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式
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
2学情分析
学生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意识不强,容易出现离题作文
3重点难点
学会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是整篇诗文精神的“团聚处”。高考作文要非常重视点题之笔。
1、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2、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
3、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活动2【讲授】二、指导学生阅读考场优秀作文,寻找点题、扣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阅读下面的作文,要求找出文中那些地方扣题了
做最好的自己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回最好的自己。
------题记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开复先生告诉我们的,可真正能坚持自我却并非易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欲望的大口在不断扩大,看到别人舒适的生活,我们想拥有;看到别人创造的财富,我们也想要;当然,也有人羡慕别人的清心寡欲,不为欲望所羁绊;无论别人的一切是多么的诱人,可那终归只属于别人,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提问:请同学们从扣题的角度来评价这段文字。
(简析:文章的标题就已经扣紧了题旨的要求,应试作文的题目体现主题或话题。阅卷者一目了然,先入为主,觉得不会偏离话题;题记中的话又一次指向话题的要求,人们在感叹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也应该看到自己别人的长处;俄后首段用李开复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做最好的自己;第二段在此基础上在末尾再次点题。开头破题,显示行文中心,紧扣中心的信息,否则就会有偏题离题的嫌疑。)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学会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总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
别人生活的快意,却总是忽视自己的价值。上帝创造了万物,他当然不会是在做无用功。虽然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身份地位,但却可以拥有同样坦然豁达的心。用这样一颗心去看待自己的生活,看待社会,你便会发现自己竟是最幸福的那个,脱去了沉重的心愁,一身轻松地重新开始生活,生活便会向你微笑。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始终坚守自我。坚守心中的那份“本”和“真”。任世俗的洪流如何拍打,欲望的狂风如何席卷,站定了,我依然是我。无论是生为之三闾大夫,还是脱去朝服,披发戴香草;无论是开始选择了出仕,之后不幸被贬黄州。屈平那颗“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扬其波逐其流的心未变;苏轼那满腔报国之心未变。无论结局是汨罗江投河,还是山林隐去,他们坚守了自我,也获得了自我价值。
做最好的自己,要懂得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完善它。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只是衰叹、低惋,那自己阴影会被你的心渐渐放大放大,吞噬你的快乐和希望,正视它,不断地创造机会,尽可能地改变它,你的生活将会增加一片亮色,即最后依然会留一丝瑕疵,努力了,也可以一笑而过: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太完善的人生也是种残缺。
(简析:中间的三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证应该如何做好自己。每个自然段的首句的句式相似,反复强调“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不断的扣紧题旨)
做最好的自己,在属于自已的生命天空抒写幸福;做最好的自己,在生命的航路上把握属于自己的船舵;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手中的钥匙打开自己的门。
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还是做现在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简析:倒数第二段,用三个排比句抒发了自己对坚守自我的感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彩,而且又一次的扣紧了题旨;最后一段的点题无疑也是成功的扣题。应试作文的结尾可归纳、可概括、可深化、可呼应、可卒章显志,但最重要的还是扣合题目)
苦瓜抱甘蒂
黄山松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根部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因此它必须十分艰辛地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去吸取有限的养分;但黄山松也是甜蜜的,因为它能“倚绝壁”得到了人们的赞美与憧憬。
珍珠贝是痛苦的,因为它要孕育珍珠就必须人手那锥心沥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珍珠贝也是甜蜜的,因为它孕育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受到人们的青睐。
(简析:前两段取黄山松、珍珠贝拟人化进行类比,妙!“痛苦”、“甜蜜”二词不露痕迹地镶嵌其中点题,巧!)
