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强化其审题立意的训练,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切合题意者为A层,符合题意者为B层,基本符合题意者为C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分析、训练,合作探究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在紧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准确审题立意。(切合题意者为A层,符合题意者为B层,基本符合题意者为C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立足题目要求准确审题立意,思想健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有偏离题意或者完全离题的现象。所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材料,提炼中心论点,确立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紧扣题目要求,熟练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准确审题立意。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
思考:
1、甲午战争时候,咱北洋海军发射上百发炮弹,也打不中近在咫尺的来犯日船,而马岛海战,阿根廷在远距离发射一枚“飞鱼”导弹就击沉了造价两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为什么?2、关于汽车驾驶方面的问题: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在一年中违规次数居然远远多于一名新手。为什么?
答案及蕴藏的道理:
第一题答案:精确制导,百发百中。第二题答案:心中有“游戏规则(如熟悉交规等)”,游戏起来就很少“犯规”。
那么,高考作文能否做到“精确制导” ,从而决胜考场?
活动2【讲授】“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之回顾
回顾广东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
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满分为60分
■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表达25分。
结论:
内容等级25分的评分标准
一等(25-21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二等(20-16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三等(15—11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四等(10—0分)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
活动3【活动】“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之比较
二、比较2012、2013、2014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其异同,明确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考查的基本特点。
(一)学生自主分析
(二)师生合作探究
1、(2012年)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结论:
相同:1、新材料作文
2、要求略有不同。
2012是“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2013、2014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义)的范围。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基本方向
1、新材料作文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义)的范围,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
活动4【讲授】“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
三、审题立意方法复习。
(一)学生自主作答
(二)师生合作探究
(三)课堂合作探究
1、提炼中心法
全面阅读材料,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根据材料中心拟定观点。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2、抓关键句法
抓住能归纳材料中心的关键句,作为审题立意的依据,本以此得出相应的观点。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推因法
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常常能够以此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4、求同存异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型。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是相互矛盾的材料,可以进行融合,或者取其中一者进行审题立意。
例题:(2012年广东)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可以运用“提炼中心法、找关键句、由果推因、求同存异”等方法进行。
提炼中心:第一段:汤因比愿意出生在多重文化交汇的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第二段:居里夫人觉得: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观点可以拟定为:愿意生活在某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有趣而且有用
的。
抓关键句: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观点可以拟定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可以的。
由果推因:汤因比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观点可以拟定为:选择愿意生活的时代和地点,要有特色,尤其要有文化。
求同存异:两个文段都讲述了要生活的年代和地点,一要有文化,二要有趣而且有用。
观点可以拟定为:选择愿意生活的时代和地点,可以是过去、现在、或者未来,但有文化,也可以是有趣而且有用的。
活动5【练习】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之课堂演练
【课堂演练】
请阅读下列材料,用一句话归纳每道题的材料内容,运用所学的方法审题立意,用一个简洁的句子阐明自己的观点。(切合题意者为A层,符合题意者为B层,基本符合题意者为C层)
1、 (20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句话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为何要这样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句话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为何要这样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提炼中心法、由果推因法)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赶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句话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为何要这样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由果推因法、找关键句法)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一句话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为何要这样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活动】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之师生合作探究活动
(一)学生自主作答
(二)师生合作探究
(三)课堂合作探究
1、 (20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1、富翁的捐助是一种善举,(慈善的意义、本质、模式)
2、慈善的心态,感激但受资无报。(不赞同)
3、慈善的心态,受资必报。这是一种现代接受捐助的心态。
4、慈善的心态,只谢不受。(体现出自尊自强,但有些不理智)
5、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如何捐助,如何接受捐助)
2、(2014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深层含义(含意)(上位概念) ①科技与人生; ②科技与生活。 ③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④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
(或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纸本阅读和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
观点:表层含意(内容) ①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②数码相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可能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与分享。 ③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容易泛黄、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不会泛黄、模糊。
于是,得出相应观点:
第一段:
①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② 黑白照片虽然容易褪色,但记忆是永恒的。③ 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却非常丰富。④黑白照片虽然模糊,但心灵却非常澄澈; ⑤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
第二段:
①数码技术让生活更优越; ② 数码照片让亲情更贴近。③ 数码技术虽然快捷,但情感可能被稀释。④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体现科技的进步; ⑤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
两段整合:
①照片的今昔对比,情感被稀释; ② 照片的变化折射科技的进步。③ 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态度。④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⑤科技影响人的情感。 ⑥科技时代: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3、(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提炼中心法、由果推因法)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赶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 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居彼位,想彼想》); ②细节影响大人生;③人文关怀,大爱无边(《点滴雨露,浸润心灵的净土》) ④细微的关爱,温暖冷漠社会; ⑤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⑥让善意陪伴一生
4、(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由果推因法、找关键句法)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分析:“心”可指:为他人之所不为之心,持之以恒之心,
坚定顽强之心,改天换地之心,追梦之心,创美之心。
“风景”可指:自然风景,他人命运的改变,社会面貌的改变。
观点: ①心若在,风景在;②心灵所系,青春不老; ③风景这边
独好,只因心灵未老; ④风景随心; ⑤我以我心绘风景
⑥用心创造美
活动7【讲授】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之小结
小结: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一、全面理解材料是关键。二、确立观点要在材料内容或者含意的范围内。三、要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阐述观点。
请记住:
千变万变
全面理解材料最关键!
