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二)
1.C
2.D [根据材料“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可知法典对擅自更改审判结果的法官给予严厉惩罚,体现了法典对司法审判权威的维护,故选D项;材料所针对的对象是法官,而不是贵族,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行政权、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当时古巴比伦王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原始民主制主要表现在平民通过舆论对国家决策的干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
3.B [那尔迈调色板表现出了古代埃及国王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那尔迈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等级的严重分化、大型战争都是农业产生后,人类迈入阶级与文明社会后的体现,故选B项;埃及位于非洲,不能反映古代西亚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古代埃及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图片上也是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排除D项。]
4.D [题目中所描述的情境充满趣味性,让复杂的算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古代印度算学的特色,故选D项;题目中并未展示出古代印度算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需求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目中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不能说明古代印度算学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排除B项;材料反映印度算学通过实际情境来求解问题,尽管这个问题需要一些思维活动,但并未展现出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思维的特点,排除C项。]
5.B [材料“楔形文字逐渐成为西亚与埃及的地区通用文字”“阿拉米字母文字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文字”表明楔形文字及阿拉米字母文字都在西亚地区传播,这反映的是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项;材料不能说古楔形文字书写不便,且材料未体现楔形文字的书写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亚及埃及文化之间的交融,而不是埃及文化的开放包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亚文字的变化,未涉及亚非商路的变迁,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农耕经济占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古埃及雕塑家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他们创作雕塑作品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权;古希腊雕塑则是在一个更加重视人的理性和感性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和人文主义哲学影响了其雕塑艺术风格,艺术家追求表现人体的自然美和动态美。在古希腊,人体被认为是美的最高形式,雕塑家们力求在作品中展现人体的和谐比例和自然姿态,故选D项;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存在差异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是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存在的差异,与人文主义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不存在文明的交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古埃及与古希腊之间是否存在文明交流,排除C项。]
7.C [根据材料“既不动手犁耕……不用耕耘”可知,奥德修斯认为库克罗佩斯人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属于野蛮人,这反映出古代农业占据重要地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奥德修斯对库克罗佩斯人的看法,没有关于宗教的相关描述,且古希腊宗教信仰意识浓厚,排除A项;虽然英雄奥德修斯认为库克罗佩斯人不从事农耕属于野蛮人,但不能据此得出“英雄主要从事农耕”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古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比较,不能说明古希腊文明程度最为领先,排除D项。]
8.C 9.B 10.D
11.A [根据材料“以……为蓝本……法典中的某些规定”可知,古印度的法律和宗教文化对东南亚广大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印度文化东传的结果,故选A项;海外殖民运动兴起于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古印度并未进行过海外殖民活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开始,东南亚的国家已逐步进入封建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以……为蓝本……法典中的某些规定”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印度的对外交往,这与中国的朝贡贸易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最早发明……语言丰富……既表意,又表音”可知,玛雅文明文字词汇较多,这些文字用来写诗,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象等,据此可知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故选D项;根据材料“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用来……”可知,这体现的是玛雅文明文字的作用,玛雅文明的多元特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玛雅文化的来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玛雅人……最早发明象形文字”可知,文字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农牧分工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3.(1)特点:世俗性;存续时间较长;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多元特征。(4分)
(2)评析:骑士文学是欧洲动乱和对外扩张的产物。骑士文学代表了英雄对荣誉的追求,适应了封君封臣制度中的效忠观念;冒险经历和对浪漫爱情的渴望,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西欧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迎合了中世纪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其中的反禁欲主义、反封建礼教、肯定现世生活的思想内容,为后来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骑士文学也走向了衰落。(10分)
1/3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二)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湖南长沙模拟)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到人类触犯了天神,天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由于吉乌苏德拉敬奉天神十分虔诚,天神把消息告诉了他,并教他修造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唯有吉乌苏德拉和他的船只幸存。这一传说( )
A.证明了古代世界洪灾频发
B.体现苏美尔人生死无常的生命观
C.影响了古代欧洲文化发展
D.推动古巴比伦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2.(2024·广东湛江二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3.(2024·湖南长沙一中二模)如图为那尔迈调色板,能够反映出( )
A.古代西亚君主专制制度
B.农业产生后的巨大影响
C.楔形文字的符号化特征
D.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4.(2024·河南郑州三模)印度古代算学书里,有这样一道题目:朋友们玩耍撕扭的时候,撕断了一串珍珠。六分之一的珠子落在地上,五分之一落在柜上,美女拾去了五分之一,仆人拿了十分之一,只有六颗珍珠留在穿珠子的线上,请问:这一串珍珠共有多少颗?据此可知,古代印度的算学( )
A.源自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B.领先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思维
D.注重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
5.(2024·湖南娄底模拟)古代西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0世纪中期起,楔形文字逐渐成为西亚与埃及的地区通用文字;但后来,阿拉米字母文字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文字。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古楔形文字书写不便
B.古代文化的交融
C.埃及文化的开放包容
D.亚非商路的变迁
6.(2024·河北承德二模)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 )
A.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
B.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
C.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
D.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
7.(2024·湖南常德模拟)古代希腊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描述库克罗佩斯人时称他们“既不动手犁耕,也不种植任何东西,但凭植物自生自长,无须撒种,不用耕耘”,因此属于野蛮人。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英雄主要从事农耕
C.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D.文明程度最为领先
8.(2024·福建厦门模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是在古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则是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这可用以说明( )
A.东西方文化交汇于君士坦丁堡
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
C.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
D.民主政治影响了建筑形制
9.(2024·河北保定二模)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戏剧表演往往将基督教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一类戏剧( )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旨在确立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10.(2024·山东聊城三模)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
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
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
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1.(2024·重庆模拟)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1世纪至15世纪,缅甸、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扶南(今柬埔寨)、老挝、占婆(今越南)以及爪哇、巴厘、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地的王国,大多曾以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为蓝本颁布过法律,或实施过该法典中的某些规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印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海外殖民运动的兴起
C.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 D.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
12.(2024·湖北十堰模拟)玛雅人是美洲大陆上最早发明象形文字的印第安人,其文字可跻身世界仅有的几种完整的古文字之列。玛雅人语言丰富,文字共有两万多个词汇。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全由祭司垄断,用来写诗,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象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玛雅文明建构具有多元性特征
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
C.农牧分工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
D.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2024·江苏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从骑士文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典雅爱情,体裁主要是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
由于骑士大多出身于封建阶级的下层,与人民接触较多,又由于在十字军东征中接触到了东方文化,加之虽效忠宗教又不奉行禁欲主义,故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学特征,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影响在骑士文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依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骑士文学”这一文化现象。(10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