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5.7)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方
方面面。面对这一技术变革,如何把握契机,培养能够驾驭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公民”,成
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未来社
会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所谓“学用结合”,就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技术的实际
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人工智能课程通常遵循线性逻辑,即“基础理论一一技术模块一一案例应用”。
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陷入知识碎片化、脱离应用情景的困境,难以在不同领域间建立有效联
系。“学用结合”模式则强调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推动跨学科融合,同时采
用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人工智
能教育可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相统筹,将人工智能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
及实践类课程融合实施,采用跨学科、大单元、项目式的课程实施模式。比如,学生可以通
过项目式学习,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利用A算
法进行数据分析;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与情感识别。
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真情景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更加
贴近生活与社会需求。
(摘编自光明日报《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学用结合”》)
材料二:
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基础支撑层、关键技术层和教育应
用层。基础支撑层提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硬件、软件和教育数据,是支撑人工智能技
术和应用发展的底座。关键技术层提供大模型、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智能语音等多种技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