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47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47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16:3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江西红色十校联考)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  )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
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
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
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
2.(2024·山东聊城三模)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
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 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
3.(2024·福建福州二模)“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东汉“平贾”的这一变化(  )
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
D.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
4.(2024·河北邯郸二模)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商业与手工业的中心,城市中的居民,即市民,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有手工业者、帮工、学徒、商人、小贩等。城市居民为实现自由贸易的目的,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各种组织,如协会、公会、联盟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城市(  )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B.摆脱封建主控制
C.经济活动得到了提升
D.经济独立性较强
5.(2025·广东惠州调研)据唐代《关市令》记载,市司官员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并制定市估文簿呈报州郡备案,五谷时价还要报送户部审核。唐政府此举意在(  )
A.维护民众利益 B.加强中央集权
C.规范市场秩序 D.厉行抑商政策
6.(2024·江苏盐城模拟)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政权(  )
A.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
B.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
C.制定法律调整人身关系
D.规范经营拓展商业领域
7.(2024·江西赣州二模)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哥哥葛西姆在穷困潦倒时,来到城市里寻找工作机会……阿里巴巴帮助马尔基娜卖布,虽然没有签订契约,但是双方按照约定完成支付。类似现象在古代波斯的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这表明(  )
A.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雇佣关系受法律规范的保护
C.商业关系中重视契约精神
D.社会稳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8.(2024·湖南娄底模拟)下面是明代正统至成化时期(1436—1487年)徽州地区土地契约交易使用媒介表。表中的现象(  )
年代 正统 景泰 天顺 成化
使用媒 介分类 银 35 27 31 90
谷 7 1 2 —
绢布 12 2 — —
A.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明代经济发展趋缓
D.促使货币体系的单一化
9.(2024·广东揭阳联考)1600年,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禁止其他公司与该公司在东印度地区竞争;每次航行可以带去三万英镑的黄金和白银,同时带去的英国商品免征出口税;特许证有效期为十五年,到时可以申请延长。上述做法(  )
A.带有明显的重商主义的特色
B.不利于英国对该公司的控制
C.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延迟了印度殖民地化的进程
10.(2024·广东深圳一模)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美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他意在说明(  )
A.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
B.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
C.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D.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
11.(2024·山东菏泽二模)1904年,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山东农工农商总局划拨官银5万两,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由张謇等人负责,生产平板玻璃。这说明当时(  )
A.清末新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B.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艰辛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D.股份制成为新型经营方式
12.(2024·广东珠海模拟)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实施了1 336项出口限制措施。这些贸易保护主义行径(  )
A.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B.增加了我国粮食进口的成本
C.激化了全球农产品供需的矛盾
D.是美国全球霸权政策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2024·湖北鄂东南高三模拟)【中国古代的商业契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人们就已将“诚”和“信”联在一起教化人,严于律己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契约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基础之上、靠诚信来维系的各种人际之间约定的关系。由秦汉到魏晋,租佃券约只写明租佃双方姓名、年月、亩数、租额、租期。魏晋以后,至唐五代,券契文字愈益丰富,从固定租额的明确,交租时间和质量的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责任,违约受罚的规定,保人对契约内容的担保等,都具体写进了契文,使得租佃契约完善化。宋元以至明清,租佃契又逐渐趋于简约化,没有了交租质量的保证,也省去了违约受罚的各种规定,许多保证人的签押被一名“保人”或“中见人”代替,或者干脆省去,使得租佃契约走向一种新的简约化模式。
——摘编自乜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
材料二 中国很早以来就有重视契约的传统。《周礼》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到了秦汉时期,土地交易日趋频繁,土地买卖契约包括标的、价格、证人等内容。当时的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北魏以来,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土地买卖开始受到限制。唐代的法律对土地买卖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口分田等在原则上禁止买卖,现存的唐代中前期的敦煌文书中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到了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又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契约。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改变了以往田宅交易买卖双方都要纳税的规定,正式确立卖主立契、买主税契的土地买卖制度。此后,土地买卖空前活跃。成书于南宋的《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云:“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
——摘编自阿风《中国历史上的“契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5/5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七)
1.C [根据材料“90%以上的青铜……齐鲁的食盐等”可知,楚国的青铜、水产、皮革等产品输往中原各地,中原的食盐等输往楚国,加强了诸侯国彼此间的联系,推动了南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诸侯国间物品的互通有无,与“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无关,排除A项;争霸战争阻碍地区经济的交往,而非推动,排除B项;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出现社会分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排除D项。]
2.B 3.A 4.C
5.C [根据材料“市司官员”“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呈报州郡备案”可知,唐代政府对市场上商品进行评估,五谷时价还要上报户部,这体现了唐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这是唐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故选C项。]
6.A [古巴比伦的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这说明古巴比伦政权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故选A项;题干是关于借贷的相关内容,而不是商品交易问题,所以不能得出“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借贷关系的相关记载和法律规定,而不是法律对人身关系的调整,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C项;借贷关系本身属于商业领域,并不属于拓展商业领域的范畴,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波斯和其他中东地区,商业活动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之间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任和名誉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没有正式书面契约的情况下。这种基于信任的商业实践,要求商人诚实守信,履行承诺,否则将损害个人的名誉和未来的商业机会。阿里巴巴故事中的情节,说明即使在贫困和困难的情况下,主人公们也遵循了一定的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这种对契约精神的重视,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也是古代商业社会中实际存在的现象,故选C项。]
8.B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明代土地交易使用的媒介从银、谷、绢布三种形式到银、谷两种形式,再到银一种形式,反映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这顺应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9.A [重商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国家应当通过控制货币流入量来实现财富的积累。重商主义理论反映了当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信息得出,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禁止其他公司与该公司在东印度进行贸易,这有利于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增加英国的财富,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的特点,故选A项。]
10.A [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等于工业革命后,英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上游,负责工业生产,美国南方种植园则成为英国纺织工厂的原料产地,处于国际分工的下游,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故选A项。]
11.D [根据材料“博山玻璃有限公司成立……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可知,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的,这是一种股份制的经营方式,而在1904年的中国,这种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故选D项。]
1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农产品出口,势必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从而激化全球农产品供需的矛盾,故选C项;“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增加了我国粮食进口的成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地区冲突、霸权主义等,并不都是美国全球霸权政策的体现,排除D项。]
13.(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强调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履行契约内容;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完善—简约的过程。(4分,任答2点即可)
(2)发展历程: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秦汉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契约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成为契约的主要载体;北魏至唐朝前期,契约应用相对较少;唐朝中后期及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6分,任答3点即可)
影响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的进步(造纸术的改进);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的调整(租调制、均田制);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4分,任答2点即可)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