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五十四)
1.D 2.B
3.A [从题干可知,“青金石之路”与“玉石之路”分别沟通了地中海沿岸和亚洲,是跨区域文明交流加强的表现,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文明逐渐连为整体,排除B项;“同宗同源”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A [“从意大利出发,乘船经波斯湾……广州”描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信息;“再经大运河到达大都……河西走廊……归国”描述的是大运河与陆海丝绸之路的信息,由此可见,大运河起到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作用,故选A项;新航路的探索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凭旅行家这一特例,无法证明“欧亚大陆商旅往来十分频繁”,排除C项;此时的欧洲人并未控制东西方的主要商路,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可知,三则史料描述了唐代河西走廊、西域地区、甘肃陇右地区从事农耕、中外贸易繁荣的景象,体现了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比较繁荣,故选A项。]
6.A [根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再根据材料“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得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元时期政府在茶马古道上设置榷场、驿站等官方机构,并设置官员进行管理,这说明政府在茶马交易中发挥主导和管理作用,故选A项;“垂直”一词有误,排除B项;茶马古道上的交易主要由政府控制,这并不能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政府控制茶马交易,主要强调政治层面,排除D项。]
8.B [材料显示19世纪末的印度尼西亚在兴建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妈祖庙的过程中,得到了部分荷兰人的捐助,这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故选B项;材料所提到的荷兰人未必来自殖民当局,所以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殖民当局推行愚民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巨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列强瓜分亚洲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许多疾病减少或消失……下降”“避免了大量谷物被用来酿酒的问题”可知,该人类学家认为饮茶有助于改善卫生状况,减少了疾病的传播;饮茶习惯的形成减少了谷物用于酿酒的比例。这体现了文化习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茶文化传入英国,推动了英国社会发展,而非对酿造工业造成破坏,排除A项;人口死亡率下降不等于人口迅速增长,排除B项;材料与“医疗的革命”无关,排除C项。]
10.C 11.D 12.A
13.示例
论题: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2分)
阐述:丝绸之路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随着中国丝绸不断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西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国外的物种、服饰、饮食业对我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4分)
丝绸之路为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4分)
总结: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
1/2课时数智作业(五十四)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公元7—10世纪,途经中国新疆的商路主要有三条:南路主要通往天竺(印度)等国,中路由疏勒经波斯(伊朗)通往地中海沿岸,北路“自庭州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通向里海沿岸。这些商路( )
A.扩大了中华文化圈范围
B.因蒙古西征而被迫中断
C.主要由阿拉伯帝国开辟
D.是亚欧贸易的重要纽带
2.(2024·安徽九师联盟模拟)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下设立五个属国;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11年,又先后在河西走廊建立四郡,从敦煌向西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很多烽燧;至公元前60年,迫使匈奴基本退出西域。这些举措( )
A.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为丝路贸易提供了一定保障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D.确保了北部边疆的政治稳定
3.(2024·山东德州联考)大约从公元前4千纪起,青金石受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两河流域人们的追捧,逐渐形成了一条几乎覆盖了地中海沿岸到帕米尔西麓的“青金石之路”。而帕米尔东麓再向东,就是古代中国的“玉石之路”,两者相连,正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表明当时( )
A.跨区域的文明交流加强
B.世界文明逐渐连为整体
C.西亚北非文化同宗同源
D.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往
4.(2024·福建福州一模)14世纪初,旅行家鄂多立克从意大利出发,乘船经波斯湾、印度、爪哇、占城等地到达广州,再经大运河到达大都,数年后又从大都出发,向西北进入河西走廊、新疆,通过中亚归国。由此可知( )
A.大运河联通了陆海丝绸之路
B.鄂多立克开启了新航路的探索
C.欧亚大陆商旅往来十分频繁
D.欧洲人控制了东西方主要商路
5.(2024·湖北黄冈模拟)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 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6.(2024·江苏南通一模)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
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
7.(2024·辽宁鞍山一模)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8.(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印度尼西亚惠荣宫(妈祖庙)始建于1887年,1897年刻立于宫中的《惠荣宫序兼乐捐碑》上,有“乐捐者中有荷兰人……共捐800盾”的记载。该记载表明当时( )
A.殖民当局推行愚民政策
B.国际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C.印尼族群结构发生巨变
D.亚洲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9.(2024·湖南长沙模拟)某人类学家提出,18世纪前的英国,人口膨胀,密集群居导致大量疾病传播;从18世纪中叶起,许多疾病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他认为这应归功于英国人饮茶习惯的形成;饮茶还避免了大量谷物被用来酿酒的问题。这体现了( )
A.东方文化对酿造工业的破坏
B.茶叶推动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C.中医中药导致了医疗的革命
D.文化习俗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0.(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模拟)近代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把中国经典服饰的三件套组合形式,拆分为“背心”“短衫”“长袍”;而西式立领衬衫被称之为“阔领及颔”“窄袖束身”;领带被称为“颈巾”。这反映了他们( )
A.对外来服饰的认可和肯定
B.倡导服饰应该中西方结合
C.对中国传统服饰保有自信
D.坚决抵制传统服饰的西化
11.(2024·山东枣庄模拟)汉代,广西地处边陲,其文化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唯独本地玻璃容器的制作水平高于中原,据此推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西注重学习中原技术从而超越中原
B.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C.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主要通道
D.中外存在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的交流
12.(2024·福建宁德模拟)下面为敦煌莫高窟“胡商遇盗”图(局部),该图直接反映了唐代( )
图中文字:……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A.陆上丝路繁盛景况 B.中原佛教广泛传播
C.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共27分。
13.(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汉代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船只满载着货物从合浦郡徐闻县起航,抵达东南亚一带,最终抵达黄支国(位于印度附近)
唐代 在唐朝时,中国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东南亚国家。当时外国人使用了大量金银支付所购买的物品,对岭南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从8世纪中叶起,中国陶瓷逐渐成为流通到海外的重要商品
宋代 宋朝政府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广州与泉州等地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有所拓展。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特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埃及制陶技术有所发展。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
元代 元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海外贸易,中国的很多港口城市成为当时联系世界各国的纽带,有数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商人与货轮来到中国繁华的港口,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明清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海禁”、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明代中叶,明朝在福建漳州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大帆船贸易航线,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转运到美洲大陆、欧洲
新时代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摘编自陈玉霞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等
围绕“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