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笔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文笔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16:54:50

文档简介

散文笔法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5第三单元活动课,本单元是感论文单元,鉴赏感论文要掌握感论文的文体特点,感受作品运用辛辣幽默的笔法剖析众相。本单元的活动目标是进行杂文的写作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散文笔法,表达自己的见解。二、学情分析
1、学生处在高二下学期末,已经掌握了议论文的一般写法,了解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方法和分析方法,但对于议论文的语言训练较少,如何使表达更为生动、更有文采,使理论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2、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杂文,对论述文的各种散文笔法和表达效果有一定的了解。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感论文中的散文笔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2、品读散文笔法的语句,培养鉴赏杂文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四、重点难点
掌握运用感论文中的散文笔法:形象比喻、寓言故事、幽默讽刺。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小组讨论、品读鉴赏、写作训练。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最先与最后》,初步理解文意,复习杂文的文体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本课教材,制作教案和演示文稿。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电脑、多媒体播放器、投影仪。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准备图片、PPT等。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杂文?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第132页知识卡片“杂文”。
明确:杂文就是掺用散文笔法,发表感想,论事说理的文章。二、【自主观察】阅读课本第20课鲁迅的《最先与最后》,思考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这种文体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杂文。
杂文的特点:是散文与论文的联姻。请举例赏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赏析示例:
“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这段话语调冷峻,略带讥讽,讽刺了一些人不敢明夺,只敢暗抢的卑劣心态,揭示了中国人“不为最先”带来的危害。
学生选择的文段及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主探究】学习感论文中的散文笔法
自主学习《散文笔法》(课本第163页):
1、形象比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寓言故事:鲁迅在《最先与最后》中说他有时去看学校运动会的感想。
3、幽默讽刺:“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四、【自主合作】阅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通过小组合作加以赏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对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这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小组合作,每位组员选出文中一段用到散文笔法的文段,并参考学案第一大题第4小题的示例加以赏析:
形象比喻
明确:“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
“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
寓言故事
明确:这只猪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寓言,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3、幽默讽刺
明确:“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五、【自主发展】练练散文笔法(课本第160页)
1、每位组员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下练习:
A、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表达“既然看了书觉得好,又为什么非得要见作者呢?”的意思。
钱钟书的《围城》在国外出版了,有一位外国的女记者看过后打电话给钱先生,希望见他一面,钱先生在电话里委婉地拒绝了她:
参考答案: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呢?B、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表达“不是学了什么就会变成什么的”的意思。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
参考答案:“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C、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队下面这种现象,或进行描述,或进行分析,或进行评价。
不少同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常常半途而废,或者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驻足不前。
参考答案:学习如爬山。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裹足不前,这是傻子。2、组内分享组员们的答案,并选出本组内最好的/最有意思的答案。3、全班展示分享。把本组最好的/最有意思答案收集到小组作业本里。六、课堂总结
散文笔法,实际上是指在杂文、随笔中运用的散文笔法,又称为“杂文笔法”。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灵活掺用散文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以达到以形象感人和以道理服人的效果。七、课后作业:尝试写一篇杂文
可以用课本第161-162页的材料,也可自选材料。八、拓展阅读——王小波《肚子里的战争》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浑身上下像隔夜的茶水一样的颜色,正在闹黄疸。我告诉他,据我自己的估计,大概是得了肝炎。这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没听说有乙肝,更没有听说丙肝丁肝和戊肝,只有一种传染性肝炎。据说这一种肝炎中国原来也没有,还是三年困难时吃伊拉克蜜枣吃出来的--叫做蜜枣,其实是椰枣。我虽没吃椰枣,也得了这种病。大夫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给我点维生素吧--我的病就是这么治的。说句实在话,住院对我的病情毫无帮助。但我自己觉得还是住在医院里好些,住在队里会传染别人。
  在医院里没有别的消遣,只有看大夫们给人开刀。这一刀总是开向阑尾--应该说他们心里还有点数,知道别的手术做不了。我说看开刀可不是瞎说的,当地经常没有电,有电时电压也极不稳,手术室是四面全是玻璃窗的房子,下午两点钟阳光最好,就是那时动手术--全院的病人都在外面看着,互相打赌说几个小时找到阑尾。后来我和学医的朋友说起此事,他们都不信,说阑尾手术还能动几个钟头?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我看到的几个手术没有一次在一小时之内找着阑尾的。做手术的都说,人的盲肠太难找--他们中间有好几位是部队骡马卫生员出身,参加过给军马的手术,马的盲肠就很大,骡子的盲肠也不小,哪个的盲肠都比人的大,就是把人个子小考虑在内之后,他的盲肠还是太小。闲着没事聊天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对人的下水不熟悉,就别给人开刀了。你猜他们怎么说?"越是不熟就越是要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后半句是毛主席语录。人的肠子和战争不是一码事,但这话就没人说了。我觉得有件事情最可恶:每次手术他们都让个生手来做,以便大家都有机会学习战争,所以阑尾总是找不着。刀口开在什么部位,开多大也完全凭个人的兴趣。但我必须说他们一句好话:虽然有些刀口偏左,有些刀口偏右,还有一些开在中央,但所有的刀口都开在了肚子上,这实属难能可贵。
