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哈金森工厂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1、在哈金森工厂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17: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传记文学常识 什么是传记文学 ?
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传记文学常识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传记文学常识(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性质
1、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
2、文学性、艺术性。
功能:1、社会功能; 2、教育认识; 3、审美作用。传记文学常识(5)传记的形式
文学性传记??? 评论性传记? 考据性传记? 回忆录?? 日记
传记文学常识(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
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
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
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
7、普通人物传。
在哈金森工厂 毛毛 毛毛:现名萧榕,原名邓榕,邓小平的女儿。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后调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任研究室主任,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社长、名誉社长等职务。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作者简介 邓小平与他同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远房叔父邓绍圣合影
解放战争中与刘伯承在一起 1974年4月出席联大特别会议1984年在建国35周年盛典上1992年南巡讲话人物简介邓小平(1904~1997) 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大事年表1904年-1919年少年时代
1920-1926 出国留学
1927-1929回国初期
1930 创建红七、八军
1933-1936 长征前后
1937-1945 抗日战场
1946-决战岁月
1947 解放西南
任总书记 十年危难
开拓新时期 邓小平经典语录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我是实事求是派”?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不能乱”??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经典语录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
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 。
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
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3、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 邓小平是1921年赴法国留学的,当时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世界各地共产主义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共产党就是在1921年7月成立的。作为当时追求进步思想的先进青年,邓小平在法国民主思想较为浓厚的时代环境中,他对下层民众生活的切身体验,使他一步步地向共产主义靠拢。而正是哈金森工厂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才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青年。背景问题:简介青年邓小平在巴黎的生活事情:1、在香克斯工厂
2、打杂工
3、在哈金森工厂
品质:1、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执著);
2、活拨开朗(乐观)的个性 题目点明了邓小平留法时勤工俭学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工厂, 这个工作单位既是邓小平留学国外生活过、人生处于转折点的地方,又是他思想上发生重大转折的地方,在此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为何以《在哈金森工厂》为题?标题寓意深刻,也符合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也跟全文能很好地相融,可以说恰到好处。一 通过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来到巴黎1921年10月22日进入哈金森工厂1922年10月17日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1922年6月 整体把握邓小平同志 1921—1923年的 年谱?? 时间??????????? 事件
1921年4月23日? ?来到巴黎
1921年10月22日 ?进入香布朗工厂
1922年2月14日? ?进入哈金森工厂
1922年6月????? ?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10月17日 ?离开哈金森工厂
1923年2月2日?? ?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1923年3月7日?? ?又离开哈金森工厂写人物传记需要搜集传主的大量相关资料,需要对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查阅档案文献是获取资料的一种重要渠道。找出本文当中使用的档案资料,说说使用这些资料有什么好处?作用:档案资料的使用确保了传记内容的真实性,给人以可信度文中使用的档案资料:P2第三段;P3第9段,倒数第4段;P4第二、三段;P5第22段,倒数第4段。 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工厂的档案卡,上面有人事部的附注:辞职不干,不再雇用。传记中引用的资料有:
相关历史资料、相关人物的回忆、后人重游故地的见闻。
传记中引用资料有什么作用?
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
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在传记中,引用资料有什么标准?
标准:客观事实思考:在女儿眼中,邓小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作为传记作者,能否在所写的传记中融入个人的情感?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父亲曾经说过,他在法国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而且都是杂工.他这次失业以后,一定是四处努力寻找工作,也可能间或干过一些临时性的杂工.这种没有着落的不稳定的状况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1922年2月,他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在蒙达尼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工厂.
1921年初到巴黎时,失学、失工,又无钱,但依然继续寻找工作,努力维持生活。意志坚强 执著P5第19段,“郑超麟和他同住一个木棚,他回忆道┅┅他保持了终生。”
在困境中,依然跳跳蹦蹦,同人说笑话、开玩笑。
活泼开朗 乐观P5第20、21段,“1922年10月17日┅┅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
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
勤奋好学P4第15段,“新工人实行计时工资┅┅一天大约可挣得十五六个法郎。”
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
聪慧手巧 传主的亲人写传可以更真切地展示一些历史细节,资料更为详实可靠,叙述更加真实生动,因为传主的亲人可以更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感情左右,要客观公正。思考:你认为由传主的亲人来写传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邓小平在异国他乡,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困、工作的辛苦就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通过一步步扎实而具体的工作,克服困难,求得了生存的空间。 本文是一篇领袖传记。作者毛毛用亲人的眼光,讲述了邓小平1921年来到巴黎一直到1923年离开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经历,表现了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勤奋好学的品质、开朗乐观的个性,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主旨?从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你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面对困难,邓小平没有抱怨,而是迎接挑战,以顽强毅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克服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
人应该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去解决它,而不是怨天尤人,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要消极。 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也描写了邓小平同志在法国所遭遇到的重重挫折,便有的作家认为他传是为前人树碑立传,为了表达了对传主的尊崇之情,应该对传主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失误略写或不写,你的看法又如何呢?课外拓展 我们还能够列举出哪些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并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