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命题区间 高考题型 近年考频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机械振动 2024年河北卷T6 2023年山东卷T10 2023年湖北卷T7 2022年湖南卷T16(1) 2021年广东卷T16(1) 2021年河北卷T16(1)
机械波 2024年湖南卷T2 2024年新课标卷T19 2024年山东卷T9 2024年江苏卷T7 2023年海南卷T4 2023年湖南卷T3 2022年山东卷T9 2022年广东卷T16(1) 2021年湖南卷T16(1)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2024年江西卷T6 2022年全国乙卷T34(1)
命题分析 素养落实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机械振动的周期、振动图像以及机械波的传播、波的图像、公式v=λf的应用,是高考的热点,在备考过程中要引起重视。除此之外,多普勒效应、波的干涉和衍射也不能忽视。 1.掌握简谐运动的规律 2.理解波的特性 3.熟悉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联系与区别
机械振动
1.机械振动
2.结合图像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五个特征
受力特征 回复力F=-kx,F(或a)的大小与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运动特征 衡位置时,a、F、x都减小,v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F、x都增大,v减小
能量特征 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周期性特征 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
对称性特征 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
(2023·湖北卷 T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为100 cm,振幅为8 cm。介质中有a和b两个质点,其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cm和x=120 cm处。某时刻b质点的位移为y=4 cm,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a质点的振动图像为( )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质点的振动图像
第一步:利用b质点的位移求出b质点的相位
第二步:利用周期性结合b质点的相位求出a质点此时的位移
第三步:确定a质点的振动图像
规范解答:a、b之间的距离为
Δx= cm+120 cm=λ
此时b质点的位移为4 cm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令此时b质点的相位为φ,则t=0时,根据y=A sin (ωt+φ)有4=8sin φ
解得φ=或φ=(向下振动,舍去)
由a、b之间的距离关系可知
φa-φ=·2π=π
则φa=π,可知a质点此时的位移为
y=8sin φa cm=4 cm
且向下振动
故选A。
[答案] A
易错:不能由a、b之间的距离关系确定此时a质点的相位而造成错误
机械波
1.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λf。
2.波的图像的特点
(1)质点振动nT(波传播nλ)(n=0,1,2,…)时,波形不变。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1)(n=0,1,2,…)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
(3)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多选)(2024·山东卷T9)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2 m/s。t=0时刻二者在x=2 m处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
B.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
C.t=1.0 s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
D.t=1.0 s时,P向y轴负方向运动
命题立意:本题结合波的图像综合考查波的传播及叠加规律
第一步:分析出两列波经0.5 s传播的距离,再由波形平移法确定0.5 s时两列波分别引起质点P振动的位移
第二步:分别分析出1.0 s时两列波分别引起质点P振动的速度方向
规范解答:在0.5 s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Δx=vΔt=2×0.5 m=1 m
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0.5 s时,x=1 m处甲波的波谷刚好传到P处,x=3 m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故A错误,B正确;
在1.0 s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
Δx′=vΔt′=2×1.0 m=2 m
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1.0 s时,x=0处甲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x=4 m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且此时两列波的振动都向y轴正方向,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1.0 s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答案] BC
难点:根据波的图像获取信息
易错:不理解波的叠加原理而出错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
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
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图像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2022·全国乙卷T34 (1))介质中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点波源S1和S2,二者做简谐运动的振幅相等,周期均为0.8 s,当S1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S2也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若波速为5 m/s,则由S1和S2发出的简谐横波的波长均为________m。P为波源平衡位置所在水平面上的一点,与S1、S2平衡位置的距离均为10 m,则两波在P点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削弱”)的;当S1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命题立意:考查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及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
第一步:由λ=vT求出波长
第二步:利用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确定P点的振动特点
规范解答:因周期T=0.8 s,波速v=5 m/s,则波长为λ=vT=4 m
因两波源到P点的距离之差为零,且两波源振动方向相同,则P点的振动是加强的;
因S1P=10 m=2.5λ,则当S1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P点的质点向下振动。
[答案] 4 加强 向下
难点:理解形成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条件
易错:误以为当S1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与S1振动方向相同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