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哈金森工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在哈金森工厂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17: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 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师生共同回顾邓小平的事迹,引出邓小平在法国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生活,进入课题。? 邓小平本名邓希贤,参加革命后才取名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农历是七月十二日)出生在中国 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邓小平本人年轻时一直使用这个出生日期。?邓文明(小平的父亲)的祖先从华南移居四川。他们本是客家人。?邓小平的父亲是一个小地主,母亲淡氏,是邓文明的第二个妻子。当邓文明确定第一个妻子张氏不能生育时娶了淡氏。淡氏为邓文明生了四个孩子,邓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个儿子中最大的一个。?邓小平的父亲以后又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三个妻子萧氏为他生了第四个儿子。第四个妻子(夏伯根以前结过婚,她是带着一个女儿嫁到邓文明家来的)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因此,邓小平总共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同父异母弟弟、两个同父异母妹妹、还有一个异父异母妹妹。因为他十六岁就离开了家,而且再也没有回去过,所以他直到四十多岁,才见到了这几位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但他却永远也见不到他那位同父异母小妹妹了。?在邓小平的童年时代,主要的政治事件是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陈旧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自1644年以来一直占据皇位的清王朝。1920年9月,邓和他的叔叔以及其他近一百名同学,乘轮船从重庆启程,踏上了旅法的第一段旅程,同时也就开始步入了他的革命生涯。?1923年6月,邓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这使他有政治工作可做。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而是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做工也是为了支持革命工作。?……? 二、推进新课——传记文学常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1)性质:①、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②、文学性、艺术性。 2)功能:①、社会功能;②、教育认识;③、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考据性传记??回忆录???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7)普通人物传。 三、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 ?????????时间??????????????????????????事件21教育网
1921年4月23日???????????????来到巴黎 1921年10月22日?????????????进入香布朗工厂 1922年2月14日???????????????进入哈金森工厂 1922年6月??????????????????????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10月17日?????????????离开哈金森工厂 1923年2月2日????????????????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1923年3月7日????????????????又离开哈金森工厂 四、深入探究:写人物传记需要搜集传主的大量相关资料。查阅档案文献是获取资料的一种重要渠道。找出本文当中使用的档案资料,说说使用这些资料有什么好处。 提示:传记中引用的资料有:相关历史资料、相关人物的回忆、后人重游故地的见闻。 明确:1)文中使用的档案资料:P2,第三段;P3,倒数第四段;P4,第二、三段;P5,倒数第四段 2)、传记中引用资料的作用: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3)、在传记中,引用资料的标准:客观事实 (五)作业:通读课文,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