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30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30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16:3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三十)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福建泉州五模)1878—1910年,墨西哥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增加了350%、60%、110%和50%,而谷物和大豆却分别下降了40%和22%。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反映了墨西哥(  )
A.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B.注重发展农副产业
C.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D.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2024·河北保定二模)据统计,拉丁美洲每年从英国输入的商品,1807—1814年平均每年的价值为400万英镑,1825—1827年则激增到平均每年6 600万英镑。到1913年,英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占拉美输入总额的24%,输出总额的21.2%;英国对拉美投资额1827年为2 500万英镑,1870年为8 500万英镑,到1913年达10亿英镑。材料表明,拉美国家(  )
A.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较强
B.政治独立性受到损害
C.不断深化与英国的合作
D.积极地融入世界市场
3.(2024·江西九江三模)1882年,印度铁路货运量约40亿吨公里,但在1800年,光是北印度的阉牛车队就大概运送了30多亿吨公里的货物。印度的铁路建设未像其他地方那样,促进本地炼钢、工程乃至煤矿开采的发展。这表明,当时印度的铁路建设(  )
A.未能满足英国殖民者的需要
B.推动了印度国内市场的发展
C.对开创印度新社会贡献有限
D.有助于维护印度社会旧秩序
4.(2025·广东惠州调研)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队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这些探险队大多由各国政府资助或直接派遣,队员也多半是军人和冒险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探险(  )
A.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
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
5.(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 000万英镑。正因如此,此时的埃及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强调说埃及应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说明(  )
A.祖国党抗英斗争已取得胜利
B.英国重视埃及市场的价值
C.华夫脱运动未实现主权独立
D.经济殖民主义进一步削弱
6.(2024·江苏南京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时,故意夸大当地人的文化差异,人为地将当地人划分为不同“部落”。这导致一些殖民地属民认为自己所属的“部落”与其他“部落”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冲突。据此可知,英国的统治政策(  )
A.埋下了非洲矛盾冲突的隐患
B.破坏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
C.中断了非洲国家联合的进程
D.激发了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
7.(2024·山东菏泽二模)下面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  )
1887年 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年 “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
1898年 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
1900年 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
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
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2024·湖北孝感模拟)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9.(原创题)19世纪20年代以前,出于对东南亚和热带非洲气候容易引发疟疾的担忧,欧洲殖民者并未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大规模殖民活动。在这之后,在奎宁的充足供应下,欧洲殖民者从早期对美洲的殖民中“退出”,逐渐转向热带非洲和东南亚新的殖民领域。这体现出(  )
A.殖民能力受到卫生条件制约
B.医药技术发展影响殖民格局
C.地域气候主导殖民活动开展
D.殖民势力退出推动美洲独立
10.(2024·山东威海三模)1815年,玻利瓦尔在《牙买加来信》中写道:“新世界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和习惯。”他还曾指出:“在我的思想上,绝对没有把美洲英语国家和西班牙语国家混同起来……只要我们还没有把美洲各国政府的力量集中起来,我们就将陷入可怕的纠纷之中。”为此,他主张(  )
A.暂时与殖民者达成妥协
B.建立拉美联合共同体
C.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
D.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
11.(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826年,玻利瓦尔首次邀集墨西哥、秘鲁等在巴拿马召开大会,秘鲁与哥伦比亚订立《长期联盟、同盟和邦联条约》。不同于欧洲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该条约提出要维护“每一个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该条约(  )
A.意在捍卫拉美独立运动成果
B.使拉美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
C.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D.标志美洲融入了国际法体系
12.(2024·海南学业水平诊断)1905年伊朗立宪革命爆发后,反国王联盟迅速形成,参与者既有农民、工人,也有学生、知识分子和宗教权威,还有许多少数族群。他们“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经常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表明伊朗(  )
A.民族革命失败具有必然性
B.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
C.立宪革命缺乏坚实的基础
D.反国王联盟实力强大
13.19世纪末,印度已有五十万以上的产业工人,他们主要集中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几个大城市。为了反对殖民者的压迫剥削,工人不断展开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1882—1890年印度发生了二十五次工人罢工。这(  )
A.推动了国民大会党的成立
B.说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表明印度无产阶级的觉醒
D.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4.(2024·河北衡中模拟)1881年,苏丹的穆罕默德·阿赫迈德宣扬恢复《古兰经》的真意,团结斗争。他自称是“马赫迪”的化身和代理人,号召人民对外国殖民者和贪官污吏进行“圣战”。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非洲独立运动具有本土特色
C.非洲专制独裁统治遭到打击
D.宗教信仰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15.(2024·福建漳州二模)下面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关于189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该宣传画(  )
阿杜瓦战役中的孟尼利克二世
A.体现了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
B.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性
C.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推动战争胜利
D.说明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罪恶性
16.(2024·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三模)1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民族政党组织的形成
B.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