课件25张PPT。课 题: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思 考1、甲午战争时候,咱北洋海军发射上百发炮弹,也打不中近在咫尺的来犯日船,而马岛海战,阿根廷在远距离发射一枚“飞鱼”导弹就击沉了造价两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为什么?
2、关于汽车驾驶方面的问题: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在一年中违规次数居然远远多于一名新手。为什么?答案及其蕴藏的道理 第一题答案:精确制导,百发百中。
第二题答案:心中有“游戏规则(如熟悉交规等)”,游戏起来就很少“犯规”。
那么,高考作文能否做到“精确制导” ,从而决胜考场?
答案是肯定的:严格按照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
重中之重审准题意 明确观点p 6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满分为60分
■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表达25分。内容等级25分的评分标准
一等(25-21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二等(20-16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三等(15—11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四等(10—0分)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
比一比,析一析比较2012、2013、2014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题目,分析其异同,明确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考查的基本特点。比一比,析一析2012:两段记叙材料。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一件事,三种人的做法。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两段叙事材料。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结论:相同:1、新材料作文
2、要求略有不同。
2012是“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2013、2014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义)的范围。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基本方向1、新材料作文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义)的范围,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我们要重视的是:一、全面理解材料
二、在材料内容及含意(义)范围内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审题立意方法复习1、提炼中心法
全面阅读材料,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根据材料中心拟定观点。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2、抓关键句法
抓住能归纳材料中心的关键句,作为审题立意的依据,本以此得出相应的观点。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推因法
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常常能够以此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4、求同存异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型。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论点;如果是相互矛盾的材料,可以进行融合,或者取其中一者进行审题立意。
试一试1、(2012年)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可以运用“提炼中心法、找关键句、由果推因、求同存异”等方法进行。审题立意提炼中心:第一段:汤因比愿意出生在多重文化交汇的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第二段:居里夫人觉得: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观点可以拟定为:愿意生活在某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有趣而且有用的。抓关键句: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观点可以拟定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可以的。由果推因:汤因比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观点可以拟定为:选择愿意生活的时代和地点,要有特色,尤其要有文化。求同存异:两个文段都讲述了要生活的年代和地点,一要有文化,二要有趣而且有用。
观点可以拟定为:选择愿意生活的时代和地点,可以是过去、现在、或者未来,但有文化,也可以是有趣而且有用的。练一练请阅读下列材料,用简洁语句归纳材料内容,运用所学的方法审题立意,用一个简洁的句子阐明自己的观点。(切合题意者为A层,符合题意者为B层,基本符合题意者为C层)
(一)学生自主作答
(二)师生合作探究
(三)课堂合作探究
自主 合作 探究1、 (20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1、富翁的捐助是一种善举,(慈善的意义、本质、模式)
2、慈善的心态,感激但受资无报。(不赞同)
3、慈善的心态,受资必报。这是一种现代接受捐助的心态。
4、慈善的心态,只谢不受。(体现出自尊自强,但有些不理智)
5、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如何捐助,如何接受捐助)自主 合作 探究2、(2014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运用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表层含意(内容) ①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②数码相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可能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与分享。 ③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容易泛黄、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不会泛黄、模糊。观点:深层含义(含意)(上位概念) ①科技与人生; ②科技与生活。 ③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④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
(或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纸本阅读和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
自主 合作 探究观点:
第一段:
①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② 黑白照片虽然容易褪色,但记忆是永恒的。③ 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却非常丰富。④黑白照片虽然模糊,但心灵却非常澄澈; ⑤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第二段:
①数码技术让生活更优越; ② 数码照片让亲情更贴近。③ 数码技术虽然快捷,但情感可能被稀释。④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体现科技的进步; ⑤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两段整合:
①照片的今昔对比,情感被稀释; ② 照片的变化折射科技的进步。③ 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态度。④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⑤科技影响人的情感。 ⑥科技时代: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自主 合作 探究(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提炼中心法、由果推因法)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赶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观点: 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居彼位,想彼想》); ②细节影响大人生;③人文关怀,大爱无边(《点滴雨露,浸润心灵的净土》) ④细微的关爱,温暖冷漠社会; ⑤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⑥让善意陪伴一生自主 合作 探究(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运用由果推因法、找关键句法)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分析:“心”可指:为他人之所不为之心,持之以恒之心,
坚定顽强之心,改天换地之心,追梦之心,创美之心。
“风景”可指:自然风景,他人命运的改变,社会面貌的改变。观点: ①心若在,风景在;②心灵所系,青春不老; ③风景这边
独好,只因心灵未老; ④风景随心; ⑤我以我心绘风景
⑥用心创造美小结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一、全面理解材料是关键。
二、确立观点要在材料内容或者含意的范围内。
三、要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阐述观点。
四、审题立意常用方法有四种:提炼中心、找关键句、有果推因、求同存异。请记住千变万变
全面理解材料最关键!巩固训练 请阅读下列材料,用简洁语句归纳材料内容,运用所学的方法审题立意,用一个简洁的句子阐明自己的观点。(切合题意者为A层,符合题意者为B层,基本符合题意者为C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