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方式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写作方式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17: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方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讲评此次作文优劣,提出修改意见;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叙述材料,围绕中心论点分析材料进行评议; 3、学生修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完成新材料作文时引用材料多为照抄题目材料;论述材料的叙述不能紧扣观点;列举材料缺乏分析议论。
3重点难点
讲评出现的问题,教给修改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方法修改作文。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反穿袜子》作文讲评及修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作文原题。 二、总体评价
优点:
大部分学生对材料理解较准确,立意正确; 结构方面:文章有引用材料; 论述材料较丰富。
不足:
引用材料多为照抄题目材料; 论述材料的叙述不能紧扣观点; 列举材料缺乏分析议论。
三、详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问题一:照抄所给材料
那么该如何引用题目所给材料?
方法一:转述材料(即转换人称,增加叙述的灵活性)
先看原材料: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举例“转述材料”的引用:《不要迷失自我》——有则小故事讲道:一个四五岁男孩总爱将父亲为其穿好的袜子脱下来反着穿。一次面对父亲的责问,他理直气壮回答道袜子是他在穿,线在里头会让他难受,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师:这类引用与照抄材料在内容上虽没多大差别,但增加了写作的一点点灵活性,通过改换人称对材料进行得体的转述,如原材料的“袜子是我在穿”改为“袜子是他在穿”。这种是最笨的方法了,在没有其他表述的方式时可以一用。
方法二:截取片段(根据立意角度,截取与立意相关的关键句)
举例引用:《向世俗说不》——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师:上例没全面沿用材料,从小男孩的角度立意,紧扣与男孩角度相关的信息,截取男孩这方面的关键句就足够了,然后根据立意对截取片段进行分析引出观点。
方法三:根据立意角度,概括部分内容融入自己的观点。
举例:《贴近灵魂舒适处》——爱反穿袜子的男孩,并不是出于顽固或标新立异,而是知道怎样穿才最舒服。袜子的舒适远比美观重要,稚巧之言喻大义,生命的种种又何尝不是如此?
师:从男孩角度立意,概括跟男孩有关的部分材料,在叙述时融入自己的观点。
(二)小结:对原材料的引用第二、三种方法比第一种,比照抄更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可以为我们借鉴。
(三)问题二:论述材料的叙述不能紧扣中心论点
1、先看一个片段,说说有什么问题。
片段展示: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地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师:要证明这一观点,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
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
2、看例二:中心论点:勤能补拙
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师: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3、本次作文例段及修改:
原文一:适合自己才最好(余佳儿)
正如余秋雨口中的“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离开官场,一身才华横溢无处施展,值吗?有人看来,不值!荣华富贵人之所求,漂泊一生何苦呢?而有人看来,值!官场中的黑暗,自古无人不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相信李白更是了然在胸。正是因为人各有所求,李白志不在官,而在于潇洒一生,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值不值得可言呢?谁又能否定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值与不值,选择的角度不一样,又怎能说得清道得明呢?只得感叹一句,适合自己的最好。
师:题目“适合自己才最好”点明中心论点的两要素——“适合自己”、“最好”,例段中没有用扣题的词来点明中心论点叙述针对性不强,可围绕“适合与不适合他”的环境来讲述,我对此段做了修改,强调“适合与不适合”,扣紧中心。
修改文一:适合自己才最好(余佳儿)
正如余秋雨口中的“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离开官场,一身才华横溢无处施展,值吗?有人看来,不值!荣华富贵人之所求,漂泊一生何苦呢?而有人看来,值!官场中的黑暗,自古无人不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相信李白更是了然在胸。正是因为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适,李白性格豪爽耿直,傲视权贵,他的性格与当时的宫廷环境格格不入,如果想在朝中混下去,那他得委屈自己,学会谄媚奉承,这他实在学不来,这不是他喜欢的,不是他想要的,这样的环境实在不适合于他,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中混日子压抑自己,不如放浪形骸于险山大川,任酒入豪肠化作那月光,啸成了剑气,率性地高吼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才是适合他个性的生活。他以自己的行动让唐诗开出一朵美丽的青莲。对于李白的选择,我们不由感叹一句,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原文二: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杨佳慧)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被处以宫刑,这对他本身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对他的家族来说也是耻辱,他被乡党所笑,他十分痛苦,他之所以隐忍苟活,不是顾念父母、妻子,也不是不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而是遗憾自己的志愿还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他用周文王、仲尼、屈原、左丘等人物的事迹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最终他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完成了《史记》这一著作。
修改后文段: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杨佳慧)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被处以宫刑,这对他本身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对他的家族来说也是耻辱,他被乡党所笑,他十分痛苦。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有尊严的人也许会了断自己以保全名声和尊严,我们可以想见人们在他身后对他的指指戳戳,可以想象得出人们看到他时的异样眼光。要知道,人言可畏啊,司马迁该承受多大的压力啊,但他最终没有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他用周文王、仲尼、屈原、左丘等人物的事迹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假如司马迁没有强大的信念,假如司马迁始终太在意别人的眼光,那他早就死得“轻如鸿毛”了,那还哪来的历史瑰宝《史记》,又哪来的司马迁的名留千古?
师:修改后的文段划线部分突出别人的眼光、态度,点明“他最终没在意”,最后再加入议论。
问题三:对材料缺乏展开分析议论
1、看例文找问题:
例文: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师: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看加入分析后的文段。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3、学习如何对材料展开分析议论
(1)先看一段本次学生作文中只举论据没分析议论的文段。
例文: 走适合自己的路
李开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初他在父母的建议下学习法律,可他觉得自己在法律行业里并不出众,于是他进入了自己喜欢并有一定特长的计算机专业,这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但李开复却在计算机行业大展才华,先后担任微软副总裁和谷歌中国中国创始人。可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是多么的重要。
(2)看如何加入分析引出观点,学习第一种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李开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初他在父母的建议下学习法律,可他觉得自己在法律行业里并不出众,于是他进入了自己喜欢并有一定特长的计算机专业,这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但李开复却在计算机行业大展才华,先后担任微软副总裁和谷歌中国中国创始人。可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是多么的重要。假如李开复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没有走适合自己的路,他就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可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是多么的重要。
师:划横线处为加入的分析,对前边所举事例进行假设分析,这种方法叫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适用于一个事例的分析。
(3)学习第二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看例文:
贴近灵魂舒适处
纵观当今社会,有紧随网络潮流,堆砌文字的作家写手,在盲目的贴金之中失却了文字的本真;有沽名钓誉,身陷势利场乐此不疲的专家学者;有大肆炒作,罔顾事实真相与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人。这些人在生活的浪潮中浮沉,忘记了灵魂真正栖居的地方所在。然而,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一方宁静书斋认真耕耘,贴近灵魂舒适的净土,由此催生出生命美丽的花朵;还有更多人,在这个社会迷惑的时刻勇敢站出,将灵魂置于普世幸福点,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于废墟中刨掘生命,于大难中托起希望,他们的灵魂也在那方舒适的净土上安然绽放。不适合功名,便贴近学术,不适合冷漠势利,便贴近真情大爱。
师:这一段举了两类人物进行对比论证,在每一类人物后边作者分析了这些人的共同点(加横线处),再把两类人物进行对比加强观点,这种分析法叫比较分析法——将所举两个或多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
四、总结:这节作文讲评课主要讲了如何引用材料、叙述材料和分析材料,归结为一点,就是一切要紧扣中心论点,一切为中心论点服务。课后同学们用这节课所教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再交上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