C.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共28分。
17.(2024·山东淄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
材料 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从1885年关于殖民问题的议会辩论谈起》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10分)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6分)
18.(202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97年,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圣马丁、奥希金斯等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实现自由与独立。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1826年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号召成立反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丁美洲一体化》
材料二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发表了“门罗宣言”,宣言指出:欧洲国家不得在美洲大陆现有殖民地之外的地区从事殖民活动,即非殖民的原则;美国不干涉欧洲的事务,欧洲也不介入美洲的事务,即互不干涉的原则;美国反对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美洲体系原则。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宣言”的原则相结合,将“门罗主义”进一步演变成“泛美主义”,并建立泛美组织。
——摘编自陈海琪《从门罗主义到睦邻政策: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演变》
谈谈你对“泛美主义”的认识。
7/7课时数智作业(三十)
1.A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的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大幅增加,而谷物和大豆产量却大幅下降,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说明墨西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A项;发展农副产业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关的副业,排除B项;墨西哥在1878年之前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指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口分布、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排除D项。]
2.A 3.C
4.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资助军人、冒险家对非洲内陆进行探险,有利于欧洲各国政府掌握非洲内陆的地理和人文资料,为其殖民扩张服务,故选C项。]
5.B [根据材料中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的增加以及英国驻埃及领事的观点可以看出,英国希望埃及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体现了英国对埃及市场的重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国党抗英斗争失败,排除A项;华夫脱运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埃及应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可知,欧洲殖民者通过不断强化单一经济模式使殖民地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是经济殖民主义强化的表现,排除D项。]
6.A 7.B 8.C
9.B [由材料信息“出于对东南亚和热带非洲气候容易引发疟疾的担忧,欧洲殖民者并未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大规模殖民活动”“在奎宁的充足供应下,欧洲殖民者从早期对美洲的殖民中‘退出’,逐渐转向热带非洲和东南亚新的殖民领域”可知,在奎宁(抗疟疾特效药)大量供应以前,出于对热带非洲和东南亚气候容易导致疟疾的顾虑,欧洲殖民者并未对其展开大规模殖民活动,其殖民重心在美洲;而当奎宁有了充足供应后,热带非洲和东南亚成了其殖民重心,故B项正确。]
10.B [根据材料“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和习惯”“把美洲各国政府的力量集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西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他主张将解放后的拉美国家联合起来,抵御外部威胁,因此他主张建立拉美联合共同体,故选B项;材料强调玻利瓦尔联合拉美的主张,并没有涉及其与殖民者的妥协,排除A项;玻利瓦尔领导的是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革命,不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拉美国家的联合,而不是与美国建立同盟,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每一个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知,该同盟条约诞生于拉丁美洲刚刚独立之后,而且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摆在突出位置,说明该条约意图通过结盟维护独立成果,故选A项;拉美独立后遭到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排除B项;材料中的盟约只涉及少数拉美国家,并不包括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广泛认同”的说法不成立,排除C项;材料中的盟约范围和成员国家仅限于拉美地区,材料也并未说明世界其他国家对该盟约的态度,无法体现“融入了国际法体系”,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经常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可知,参与伊朗立宪革命的阶层虽然众多,但其政治立场并不坚定,容易动摇,所以立宪革命的基础并不坚实,故选C项。]
13.C [由材料可知,印度工人阶级不断斗争,反对殖民者压迫,这表明印度无产阶级的觉醒,C项正确;国大党于1885年成立,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14.B 15.A 16.C
17.(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2分)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需要开拓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4分)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冲突;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4分)
(2)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2分)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分)
18.“泛美主义”起源于拉美地区,初衷是团结美洲人民共同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后来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2分)
拉美地区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长期遭受殖民统治,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的影响,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继续对拉美各国进行干涉。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玻利瓦尔主义为代表的美洲一体化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反殖、反美特点,符合美洲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为后来拉美世界的一体化提供理论武器。(5分)
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安全,反对欧洲殖民势力对美洲事务的干涉,提出了“门罗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将“泛美团结”和“门罗宣言”相结合演变成“泛美主义”。美国的“泛美主义”客观上向拉美国家传递了精神道义上的支持,维护了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但美国打着“泛美主义”的旗号,把欧洲列强排除在美洲体系外,为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奠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基础。(5分)
2/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