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区间18 电学实验
(满分66分)
题型一 以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1.(8分)(2024·山东卷T14)某学习小组对两种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实验器材如下:
学生电源(输出电压0~16 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未知);
电流表A(量程3 A,内阻未知);
待测铅笔芯R(X型号、Y型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开关S,单刀双掷开关K,导线若干。
回答以下问题:
(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铅笔芯直径,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mm;
(2)把待测铅笔芯接入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最右端向左调节到合适位置,将单刀双掷开关K分别掷到1、2端,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变化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更明显,则测量铅笔芯电阻时应将K掷到________(选填“1”或“2”)端;
(3)正确连接电路,得到Y型号铅笔芯的I U图像如图丙所示,求得电阻RY=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采用同样方法得到X型号铅笔芯的电阻为1.70 Ω;
(4)使用游标卡尺测得X、Y型号铅笔芯的长度分别为40.68 mm、60.78 mm。使用螺旋测微器测得X、Y型号铅笔芯直径近似相等,则X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Y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
(a)
2.(12分)(2022·全国乙卷T23 补偿题)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x在0~5 mA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很大),电流表(量程为1 mA,内阻为30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10 Ω或1.5 kΩ),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75 Ω或150 Ω),开关S,导线若干。
(1)要求通过Rx的电流可在0~5 mA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a)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2)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________(选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0应选阻值为__________(选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
(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x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则此时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流过Rx的电流为________mA,此组数据得到的Rx的阻值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b) (c)
3.(8分)(2024·湖南卷T11)某实验小组要探究一金属丝的阻值随气压变化的规律,搭建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电阻测量原理如图(b)所示,E是电源,为电压表,为电流表。
(1)保持玻璃管内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电流表示数为100 mA,电压表量程为3 V,表盘如图(c)所示,示数为________V,此时金属丝阻值的测量值R为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打开抽气泵,降低玻璃管内气压p,保持电流I不变,读出电压表示数U,计算出对应的金属丝阻值;
(3)根据测量数据绘制R p关系图线,如图(d)所示;
(4)如果玻璃管内气压是0.5个标准大气压,保持电流为100 mA,电压表指针应该在图(c)指针位置的__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5)若电压表是非理想电压表,则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型二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核心的实验
1.(10分)(2021·全国乙卷T23 姊妹题)一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电池的电动势E(约1.5 V)和内阻r(小于2 Ω)。图中电压表量程为1 V,内阻RV=380.0 Ω;定值电阻R0=20.0 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 Ω;S为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完成下列填空:
(a)
(1)为保护电压表,闭合开关前,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可以选________(选填“5.0”或“15.0”)Ω;
(b)
(2)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记录下阻值R和电压表的相应读数U;
(3)根据图(a)所示电路,用R、R0、RV、E和r表示,得=____________;
(4)利用测量数据,作 R图线,如图(b)所示;
(5)通过图(b)可得E=________V(结果保留2位小数),r=________Ω(结果保留1位小数);
(6)若将图(a)中的电压表当成理想电表,得到的电源电动势为E′,由此产生的误差为×100%=________%。
2.(8分)(2020·天津卷T9(2) 补偿题)某实验小组选用以下器材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
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
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1 A)
待测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1 Ω)
开关、导线若干
(1)该小组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经仔细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条导线连接不当,这条导线对应的编号是________;
(2)改正这条导线的连接后开始实验,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选填“a”或者“b”);
(3)实验中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流表读数变化明显但电压表读数变化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电池组负极和开关之间串联一个阻值为5 Ω的电阻,之后该小组得到了几组电压表读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并作出U I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内阻为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题型三 电学创新实验
1.(8分)(2022·广东卷T12 补偿题)弹性导电绳逐步成为智能控制系统中部分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某同学测量弹性导电绳的电阻与拉伸后绳长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1)装置安装和电路连接
如图(a)所示,导电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拉伸端,两端分别用带有金属夹A、B的导线接入如图(b)所示的电路中;
(a) (b)
(2)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及其电阻Rx的测量
①将导电绳拉伸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即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
②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调节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合适位置,记录两表的示数U和I1;
③闭合S2,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2,则此时导电绳的电阻Rx=________(用I1、I2和U表示);
④断开S1,增大导电绳拉伸量,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重复步骤②和③。
