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6课时 《拍手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二单元第6课时 《拍手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拍手歌》
内容分析: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八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儿歌共十个小节,开头与结尾三个小节相互呼应,中间的六个小节分别介绍了羽毛艳丽的孔雀和锦鸡,展翅翱翔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丛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黄鹂和百灵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儿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可爱,富有童趣。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思维能力: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审美创造: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了解“隹、鸟”等偏旁表义的特点。
情境导入: “小小侦探们,森林王国发来邀请!一场盛大的‘动物颁奖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听说小动物的奖项就藏在一首特别的歌里,而且这首歌谣里面还藏着新的汉字密码!你们想参加吗? 活动流程:畅游“歌谣乐园”,探秘汉字规律——“动物”王国 。 揭示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会这首《拍手歌》,在拍手游戏中认识动物朋友,特别是要破译鸟儿名字里的秘密密码(鸟字边和隹字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游戏预热,激发兴趣
1.拍手预热: 播放音频,学生一起听音频一边和同桌拍手,感受拍手节奏的乐趣。 同学们,拍手游戏真有趣呀!我们还可以边念儿歌边拍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拍手歌。 揭示任务: “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会这首《拍手歌》,在拍手游戏中认识动物朋友,特别是要破译鸟儿名字里的秘密密码(鸟字边和隹字旁)。 参与互动、实践操作、感受节奏。 同桌面对面进行简单的拍手游戏活动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协调手部动作,配合对方完成拍手动作,感受拍手带来的节奏感和互动乐趣。
第二节: 初读儿歌,整体感知动物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方法,指导识记。 (1)教师指名学生接力朗读儿歌,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如读准前鼻音的字:锦、雁、深,读准后鼻音的字:孔、雄、鹰、翔、丛、猛、灵。 (2)指名开火车朗读儿歌。 3.动物分类: (1)教师提问:“小侦探们,森林王国来了哪些参赛选手呢?我们遇到了哪些动物朋友?” (根据回答,课件依次出示动物名称: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百灵鸟、黄鹂、熊猫)。 (2)现在,我们要给各位参赛的动物选手们排一排座位,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团队吗? (3)教师引导学生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借助汉语拼音尝试朗读课文,尝试读通句子。 同时,边读边思考核心问题“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朋友?”,并用笔在课文中圈画出找到的动物名称。
第三节: 聚焦鸟类,初探偏旁密码
1.圈画鸟类名称:圈出儿歌中提到的鸟类动物名称:“孔雀、锦鸡、雄鹰、大雁、百灵鸟、黄鹂”。 2.聚焦生字偏旁:出示课件:孔雀 大雁 老鹰     锦鸡 黄鹂      教师提问:其实在鸟类的名字里也藏着它们是鸟类的秘密,你能说说这两组词中加点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预设:第二组词中加点字都有“鸟”,第一组词中加点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隹”。 教师提问:“小侦探们,仔细观察这几位‘鸟朋友’的名字:‘雀’、‘鹰’、‘雁’,看一看它们的偏旁部首,说一说它们的字形里藏着什么秘密?” 引导学生发现:“雀”有“隹”字旁,“鹰”和“雁”都有“隹”字底/旁)。 引出“隹”字旁: 认读“隹”(zhuī),介绍:“隹”也是一个表示鸟类的偏旁,古文字像一只短尾巴鸟。上面部分很像小鸟的头,后面那几撇像小鸟的翅膀,最下面的两竖好像小鸟的脚。 小结:“隹”也是鸟的象形,但从这种鸟的样子来看,它的尾巴较短,所以“隹”本义是一种短尾巴的鸟。 对比“鸟”字边: 回顾旧知:“我们还学过哪个偏旁也表示鸟?” (“鸟”字边,如:鸡、鸭、鹅、鸣)。 出示“鸟”字边的字卡(鸡、鸭、鹅、鸣、鸥、鸽等)。 课件出示“鸟”的甲骨文,提问:“鸟”的古文字就是一只长尾巴鸟的样子。从“黄鹂”“锦鸡”的名字中,你知道这两种鸟外形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小结:由动物的名字我们能知道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不是很有意思,汉字的字形不仅和字义紧密关联,很多时候,我们从汉字中还能体会到古人造字的智慧呢,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些有意思的词语吧! 学生圈出的所有动物名称中,筛选出属于鸟类的动物(孔雀、锦鸡、雄鹰、大雁、百灵鸟、黄鹂),并再次圈画或做标记。 聚焦生字偏旁: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口头表达。 学生倾听老师讲解“隹”(zhuī)的读音、含义(古文字像短尾巴鸟)以及它作为表意偏旁的作用(表示鸟类)。 对比“鸟”字边: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鸟”字边的字(如:鸡、鸭、鹅、鸣)。 学生仔细观察“隹”和“鸟”这两个偏旁本身的字形(老师提示“隹”像短尾巴鸟,“鸟”像长尾巴鸟),并倾听老师关于使用习惯的简单说明(“隹”常用于猛禽或特定鸟,“鸟”更通用)。
设计意图:了解“隹”“鸟”两个表义部件是这一课时的重点,通过出示“隹”与“鸟”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它们虽都表示鸟,但一个本义为短尾巴鸟,一个本义为长尾巴鸟,随着部件构字能力的加强,对短尾、长尾的区分不是那么严格,就都用来表示鸟了。学生在探寻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汉字构字之理,更是祖先造字的智慧以及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指导书写
1.出示字词:世界  飞翔  丛林  唱不休 ①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人靠着树木歇息,就是“休”字。 “丛、从”字形很像,但意思不一样。“丛”字,可以想象下面一横像地面,上面“从”像枝叶交叉的草木。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紧密相关,“从”两个“人”左小右大,捺变点;“一”横要长而平,托住上部。组词:丛林、草丛。 “界”字是形声字,上面的“田”表示田地,(课件出示田地的图片)田地间阡陌纵横,“界”表示的就是田地的分界线。 课堂结语:今天,我们小侦探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八位动物朋友,还第一次发现了‘隹’字旁这个新的鸟类密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玩转拍手歌,深入了解动物朋友的特点,给每位参加活动的小动物颁奖。敬请期待哦!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记方式,又顺势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翔、丛、界、休”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构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