黄山松也好,珍珠贝也好,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甜蜜并痛苦着。甜蜜,即甘;痛苦,即苦。在现实生活中,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正如一句古诗“甘瓜抱苦蒂”。
(简析:明明白白、反反复复地点题,清楚明晰。)
漫步于历史的走廊,我看到了许多圣贤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一真理。孙子膑脚,这是苦;《孙膑兵法》流传下来,造福后代,这是甘。司马迁受宫刑,这是苦;《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甘。李煜国破家亡,这是苦;百千佳作留千古,这是甘。马克思生活艰难,食不饱,衣不暖,这是苦;创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阶级革命,这是甘。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这是苦;换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这是甘……历史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援引史例,连用几个简单的判断句,用最明晰的语言明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甘”,什么是“苦”。扣题清楚。)
回到现代,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个真理。刘翔尝过甘,是在他获得110米短跑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他刻苦训练的时候。女排姑娘尝过甘,适当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她们连连受挫时。钟南山在救了许多“非典”病人时尝到了甘,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苦;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时尝到了苦,在终于研究成功时尝到了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他们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活动3【活动】三、点题、扣题方法小结
(一)、扣题的方式
实扣:1、标题扣题
2、内容扣题
明扣:1、首段扣题
2、首尾扣题
3、点化扣题
4、结尾扣题
全扣:反复扣题(标题、内容、段首、结尾等都扣题)
(二)、扣题的方法
扣题方法一——字面重复扣题法
扣题方法二——浓墨重彩扣题法
活动4【练习】四、点题、扣题升格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境时,不要忘了居安思危;逆境时,不要忘了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实际,以“人生的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⑴作文题分析: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理解话题的核心词“关键”的意思,“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写作的时候,先要提问人生的关键是什么,在人生关键的时刻需要怎么做,想清楚了,思路就清楚,行文就比较容易了。
⑵升格训练
【原文】
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面临挫折和困难,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笑对待困难,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遥望历史,一串串鲜明的事例见证了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放弃志气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宋濂少时因家里贫穷而没有书看,然而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到百里之外请教老师问题,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发奋读书,最终他学业有成。相反,方仲永少时极有天赋,家里并不贫穷,但他却没有认真学习的志气,整天随父亲去赚钱,最终他一事无成,才识如常人一样。为什宋濂能够学业有成,而方仲永却才能平凡呢?是因为宋濂有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勇敢面对,所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达到了人生的关键,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相反方仲永就一事无成。
着眼现在,志气也是人生的关键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志气才能改变你的一生。
出生在乡村的朱立军,生活贫苦并且他有口吃的现象。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他的理想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是他依然刻苦奋斗,从而克服了口吃,成为一个翻译家,最后成为国际的大牌翻译家。假如当初没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可能他现在还可能在乡村里当着一位淳朴的农民。正是因为这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不逃避、不放弃地面对困难,所以他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
要想拥有志气并不是随意可得的。而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志气才会慢慢形成。
从古至今,那么多的事例难道不足以证明只有志气才是人生的关键,获得成功的关键。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这规律的。
志气是能改变人生,是人生的关键。
简评:本文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字数不够,二是分析没有紧扣“人生的关键”来进行,观点与材料似乎有些游离。另外内容也不够充实。
2、思考:
这样的文章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去提升呢?哪几方面需要修改?请说说你的看法。
⑶升格:
升格例文:
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面临挫折和困难,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笑对待困难,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谱写人生的新篇章。所以说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遥望历史,一串串鲜明的事例见证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放弃志气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志气,自强不息的志气是人生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的试金石。宋濂少时因家里贫穷而没有书看,怎么办呢。要读书,需要书本,需要老师。在他的人生的关键时刻,宋濂没有退缩,而是自强不息。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到百里之外请教老师问题,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发奋读书,最终他学业有成。相反,方仲永少时极有天赋,家里并不贫穷,但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被荒废了,整天随父亲去赚钱,最终他一事无成,才识如常人一样。为什宋濂能够学业有成,而方仲永却才能反而平庸,“泯于众人”呢?是因为宋濂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具有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勇敢面对,所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达到了人生的关键,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相反方仲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了奋发的志气,所以也就一事无成。
着眼现在,志气也是人生的关键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在人生的关键拥有志气才能改变你的一生。
出生在乡村的朱立军,生活贫苦并且他有口吃的现象。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他的理想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工作没有起色,但是他在人生的关键深刻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凭着自己的志气,刻苦奋斗,从而克服了口吃,成为一个翻译家,最后成为国际的大牌翻译家。假如当初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可能他现在还可能在乡村里当着一位淳朴的农民。正是因为这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不逃避、不放弃地勇敢面对,所以他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要想拥有志气并不是随意可得的。而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志气才会慢慢形成。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多的事例难道不足以证明只有志气才是人生的关键,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这规律的。