(3)该电压表内阻对导电绳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4)图(c)是根据部分实验数据描绘的Rx L图线,将该导电绳两端固定在某种机械臂上,当机械臂弯曲后,测得导电绳的电阻Rx为1.33 kΩ,则由图线可读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________cm,即为机械臂弯曲后的长度。
(c)
2.(12分)(2024·河北卷T12)某种花卉喜光,但阳光太强时易受损伤。某兴趣小组决定制作简易光强报警器,以便在光照过强时提醒花农。该实验用到的主要器材如下:学生电源、多用电表、数字电压表(0~20 V)、数字电流表(0~20 mA)、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 Ω,1.5 A)、白炽灯、可调电阻R1(0~50 kΩ)、发光二极管LED、光敏电阻RG、NPN型三极管VT、开关和若干导线等。
(1)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极性
使用多用电表的“×10 k”电阻挡测量二极管的电阻。如图1所示,当黑表笔与接线端M接触、红表笔与接线端N接触时,多用电表指针位于表盘中a位置(见图2);对调红、黑表笔后指针位于表盘中b位置(见图2)。由此判断M端为二极管的__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
(2)研究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伏安特性。
①采用图3中的器材进行实验,部分实物连接已完成。要求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从0开始。导线L1、L2和L3的另一端应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线柱(以上三空选填接线柱标号“A”“B”“C”或“D”)。
②图4为不同光照强度下得到的光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图中曲线Ⅰ、Ⅱ和Ⅲ对应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由弱到强。由图像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其表面受到光照的增强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组装光强报警器电路并测试其功能,图5为利用光敏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当b、e间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三极管被导通)等元件设计的电路。组装好光强报警器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照射到光敏电阻表面的光强达到报警值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为使报警器正常工作,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可调电阻R1的阻值,直至发光二极管发光。
8 / 8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18
题型一
1.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其读数为
d=2 mm+0.01×45.0 mm=2.450 mm。
(2)由于电压表示数变化更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较多,因此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即测量铅笔芯电阻时应将K掷到1端。
(3)根据题图丙的I U图像,结合欧姆定律有
RY=≈1.92 Ω。
(4)根据电阻定律
R=ρ
可得
ρ=
两种材料的横截面积近似相等,分别代入数据可知
ρX>ρY。
答案:(1)2.450 (2)1 (3)1.92 (4)大于
2.解析:(1)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准确测量通过Rx的电流,电压表单独测量Rx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表从0开始测量,满足题中通过Rx的电流从0~5 mA连续可调,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电路中R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方便电路的调节,测量效率高、实验误差小;
通过Rx的电流最大为5 mA,需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并联分流的规律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
=
解得R0=75 Ω。
(3)电压表每小格表示0.1 V,向后估读一位,即U=2.30 V
电流表每小格表示0.02 mA,本位估读,即0.84 mA,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x的电流为
I=4.20 m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Rx== Ω≈548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10 Ω 75 Ω
(3)2.30 4.20 548
3.解析:(1)电压表量程为0~3 V,分度值为0.1 V,则电压表读数需估读一位,读数为1.23 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金属丝阻值的测量值为
R==12.3 Ω。
(4)根据题图(d)可知气压越小电阻越大,再根据
U=IR
可知压强p减小,则电阻R增大,故电压增大,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应该在题图(c)中指针位置的右侧。
(5)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会导致电压表分流,即
R测=,I测=I真+
即I测偏大,故R测答案:(1)1.23 12.3 (4)右侧 (5)小于
题型二
1.解析:(1)为了避免电压表被烧坏,接通电路时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能比电表满偏电压大,则>,可得R>8 Ω,因此选15.0 Ω。
(3)由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E=U+(R+r)
化简可得
=·R++r
=·R+(1+r)。
(5)将点(9.5 Ω,1.00 V-1)和点(24 Ω,1.50 V-1)代入上面公式可得=k=
由 R图像计算可得
k≈0.0345 V-1·Ω
代入可得E≈1.53 V,r≈0.6 Ω。
(6)如果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则可有=++R
则此时E′=
因此误差为η=×100%=5%。
答案:(1)15.0 (3)·R+(1+r) (5)1.53(1.52~1.55均可) 0.6(0.4~1.0均可) (6)5
2.解析:(1)本实验中,电源内阻较小,故应采用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的方法,故编号5导线连接错误。
(2)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则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U=E-I(r+R),故U I图像中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和定值电阻之和,故电池组的电动势E=2.9 V,r+R=Ω=5.80 Ω,所以电池组的内阻r=0.80 Ω。
答案:(1)5 (2)a (3)2.9 0.80
题型三
1.解析:(2)闭合S2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加在导电绳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导电绳的电流为I2-I1,因此导电绳的电阻Rx=。
(3)在闭合S2之前,电流表I1的示数包括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表分得的电流;闭合S2之后,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因此流过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总电流仍为I1,故流过导电绳的电流是I2-I1,与电压表内阻无关,电压表内阻对测量没有影响。
(4)由题图(c)可知,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51.80 cm。
答案:(2)变小 (3)无 (4)51.80
2.解析:(1)根据电阻表结构,使用时电阻表黑表笔接内部电源正极,故当黑表笔接M端,电阻无穷大,说明二极管所接电压为反向电压,即M端为二极管的负极。
(2)①题干要求电压表、电流表读数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连接电路,故L1、L2接滑动变阻器A接线柱,L3必须接在金属杆两端接线柱任意一个,即C或D。
②由题图4可知,随光照强度增加,I U图像斜率增大,所以电阻减小。
(3)三极管未导通时,RG与R1串联。随着光照增强,RG电阻减小,此时三极管仍未导通,说明R1分压小,故需要增大R1。
答案:(1)负极 (2)①A A D(或C) ②减小 (3)增大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