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清水”
①“清水”——无色无味、无言无声,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滋润万物、悠悠传情。
②正是如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众人异口同声:海瑞的“衙门”办案件,犹如“清水”那般明澈。1944年,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那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以怀念这位“清官”清廉如水的一生。
③“清水”,自古就是诸多为官者所崇尚的品行和节操。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忧乐观的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他在任越州知州时,在衙署附近“掘废井而得泉”,泉水清清,纯净甘甜;又修复了一座名为“清白”、供人歇息的凉堂;并撰写了《清白堂记》,表达为官者一定要有“清白廉洁”、“犹如井水供人享用”的坦荡情怀。明代嘉靖年间,句容知县徐九思仰慕“清水”,以“青”寓“清”。其居室中堂挂有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④“清水”,更是而今人民公仆修身洁行的一面明镜。那则“一坛清水祝华诞”的故事,便是一例。1995年南京警备区司令员陈士榘过86岁生日时,有关部门准备为其摆上几桌宴席,以示庆贺。然而陈司令员却语重心长地说:“我听说全国公款吃喝一年就要花去上千亿元,这还了得?别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该挥霍人民的血汗,就连旧军队也有廉洁奉公的将军。当年冯玉祥将军过生日,他就毅然谢绝奢侈,有个下属为其送来一坛清水,他却非常高兴。”最后,陈司令员也让工作人员为自己送来了一坛清水,以此过了个“清淡如水”的生日。陈士榘的可敬风范,告诫世人:“为官要像清水那样清白!”
⑤从古至今,一些为官者之所以倾力修行官德“清如水”,这是因为他们懂得一条朴素的哲理:泥沙俱下,不“清”则“浊”,“清水”与“污水”之间,并无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⑥其实,不仅为官者当以“清水”为镜,修善积德,即便俗夫凡人也应以“清水”为本,滋养心田,真正做到:心境平和静如水,为人正直明如水,对待名利淡如水,洗刷心灵净如水,滴水穿石韧如水,性情温良柔如水。
⑦尤应颂扬的是:“清水”随遇而安、四海为家,大肚能容、厚德载物,无私奉献、不期回报。它给予沟渠,乃成溪流,永不止息;融入湖泊,湖平如镜,日月映辉;流向江河,波涛翻滚,一泻千里;汇进大海,浩瀚无边,汹涌澎湃。
⑧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上善若水”。这位道家鼻祖在阐述这一理念时,言之俱细:“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义是:最善的人,他的居住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像水那样,渊默沉稳;交友像水那样,胸襟坦荡,大仁大爱;说话像水的汛期那样,守时守信;为政像流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像水那样,发挥效能;行为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无过失与烦恼。
⑨不难看出:老子十分景仰“清水”。他将“清水”,视为高风亮节的善人;他把善人,比作至圣至美的“清水”。正可谓:“清水”涌流善,上善若“清水”!
⑩不言而喻,如今,在“大浪淘沙,激浊扬清”的大潮中,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甘做一滴洁净的“清水”,流于“社稷江河”内,汇入“时代潮流”中。若问何为“清水”的“源头”?答曰:这“源头”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一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心。惟此“源头”,“清水”才能永不枯竭,源远流长。?
一、总览全文:1、给能体现大小层次、大段和全文中心(观点、内容)的关键句加括号。
2、根据关键句列出全文的文字结构图。
二、积累字词句段和名人。
三、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
二、字音(相同、形似、相关的联想)
1、柩jiù(灵柩)→鸠jiū(鸠占鹊巢)→鸩zhèn(饮鸩止渴)灸jiǔ(针灸) 柩jiù(灵柩)→内疚、马厩
2、供①gōng供人享用、供给、供应、供养②gòng供桌、供词、供状、供养
3、撰zhuàn(撰写)→赚zhuàn(赚钱)zuàn(赚人)→纂zuǎn(编纂)→攥zuàn(攥紧)→篡cuàn(篡夺)
4、仆①pū前仆后继②pú公仆、风尘仆仆
5、当①dāng当年(过去某一时间)锐不可当②dàng当年(本年、同一年)
6、朴①pǔ朴实②pō朴刀③pò厚朴④piáo姓
7、泥①ní泥泞、泥沙②nì泥墙、拘泥
8、韧→rěn忍(坚忍)荏(色厉内荏、光阴荏苒)稔(丰稔、稔知)
rèn韧(坚韧)刃(刀刃)仞(万仞高山)轫(发轫)
9、载①zǎi刊载、下载、一年半载②zài载货、厚德载物、载歌载舞
10、给①gěi给以帮助、送给②jǐ给予帮助、自给自足
11、泊①bó泊位、漂泊②pō湖泊、血泊
12、湃pài(澎湃)→拜bài(拜把)
三、成语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世而不争名利。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别人走。
厚德载物: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
→厚德载福:有厚德者能多受福。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彰善瘅恶:表扬善的,憎恶恶的。
→劝善黜恶:鼓励贤能,斥退邪恶。
四、网上搜索名人资料:海瑞、彭雪枫、范仲淹、陈士榘
阅读、写作、积累三整合初探
1教学目标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精选教学要素,整合成和谐的系统,就能收到“(1+1)>2”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阅读、写作、积累”是语文繁多的教学要素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语文教学的三大支柱,将它们和谐地整合在一起,既能减轻师生繁重的负担,又能收到“(1+1+1)>3”的效果,甚至支撑起语文教学的一片蓝天。
2学情分析
高三,紧张的复习,频繁的考试,师生如同在炙热难耐的沙漠里艰难跋涉,苦不堪言,我们为什么不去寻一片绿阴,挖一汪清泉——寻找既能解除心中的烦闷,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文海拾贝”这种读书笔记活动,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3重点难点
本次读书笔记活动,用三节课完成。
4教学过程
总览《上善若“清水”》
给能体现大小层次、大段和全文中心(观点、内容)的关键句加括号。根据关键句列出全文的文字结构图。
4.1.2学时重点
积累字词句段和名人。
4.1.3学时难点
积累字词句段和名人。
4.1.4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提炼确定中心:可以从《上善若“清水”》中提炼,也可以不从这篇文章中提炼,欢迎发现确定一个准确、深刻、新颖的中心。
4.2.2学时重点
课外完成作文。
4.2.3学时难点
课外完成作文。
4.2.4教学活动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总览:把《上善若“清水”》文字结构图中的文字去掉,只保留符号,让学生说出文字内容。齐读第一节课积累的字音、成语、句子、段落和名人。
4.3.2学时重点
点评作文
总览:用《上善若“清水”》的方法总览全文(只在原文加括号),然后看着图表的符号说出文字内容。点评:①从总体到局部(全文→段→句→词)去发现文章的亮点或问题。
②是亮点,进行鉴赏。
③是问题,进行翻新。
4.3.3学时难点
点评作文
总览:用《上善若“清水”》的方法总览全文(只在原文加括号),然后看着图表的符号说出文字内容。点评:①从总体到局部(全文→段→句→词)去发现文章的亮点或问题。
②是亮点,进行鉴赏。
③是问题,进行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