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解析:材料一指出《红楼梦》研究成为独立学问的最大原因是其
自身魅力与价值,而非胡适研究方法,B 项将胡适研究方法视为主要原
因,不正确
2. D;解析:材料二将胡适“新红学”与索隐派对比,是为了指出两者
本质相似(均将小说等同于家事),而非肯定胡适研究的积极意义,D
项不正确
3. C;解析:C项通过史料考证曹家与皇室关系,属于胡适“新红学”
中作者身世和曹学研究范畴,受其思想方法影响;A、B、D项侧重文学、
人物、文化内涵研究,与胡适方法不同
4. ①过度强调历史考证,忽视文学层面研究;②“自叙传”说将文学
作品等同于历史实录,存在局限;③对《红楼梦》艺术价值评价偏低;
④影响后世对小说文本的独立解读;解析:从研究偏向、核心观点、价
值判断、后世影响角度概括局限性
5. 有必要。胡适的考证方法为理解《红楼梦》的作者、版本等历史背
景提供基础,有助于准确把握文本;但需避免将小说等同于历史,应结
合文学分析,兼顾史料考证与艺术解读,全面理解作品价值;解析:肯
定考证方法的基础作用,同时指出需结合文学研究,避免局限
6. B;解析:“所有寿命不长的人都签了同意书”是因为对亲人的牵挂,
而非“失去理智”,B项解读错误
7. A;解析:“城市中的数百万人”主要体现科技影响的广泛性,而非
“危害性”,A项鉴赏不正确
8. ①总裁指出新人是病人自愿授权的延续,符合病人意愿;②新人已
成为真正的人,揭穿会毁掉其生活和家庭幸福;③诉讼可能被视为对新
人的“谋杀”,引发道德困境;④钱睿理解母亲对家人的不舍,认可其
延续生命的意愿;解析:从病人意愿、新人现状、道德风险、个人情感
角度分析说服理由
9. 科学元素:基因复制、全脑扫描、电子芯等科技设定,构建“永生”
的科幻背景;人文思考:探讨生命延续的本质、科技与伦理的冲突、家
庭情感的价值,反思科技对人性的影响;解析:分别指出科学元素的具
体体现和人文思考的核心内容
10. 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陛下垂拱/参等守职;解析:根
据句意,在主谓、主谓宾结构间断句
11. B;解析:材料二“至何且死”的“且”是“将要”,《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的“且”也是“将要”,含义相同,B项不正确
12. A;解析:汉惠帝询问萧何谁可替代,萧何推荐曹参,并非惠帝直
接提出让曹参接班,A项概述错误
13.(1)萧何叩首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解
析:“顿首”译为“叩首”,“恨”译为“遗憾”
(2)曹参脱帽谢罪说:“陛下自己看,您和高皇帝相比,谁更圣明英
武?”;解析:“免冠谢”译为“脱帽谢罪”,“孰与”译为“和……
相比,谁更……”
14. ①萧何制定的法令已很完善;②曹参认可萧何的才能,不愿轻易变
更;③当时惠帝年幼,吕后掌权,维持稳定更重要;解析:从法令完备、
个人认可、时局需要角度概括原因
15. C;解析:颈联“青袍”暗示作者官职低微,心情并非因返回故乡
而愉悦,而是复杂的,C项赏析错误
16. 《渡江》中的“舟”在风浪中斜疾行驶,象征旅途的动荡与作者的
漂泊感,暗含对未来的迷茫;《登岳阳楼》中的“舟”是“孤舟”,体
现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解析:对比两诗中
“舟”的形象特点及蕴含的情感差异
17.(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解析:根据记忆填空,注意易错字“简”
“焉”“俟”
18. B;解析:第⑥段破折号用于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用法相同;A、C、
D项分别用于转换话题、补充说明、停顿
19. 不同的走路姿态和场合,就用不同的字形容。这样说来,古人走路
的规矩一定很多吧?;解析:将“速度”改为“姿态和场合”,使表述
更准确
20. 【甲】不能走在门的中间;【乙】中还规定了行路的方位;【丙】
人们走小路(或“不走正道”的行为);解析:根据上下文补写,符合
语境和逻辑
21. 示例:安步当车、邯郸学步;解析:写出与走路相关的成语即可
22. “强治”改为“强制”;“修生养性”改为“修身养性”;解析:
找出并改正错别字
23. 略;解析:围绕“作文评价中语言与思考的关系”展开,可主张两
者兼顾,以深入思考为核心,语言为表达服务,结合实例论证,文体明
确,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