日本奇迹的大部分基础,这可以用来解释日本的速度和成功的部分,但可以确信,如果没有“西方”来开放日本,或者没有西方科技体系的引进,日本就不会有工业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发展。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1)指出材料一、二对日本近代化认识的不同,并谈谈你的理解。(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近代化。(6分)
7/7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七)
1.A [根据材料“有学者研究发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王党和议会两个阵营在社会结构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及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观点认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主要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但材料却反映了革命期间封建王党和议会成员结构相当,因此增加了我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后政体建设的整体认识,故选A项;材料仅反映了小商人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组成王党和议会阵营,没有说明小商人的政治要求最激进,排除B项;材料中学者的认识冲击了关于英国革命的传统说法,而不是颠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英国革命期间两个阵营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没有体现经济生活的决定性作用,排除D项。]
2.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王权权威下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的忠诚,英国逐渐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其体现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加强,故选D项;查理一世被处死在1649年1月30日,英国成立共和国在1649年5月19日,排除A项;“日益沦丧”不符合史实,应为“发生转移”,即由忠于国王到忠于国家或民族,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
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下院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代表选民的利益,他们调查和质询政府事务是在行使代表选民监督政府的民主权利;政府大臣在下院的要求下提供证人,说明政府需要对议会负责,这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公众舆论的压力促使下院对政府事务进行调查,这反映了公众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由此可见,这一状况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包括代议制民主、责任政府、公众参与等,故选C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是在1870年,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与材料中的状况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英国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质询,并不能保证提高政府效率,排除B项;英国代议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但不能说议会控制政府,排除D项。]
4.B 5.A
6.C [材料中“选举权上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者,才能有选举权”的主张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选C项;材料所述主张背离了启蒙思想平等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只是一种主张,并非成果,1791年宪法才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选举权问题,与政体无关,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巨人传》中吞占民脂民膏的国王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法国政局动荡之际,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旨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资产阶级议会改革是资产阶级为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作者对此的态度是认同,不可能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法国处于奥尔良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批判的是当时的专制政体,排除B项;工人运动是指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而杜米埃创作的目的在于反对君主政体,不是支持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排除C项;漫画《高康大》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以漫画作为批判的手段,但其深层目的在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推进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北美广泛流行,得到思想家的重视,这说明启蒙思想宣传的自由、社会政治理论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未提到美国独立战争,而是强调了启蒙思想促进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的民主思想,而是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所列举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出北美人民脱离英国独立,排除D项。]
9.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建立共和制后,这一制度可能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产生冲击或启示,导致英国国内出现对现存政治制度的反思和激进运动。为了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英国政府选择保守并镇压内部的激进力量,故选A项;英国在17世纪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到18世纪末,国内的封建势力已经不是主要反动力量,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对法国大革命从“欢迎”到“分歧”,未明确提及与法国争霸,排除C项;北美独立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已经结束,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
10.B 11.D 12.D
13.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大革命及其观念的传播在欧洲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特别是在人民权利、国家角色、民主价值、政治派别、经济自由以及财产权等方面,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如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推翻旧制度的决心,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认识,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启蒙思想家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这些“政治议题”的出现,而非强调民主自由氛围的形成,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等待着其他的自由……履行法律和2月19日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依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管理,说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农民依然受剥削和压迫,对改革的结果不满意,故选B项;根据材料“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可知,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解放农奴的法令没有得到执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通过改革延缓了自下而上推翻其统治的革命行为,但改革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实施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改革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5.A 16.C
17.(1)手段:垄断北美与英国和欧洲的贸易;对北美殖民地征收重税;血腥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方式:成立反英机构,召开会议决策;破坏商品销售;颁布《独立宣言》,坚持武装斗争;结成反英同盟,孤立英国殖民势力。(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本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专政。(2分)
18.(1)不同:材料一认为日本近代化是西方技术与日本国家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材料二则认为日本近代化成功主要得益于西方的开放。(4分)
理解:受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等因素影响,不同史学家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的认识会有所不同;但他们又都认识到日本的成功与西方近代化密切相关。(4分)
(2)评价:日本近代化的成功是当时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使近代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工业资本主义道路;但近代化后的日本一般国民生活并没有好转,民权运动遭到压制;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自身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等。(三点6分,需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回答)
3/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