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的结构和语言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初步掌握锤炼、润色议论文素材的方法、技巧,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从而提高学 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2、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文段叙例的特色、方法,掌握锤炼、润色议论文素材的技巧。
2、以赏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总是呈现一种模式化——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这样的文章虽四平八稳,但缺乏个性,缺乏动人的魅力。其实事例完全可以活用,只要从语言上精心的锤炼、润色,看似平淡的素材也可熠熠生辉。这节课就此与学生讨论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锤炼、润色议论文素材的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素材的能力。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宝剑锋从磨砺出 语言美自锤炼来 ——用叙例彰显你的文采
导入:通过让学生对以下文段语言表述的对比,引出“议论文中素材描述的润色方法”课题。
文段1: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虽然是坎坷的,但他坚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正如他所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文段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找准位置,实现价值》
活动2【讲授】方法指导
二、方法指导:
(一)素材润色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搭桥-----建立关联
第二步:化简——揭示意义
格式一般可为:具体事例+主题+主题意义
注意:具体事例要剪裁取舍、概括叙述,内容要围绕论点,交代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 (Who+What+How)(强调:须围绕观点)
第三步:润色——增添文采
第四步:升格——凸显深度
重点讲解第三步(方法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例子得出,老师再点评总结)
方法一:注入感情
1、变换人称角度
第三人称(他):客观性强,实证性强。
第一、二人称(我、你):感觉亲切,抒情性强,更能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例1: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排八阵,演七星,东结孙吴,西和羌族,北拒曹魏,南下平夷。中军帐里,你运筹帷幄。赤壁火温暖了东吴,草船上刻满了你的智慧,翠屏山下留有你的足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忠贞职守,尽了身为人臣的责任。你本可以在战火硝烟的三国,隐于山中,淡看世态,闲度一生,亦可志得。但为了统一大业,为了黎民,你依然出山,用一生诠释了责任的重量。你的忠诚告诉世人:责任,与生命同在!
——《责任,与生命同在》
2:以细节描写显观点抒真情
例2: ( 季羡林帮普通学生看包不留名)
一位智者。
一位能用他那白须白眉捋起岁月老人。
秋风瑟瑟中,守着一个行李箱的承诺。
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
当行李箱的主人得知老者的身份后,不禁惶恐,而老人却笑了,慈爱地拍拍那年轻人的肩头。
诚信,沉甸甸的财富,如岁月般深深镌刻在这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心中,除了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
——《诚信》
方法二:巧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引用等)
例3:心要在焉,先要端正态度。
旅美作家邝丽莎以一本“雪花密扇”享誉文坛。笔触细腻温婉,仿佛眼前便是百合和雪花跪在观音力士前闭目诚心缔结老同的模样。一位用英文写作的华人作家,却向世人展现了并不广为人知的神秘的女书世界,原因为何?心在焉!她在走访时触摸年老妇人的三寸金莲,摸的也是诚心;她在打开一折折扇子时,打开的也是目的;她在倾听着一曲曲女歌时,听的也是态度。她以心探求,用心写作。凭借的是态度。
——《心要在焉》
例4:独赏东坡。东坡人生辗转,既曾入朝被封为侍读,亦曾被流放海南,少年东坡不知愁,才气初露,人神皆妒。乌台诗案,下放黄州。开始,他也不解,天公何故妒我如此,又何故待我不公?他亦叹曰,人生如梦,早生华发。但是他又临赤壁时,亦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可是这次他才彻悟道:盖其不变者而观之,无可羡乎。只因他与长江皆无穷。不错,大宋已亡,东坡犹存。过去的就过去了,珍珠尽管为泥沙所没,但亦是珍珠。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东坡,自茧自破。心志已淡,为人致远。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方法三:灵活变换句式(整散句结合,反问、设问、祈使句代陈述句)
例5: 想起了常书鸿,敦煌的守候着,他的心在敦煌,他将一生都献给了敦煌。
当年,他本可以在巴黎铁塔下啜饮着繁华,他本可以在塞纳河畔嗅着最高端的艺术气息。难道不是一本《敦煌石窟图录》将他深深吸引至西域,一头扎进黄沙中的吗?这一扎,就是五十年。
这是怎样的身心投入,让他如此执着?是因了他的心在敦煌,才能留恋与土屋方凳,不顾外界不解与阻挠;是因了他心在敦煌,强忍心中悲苦,在妻子离他而去策马狂追后又毅然回到他心所在的地方;也是因了他心在敦煌,我们才得以欣赏其临摹的绝美壁画,感受敦煌文化的厚重与灿烂。常书鸿他心在敦煌,故其一心一意,用毕生心血挽救了这个古老文化,震撼人心!