  我在医院里遇上一个哥们,他犯了阑尾炎,大夫动员他开刀。我劝他千万别开刀--万一非开不可,就要求让我给他开。虽然我也没学过医,但修好过一个闹钟,还修好了队里一台手摇电话机。就凭这两样,怎么也比医院里这些大夫强。但他还是让别人给开了,主要是因为别人要在战争里学习战争,怎么能不答应。也是他倒霉,打开肚子以后,找了三个小时也没找到阑尾,急得主刀大夫把他的肠子都拿了出来,上下一通紧倒。小时候我家附近有家小饭铺,卖炒肝、烩肠,清晨时分厨师在门外洗猪大肠,就是这么一种景象。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别人也动手来找,就有点七手八脚。我的哥们被人找得不耐烦,撩开了中间的白布帘子,也去帮着找。最后终于在太阳下山以前找到,把它割下来,天也就黑了,要是再迟一步,天黑了看不见,就得开着膛晾一宿。原来我最爱吃猪大肠;自从看过这个手术,再也不想吃了。
  时隔近三十年,忽然间我想起了住院看别人手术的事,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人浑浑噩噩,简直是在发疯。谁知道呢,也许再过三十年,再看今天的人和事,也会发现有些人也是在发疯。如此看来,我们的理性每隔三十年就有一次质的飞跃--但我怀疑这么理解是不对的。理性可以这样飞越,等于说当初的人根本没有理性。就说三十年前的事吧,那位主刀的大叔用漆黑的大手捏着活人的肠子上下倒腾时,虽然他说自己在学习战争,但我就不信他不知道自己是在胡闹。由此就得到一个结论:一切人间的荒唐事,整个社会的环境虽是一个原因,但不主要。主要的是:那个闹事的人是在借酒撒疯。这就是说,他明知道自己在胡闹,但还要闹下去,主要是因为胡闹很开心。
我们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论:不管社会怎样,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作为杂文的作者,把推论都写了出来,未免有直露之嫌,所以到此打住。住医院的事我还没写完呢:我在医院里住着,肝炎一点都不见好,脸色越来越黄;我的哥们动了手术,刀口也总是长不上,人也越来越瘦。后来我们就结伴回北京来看病。我一回来病就好了,我的哥们却进了医院,又开了一次刀。北京的大夫说,上一次虽把阑尾割掉了,但肠子没有缝住,粘到刀口上成了一个瘘,肠子里的东西顺着刀口往外冒,所以刀口老不好。大夫还说,冒到外面还是万分幸运,冒到肚子里面,人就完蛋了。我哥们倒不觉得有什么幸运,他只是说:妈的,怪不得总吃不饱,原来都漏掉了。这位兄弟是个很豪迈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拿自己的内脏给别人学习战争。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1.评价本课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本课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良好,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积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品读鉴赏文中运用到散文笔法的文句。同时在实践运用环节达到了练笔的效果。2.对教学设计的修改、补充、完善:
针对鲁迅、王小波杂文针砭时弊、幽默讽刺等特点,可以采用朗读法,增加教师范读、学生单人朗读、分组朗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品诙谐风趣、机智隽永、辛辣嘲讽的语言特色。3.教学点评、反思:
1、传统的论述文课堂注重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分析方法,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所以,我把传统传统的论述文分析变为以品读鉴赏为主的课程,让“言意统一”引领语文教学,让学生品读鉴赏中“会其意”,“表其言”,逐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培育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说出来,写出来,做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2、鲁迅的《最先与最后》与王小波的《一个特立独行的猪》都是精辟雄辩、幽默讽刺的杂文,充满人生睿智和理性的光辉,涉世未深的90后学生可能无法马上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我认为除了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联系上下文理解外,我还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人生的体会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读与思的结合中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课件14张PPT。散文笔法一、什么是杂文?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第132页知识卡片“杂文”。
杂文就是掺用散文笔法,发表感想,论事说理的文章。二、阅读课本P116鲁迅的《最先与最后》,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这种文体具有什么特点?
杂文
杂文的特点:是散文与论文的联姻。
2、结合课文填写下表:2、结合课文填写下表:3、归纳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解释了作者的中心观点。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4、请举例赏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赏析示例:
“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这段话语调冷峻,略带讥讽,讽刺了一些人不敢明夺,只敢暗抢的卑劣心态,揭示了中国人“不为最先”带来的危害。三、阅读P163《散文笔法》,学习感论文中的散文笔法 什么是散文笔法?
在杂文、随笔中灵活掺用散文的写法,又称杂文笔法。
1、形象比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
2、寓言故事:鲁迅在《最先与最后》中说他有时去看学校运动会的感想。
3、幽默讽刺:“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拿来主义》)四、【自主合作】品读鉴赏阅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小组合作,每位组员选出文中一段用到散文笔法的文段,并参考学案第一大题第4小题的示例加以赏析:
1、形象比喻
明确:“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
“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2、寓言故事
明确:这只猪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寓言,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3、幽默讽刺
明确:“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五、【自主发展】练练散文笔法(课本第160页) 1、每位组员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下练习:
A、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表达“既然看了书觉得好,又为什么非得要见作者呢?”的意思。
钱钟书的《围城》在国外出版了,有一位外国的女记者看过后打电话给钱先生,希望见他一面,钱先生在电话里委婉地拒绝了她:
参考答案: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呢?B、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表达“不是学了什么就会变成什么的”的意思。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
参考答案:“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C、请在横线处用形象比喻的方法队下面这种现象,或进行描述,或进行分析,或进行评价。
不少同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常常半途而废,或者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驻足不前。
参考答案:学习如爬山。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裹足不前,这是傻子。
2、组内分享组员们的答案,并选出本组内最好的/最有意思的答案。
3、全班展示分享。把本组最好的/最有意思答案收集到小组作业本里。六、课堂总结
散文笔法,实际上是指在杂文、随笔中运用的散文笔法,又称为“杂文笔法”。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灵活掺用散文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以达到以形象感人和以道理服人的效果。
七、课后作业:尝试写一篇杂文
可以用课本第161-162页的材料,也可自选材料。
八、拓展阅读——王小波《肚子里的战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