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5: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0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连,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
D,两文语言不追求藻饰,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
亦大矣。”岂不痛哉!
畅且音韵和谐。
0d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奥,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2)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3分)》
材料二: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逼而兴感。
14.王羲之、孙绰纵情山水,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与善思。请你结合两则材
故振機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越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

料,概括他们二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2分)
为复于唆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
(四)阅读V(本题共2小题,6分)
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成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矣,焉复觉鹂鸡之二物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
开圣寺0
兴,谅歌咏之有由。
温庭筠
(选自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路分豁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出寺马斯秋色里,向陵鸡乱夕阳中。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②空。
故振辔A于朝市B则充屈之心C生D闲E步于林F野G则辽落之志兴。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
【注】①开圣寺:指洞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②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


B.“终期于尽”与“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期”意思不同。
祖、尊师真影的殿堂。③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
C.顾,只是,与(项脊轩志》“顾视无可置者”中的“顾”意思相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以,介词,用,与《种树郭豪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的“以”用法相同。
A.开篇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日行旅图,用“谿石”“烟丛”“古树”等意象勾勒山寺路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营造出荒寂深幽的意境。

A.《兰亭集序)中,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
B.领联诗人将目光转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跳望,由近及远,长天寥廓,马嘶鸦乱,天地之间一
波澜起伏之美
派萧疏的深秋景致。
B《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与(兰亭集序》结构不同,先议论,认为山水可以化解愁思,然后再叙写
C.“竹间泉落山厨静”描写山泉倾泻的动态,以泉落竹间突出山厨静寂,与“飞湍澡流争喧豗”有
000000000
兰亭游玩的美景和乐趣。
异曲同工之妙。
C.两文都通过写景来抒发情志: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人大自然而后
D,全诗主要写诗人到开圣寺的所见所感,由旅途的跋涉到开圣寺周围的徘徊,追寻历史陈迹,
感恩天地所赐。
触景生情,耐人寻味。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7-(共10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8-(共10页)
●●
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