——《心要在焉》
例6:林徽因,民国时代的才女,非常喜欢建筑,热衷于建筑,对中西方的学术颇有研究,一生执著她的事业。五十年代,她为保护北京古城墙据理力争。城墙煌煌,钟灵宝辉,文明遗产,应万代保护。她在人代会上陈词,她闯入市长彭真的办公室争辩。
她执著,执著于自己的事业,执著于斯,慰心于斯,终生于斯,不相变通。一种责任由林徽因的心底涌起,执著是山,执著是河,她的行动令人永世景仰 !
——《执著》
升格——凸显深度
常见的手法为思路层层递进,推己及人,由特殊走向普遍,通过个体惠及大众。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当时外界的普遍置疑,乔布斯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iMac不配软驱,而是设置USB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坚持己见,毫不动摇,这不仅是乔布斯的个性,更是苹果产品的个性。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己见,毫不动摇的个性,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死后一周,仍以高达960亿美元的价值轻松击败可口可乐,晋级全球品牌榜首位。这种个性,不仅改变了乔布斯,改变了苹果,更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保持个性何其重要。一个城市如果缺乏个性,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丧失参与竞争的资格。一个国家如果缺乏个性,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得平等地位,那以获得应有的国际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3【练习】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用所学方法对下面一则素材进行润色。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当时外界的普遍置疑,乔布斯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iMac不配软驱,而是设置USB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坚持己见,毫不动摇,这不仅是乔布斯的个性,更是苹果产品的个性。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己见,毫不动摇的个性,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死后一周,仍以高达960亿美元的价值轻松击败可口可乐,晋级全球品牌榜首位。
——《论个性》
附示例:
注入感情:
我很想知道,当你面对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当时外界的普遍质疑时,你是否依然泰然自若,眼神是否依然冷静犀利?你在坚持己见,毫不动摇地为iMac设置USB接口,而不配备当时所有电脑标准配件——软驱时,是否仍然在俯视这个你要改变的世界。坚持己见,毫不动摇,多么熠熠生辉的个性啊!这个性,不仅是你——乔布斯的个性,更是苹果产品的个性。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己见,毫不动摇的个性,苹果公司才会在你逝世一周后,仍以高达960亿美元的价值轻松击败可口可乐,晋级全球品牌榜首位。
巧用修辞格:
当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当时外界的普遍质疑如同一支支犀利至极的箭射向乔布斯时,乔布斯坦然面对,泰然处之,依然故我。他坚持己见,毫不放松,始终坚持iMac不配软驱,而是设置了USB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坚持己见,毫不动摇,不仅是乔布斯的个性,更是苹果产品的个性。苹果公司即使在乔布斯死后一周,仍以高达960亿美元的价值轻松击败可口可乐,晋级全球品牌榜首位。
灵活变换句式:
消费者强烈不满,乔布斯不为所动;外界普遍质疑,乔布斯坚持己见。他依然为iMac设置了USB接口,而不配备当时所有电脑标准配件——软驱。而是。坚持己见,毫不动摇,不仅是乔布斯的性格,更是苹果产品的个性。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死后一周,仍以高达960亿美元的价值轻松击败可口可乐,晋级全球品牌榜首位。乔布斯的这种个性,难道不值得我们由衷地赞叹和钦佩,并心向往之?
活动4【作业】阅读素材
五、作业:阅读下面素材,自取角度,提炼观点,围绕观点化简素材,再运用所学方法对素材进行润色。
李畲,唐代监察御史,为官清正。《朝野佥载》中记载:监察御史李畲的母亲为人清白正派。一次,李畲发放奉禄,禄米由差役送到家里,母亲令人按照标准过数,结果多出三石,询问多出来的原因时,差役说:“御史的禄米出库时一向不将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母亲又问应付多少车脚钱,差役又说:“给御史家送禄米一向不收车脚钱。”李母生气了,命令差役送还多出的禄米与应付的车脚钱,以此表示对李畲的责备。李畲得知后便追问仓库官员,并且治了他的罪。各位御史见此情景,脸上都现出羞愧的颜色。
课件32张PPT。作文讲座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高分作文六大标准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考场作文失分点跑题
字数不够
文体不清
卷面不工整 三步提分训练主题突出
结构鲜明
语言优美
作文的开头1、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因为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直入文题,一下子进入写人叙事的场景,或者一下子抓住议论的本质,所以适用于多种文体。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引用名句,文采飞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李后主的体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易安的感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徐志摩的不舍;……《美丽的离别》)
作文的开头九法作文的开头3、巧用修辞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前后形成对比,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促人赏读。
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开头运用比喻加排比,状写诚信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诚信的渴望。 作文的开头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
如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 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5、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例如以“感悟生命”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星星夜话》)作文的开头作文的开头6、作排比 造势磅礴
例如以“自由”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羁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作文的开头7、巧设问 发人深思
例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拥有答案的幸福》作文的开头8、巧博喻 意境开阔