志气是能改变人生的,是人生的关键,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点评:如果一篇文章观点明确了,思路清晰了,内容比较丰富了,就具备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的潜质,在这时候就要在说理上下功夫,说理分析也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在分析的时候不忘扣住观点就行了。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境时,不要忘了居安思危;逆境时,不要忘了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实际,以“人生的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⑴作文题分析: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理解话题的核心词“关键”的意思,“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写作的时候,先要提问人生的关键是什么,在人生关键的时刻需要怎么做,想清楚了,思路就清楚,行文就比较容易了。
⑵升格训练
【原文】
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面临挫折和困难,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笑对待困难,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遥望历史,一串串鲜明的事例见证了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放弃志气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宋濂少时因家里贫穷而没有书看,然而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到百里之外请教老师问题,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发奋读书,最终他学业有成。相反,方仲永少时极有天赋,家里并不贫穷,但他却没有认真学习的志气,整天随父亲去赚钱,最终他一事无成,才识如常人一样。为什宋濂能够学业有成,而方仲永却才能平凡呢?是因为宋濂有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勇敢面对,所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达到了人生的关键,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相反方仲永就一事无成。
着眼现在,志气也是人生的关键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志气才能改变你的一生。
出生在乡村的朱立军,生活贫苦并且他有口吃的现象。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他的理想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是他依然刻苦奋斗,从而克服了口吃,成为一个翻译家,最后成为国际的大牌翻译家。假如当初没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可能他现在还可能在乡村里当着一位淳朴的农民。正是因为这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不逃避、不放弃地面对困难,所以他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
要想拥有志气并不是随意可得的。而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志气才会慢慢形成。
从古至今,那么多的事例难道不足以证明只有志气才是人生的关键,获得成功的关键。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这规律的。
志气是能改变人生,是人生的关键。
简评:本文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字数不够,二是分析没有紧扣“人生的关键”来进行,观点与材料似乎有些游离。另外内容也不够充实。
2、思考:
这样的文章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去提升呢?哪几方面需要修改?请说说你的看法。
⑶升格:
升格例文:
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面临挫折和困难,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笑对待困难,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谱写人生的新篇章。所以说志气是人生的关键。
遥望历史,一串串鲜明的事例见证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志气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放弃志气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志气,自强不息的志气是人生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的试金石。宋濂少时因家里贫穷而没有书看,怎么办呢。要读书,需要书本,需要老师。在他的人生的关键时刻,宋濂没有退缩,而是自强不息。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到百里之外请教老师问题,在寒冬腊月里仍然发奋读书,最终他学业有成。相反,方仲永少时极有天赋,家里并不贫穷,但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被荒废了,整天随父亲去赚钱,最终他一事无成,才识如常人一样。为什宋濂能够学业有成,而方仲永却才能反而平庸,“泯于众人”呢?是因为宋濂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具有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勇敢面对,所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达到了人生的关键,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相反方仲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了奋发的志气,所以也就一事无成。
着眼现在,志气也是人生的关键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在人生的关键拥有志气才能改变你的一生。
出生在乡村的朱立军,生活贫苦并且他有口吃的现象。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他的理想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工作没有起色,但是他在人生的关键深刻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凭着自己的志气,刻苦奋斗,从而克服了口吃,成为一个翻译家,最后成为国际的大牌翻译家。假如当初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自强不息的志气,可能他现在还可能在乡村里当着一位淳朴的农民。正是因为这自强不息的志气,所以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不逃避、不放弃地勇敢面对,所以他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位出名的翻译家。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要想拥有志气并不是随意可得的。而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志气才会慢慢形成。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多的事例难道不足以证明只有志气才是人生的关键,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这规律的。
志气是能改变人生的,是人生的关键,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点评:如果一篇文章观点明确了,思路清晰了,内容比较丰富了,就具备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的潜质,在这时候就要在说理上下功夫,说理分析也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在分析的时候不忘扣住观点就行了。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活动5【测试】五、课堂检测
君子动手:从点题扣题上修改下列五段
(题目:《危机》)
1、曾经,城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人类用智慧创造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黑河,黄河,与其说它们是江河,不如说它们是
“排污沟”,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鬓如灰”中,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2、黄河源区在干涸,憔悴枯槁,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放荡不羁,五大湖重病缠身,湖面湖容急剧萎缩,20%国土沙化,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
3、罗斯福说:毁坏自己土地的国家就是在毁坏着自身。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就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民旺村,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如今由于环境的破坏,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
4、何以至此?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为了自身私利,目光短浅,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别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行动起来,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少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根据话题,修改习作病文片段,使之切合题意,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