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解析:材料一指出王熙凤生日宴会既横向组接宝玉私祭金钏,又
纵向延伸出贾琏醉酒打闹等风波,B 项仅提及纵向推动,忽略横向组接,
表述不完整,故不正确
2. A;解析:材料一明确宴会无论是否作为重大情节,都与全书内容紧
密相关,“随文而出的宴会在结构上的意义更不重要”说法错误,A 项
不正确
3. C;解析:材料二批评的“泛文化”研究是脱离《红楼梦》本身泛谈
文化,C项分析诗词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属于文本内部研究,不属于“泛
文化”研究
4. 首先明确《红楼梦》宾饮描写的内涵及重要性;接着从横向组接和
纵向延伸两方面阐述宴会描写的情节推动功能;然后分析宴会描写在整
体结构中的意义及“宴会链”的作用;最后指出日常饮馔在局部细节上
的作用;解析:按“总-分”思路梳理,先总述宾饮描写的意义,再分
述宴会和日常饮馔的功能
5. 建议:结合诗词内容分析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如宴饮中的诗词暗
示人物命运;通过诗词风格差异塑造人物形象,如黛玉与宝钗的诗词体
现性格差异;探究诗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如宴饮诗词中的礼仪文化;
避免脱离文本泛谈诗词文化;解析:参考材料中饮食描写的功能,从情
节、人物、文化三方面提出建议,强调结合文本
6. C;解析: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虽体现其节俭到极致,但并无“讽刺”
之意,更多是对母亲习惯的客观呈现和无奈,C 项不正确
7. D;解析:“从想要租房养鸡到买平房养老”一段主要体现“我”为
养鸡所做的不切实际的计划,突出生活的荒诞感,未凸显城乡差异,D
项不正确
8. 初期觉得方便实用,满足囤积需求;内心矛盾,既恶心又不舍丢弃;
果断决绝,暗示与过去生活的告别;解析:根据事件发展,梳理“我”
从实用到矛盾再到决绝的情感变化
9. 冰箱是情节线索,串联起买冰箱、囤剩饭、与母亲绝交、处理残羹
等事件;象征“我”混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矛盾;通过冰箱的变化(从
塞满到清空),体现“我”与过去生活的切割和对新生活的开启;解析:
从线索、象征、主题三方面分析冰箱的作用
10. 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骋/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解
析:根据句意,在主谓之间、动作与结果之间断句
11. A;解析:“从士君子游”的“游”是“交往”之意,与“秦时与
臣游”的“游”意思相同,A项不正确
12. C;解析:苏洵感叹“此不足为吾学也”是认为科举之学不值得学,
并非“学习得不够深入”,C项不正确
13.(1)时常又回头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才能,就又好像不应该仅仅
停留在现在这个水平上;解析:“内顾”译为“回头审视自己”,“遂”
译为“仅仅”
(2)(苏洵)才开始发愤读书,谢绝了平时所交往的少年,关门读书
写文章;解析:“谢”译为“谢绝”,“素”译为“平时”
14. 初始阅读时惶恐惊讶;久读后心中明朗,理解古人言论的合理性;
最终胸中有言不能自制,写出文章但仍不敢自认为正确;解析:根据材
料一,概括苏洵从惶恐到明悟再到创作的过程
15. C;解析:张词月景“澄澈明净”,辛词月景“浩荡壮阔”,意境
并不接近,C 项不正确
16. 张孝祥下阕以“肝肺皆冰雪”“稳泛沧浪”表达虽遭贬谪但坚守高
洁、超然物外的心境;辛弃疾下阕以“中州遗恨”“功名尔”抒发壮志
未酬的悲愤和对时局的忧虑,充满英雄失意的无奈;解析:对比两词下
阕,分析张孝祥的超然与辛弃疾的悲愤
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示例: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或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解析:根
据记忆填空,注意易错字“俟”“鼎铛”“砾”
18. B;解析:“尽管”应改为“不管”,“不管”与“怎样”搭配,
表条件关系,B项使用错误
19.(甲)即使不识字的人;(乙)也应警惕其负面影响;解析:(甲)
处结合“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获得信息”,补写“不识字的人”;(乙)
处结合后文“异化或统治”,补写“警惕负面影响”
20. “即定”改为“既定”;“整和”改为“整合”;“遮敞”改为“遮
蔽”;解析: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21. ①“所有问题”改为“许多问题”;③“成为公开讨论”改为“成
为公开讨论的话题”;⑥删去“由于”或“使得”;解析:①表述绝对,
③成分残缺,⑥主语残缺,分别修改
22. 问号表示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人们可能被自己创造的传播科技异
化的担忧,引发读者思考;解析:指出反问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略;解析:围绕“危机与转机”,结合苏洵《六国论》中化危为机
的智慧和当下中国突破封锁的实例,论证危机中蕴含转机,需以智慧和
抉择应对,文体明确,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