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诚信犹如春天的一缕阳光,令人向往,让人敞开胸怀去接受;犹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让人感到心里甜蜜;犹如秋天火红的枫叶,勾起人无限牵挂;犹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永远的绿卡》作文的开头9、引故事 趣味形象
例如以“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还记得美人鱼与公主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美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似在刀尖上滑过,美人鱼却未曾凌乱她的舞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美人鱼用她对王子真挚的情感充分感悟到女巫呓语中深邃的暗示。正是这深沉的感情,使她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知。 《看着我的眼睛》作文的结尾九法“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结尾和开篇同样重要。这是作文出好最后一记重拳,力求得到“回眸一笑百媚生”效果的做法。
古罗马诗人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
什么结尾才是好的?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
明朝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足见好的结尾犹如豹尾,短促有力,自然新颖,能收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作文的结尾一、反问结尾法
在文章的结尾,针对文章的中心或内容,故意设置反问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疑问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疑问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有利于激疑促思,启发读者联想和探究,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增强雄辩气势。
例如冰心的《万般皆上品》:“真是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低吗?”面对这两个孩子,我心头翻涌着异样的滋味。 例文:踮着脚尖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作文的结尾二、升华结尾法
将文章的主题提炼升华以作结尾。有的从对一个人精神的赞颂上升华为对集体群众或整个民族所共有的品质精神的讴歌;有的将旧有矛盾以新的冲突取而代之。这种结尾使所表现的范围扩大了,程度加重了,高度提升了,深度入骨了,主题加深了。
例如莫泊桑的《项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例文:熟悉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作文的结尾三、引用结尾法
在结尾恰当地引入现成的成语、谚语、诗文、歌词、故事、名人名言、作者的话或主人公的话做文章的结尾,隐寓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感受,揭示中心思想,增强说服力,能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受到启迪或产生联想。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救救孩子……”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与爱同行》的结尾 例文:踮起的脚尖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作文的结尾四、双关结尾法法
双关本是一种修辞格,在一定语境中,利用音义条件,有意使语境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可以达到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效果。双关有三种: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象双关。
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结尾“夜更长,路也正长”中的“路”和革命道路的“路”,音、形、义相同,指革命道路。用一语双关的方法结尾,可以收到意蕴深厚,鞭辟入里,一箭双雕之效。
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例文:脉脉乡情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作文的结尾五、抒情结尾法。
用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赞颂感叹作结尾,把作者的独特情感、主观感受抒发出来,以感染读者,烘托景物,拓宽意境。
例如柯岩的《船长》:“ 我讲了一个船长的故事,可绝非只为了船长……,那么我是为了谁呢?是你呵,我的祖国!呵,我的亲爱的、经历了巨大欢乐和痛苦的祖国;我们正在向四个现代化前进,而又困难重重的祖国!我是为你而讲的,你听见了么?呵,我的祖国,生我养我的祖国呵……” 例文:青山一道同风雨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作文的结尾六、议论结尾法
作者在结尾处直接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对形象的特征或事件的意义作画龙点睛的评论。
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弟兄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例文:我与故事已故的事,让我们体会什么叫“时间如白驹过隙”,让我们学会珍惜,让我们学会宽容,让我们学会预防,让我们学会很多很多。
作文的结尾七、比喻结尾法
在结尾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浅显通俗的道理来描绘与它迥异的陌生事物或表达比较深奥的道理。这可使形象鲜明生动,或使道理通俗易懂,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例文:常识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作文的结尾八、象征结尾法
在结尾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它的某些特性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含蓄有味,启迪读者。
例如鲁迅的《药》:“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那老女人又走进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例文:隐形的翅膀这一双隐形的翅膀,载着我的、你的、所有人的梦想,穿越湍急的溪流,横渡荒芜的沙漠,乘风破浪,飞向心中的梦想之地,那未知的远方!
作文的结尾九、点题结尾法
在文章结尾用精彩简练的语言点明主题或中心。有的篇末点题,要求文章结尾扣到标题上;有的卒章显其志,虽不要求结尾点扣标题,但要点明主旨,使读者受到某种启发或教益。
例:杨朔的《香山红叶》:“也有人觉得没有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例文:踮起脚尖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结尾有活法,文章气自华 还有总括法、联想法、对比法等。有的结尾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议论与抒情、描写常常融合在一起,总结全文与照应开头也有时并具。但需注意的是,文章结尾选用哪种方法为佳,取决于内容与表达的实际需要。结尾有法,但无定法。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太多,也未必成方圆。结尾有活法,文章气自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