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提升卷(全册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
A.101.05 B.30.05 C.180.06 D.700130
2.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高1.8厘米,照这样推算,一百万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正确的选项是( )。
A.180米 B.1800米 C.18千米 D.180千米
3.下图中能说明4×3+6×3=(4+6)×3的有哪些?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4.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5.如图,长方形折起一个角,已知∠1=120°,则∠2=( )。
A.35° B.40° C.55° D.60°
6.中国古塔代表我国千年文明建筑史。部分古塔的高度如下:
塔名 山西汾阳文峰塔 四川回澜塔 江西泾阳崇文塔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高(米) 84.97 75.48 87.22 83.7
这些古塔中最高的是( )。
A.山西汾阳文峰塔 B.四川回澜塔
C.江西泾阳崇文塔 D.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7.四位同学练习投实心球,每人投3次,如图记录了他们每人投球的情况。其中一位同学3次投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6m。3次投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6m的同学是( )。
A.小飞 B.小刚 C.小亮 D.小伟
8.用7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几何体(如图)。如果从标有A、B、C、D的小正方体中拿走一个后,剩下的部分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拿走的是( )号小正方体。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9.12.0483≈ (保留两位小数)。
10.452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11.把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大 。
12.晨晨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20张,他数了数一共是145元。那么5元的人民币有 张,10元的人民币有 张。
13.在一个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差是462,商是12,那么被除数是 。
14.下图是由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从正面可以看到 个小正方形。
15.下图,2号铅笔的长度为( )分米,比1号铅笔长( )分米。(填小数)
16.在( )里填上“>”“<”或“=”。
5.072( )5.277 0.89×10( )89÷10 6.3-1.4( )6.3-1.5
5km40m( )5.4km 900g( )0.8kg 56×10×2( )56×12
三、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36÷3= 5-0.8= 56+30= 0.12×100=
0÷27= 100×3.6= 5.6+4.4= 156÷100=
18.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8.56+3.9= 27.3-4.18=
19.计算。
44×25 12.43+5.19-2.43+2.61 (93+8)×125 960÷(45-13)
20.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四、解答题
21.四年级共有52名学生在植树节参加社区植树活动(下图)。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参加了社区植树活动?
22.学校组织开展创文知识竞赛,李阅、王凌云、胡灵犀、蒙自谈、陈图五位同学代表四(1)班参赛,他们五人的平均成绩是81分,其中李阅、王凌云、胡灵犀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胡灵犀、蒙自谈、陈图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分,请你算出胡灵犀同学的成绩是多少分?
23.一列火车10分钟行驶26.5km,照这样的速度,这列火车从甲城到乙城共行1小时40分钟,甲、乙两城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4.看图计算:小刚站在凳子上比爸爸高0.03米,爸爸身高多少米?
25.“五一”假期,某景区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引入了两种观光车。
观光车型 限乘人数(不含司机) 租金
A型 4人 每辆60元
B型 6人 每辆72元
①一个旅游团共44人,请你设计两种租车方案,并分别算出要花多少钱?
②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6.下面是华华家2023年和2024年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单位:吨)
年份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23 16 24 35 21
2024 16 22 30 20
(1)根据统计表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两年相比第( )季度用水量相差最多。
(3)2024年华华家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吨?
(4)华华说:“我家2024年比2023年用水节约了。”你同意华华的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写一写想法。
《暑假提升卷(全册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B D C B A
1.A
【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万级的数都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详解】A.101.05读作:一百零一点零五,读了两个零,满足题意。
B.30.05读作:三十点零五,读了一个零,不满足题意。
C.180.06读作:一百八十点零六,读了一个零,不满足题意。
D.700130读作:七十万零一百三十,读了一个零,不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A
2.B
【分析】由题意得,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高1.8厘米,求一百万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可以先推算出1000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接着再推算一百万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10000里面有1000个10,所以直接用1.8乘1000算出1000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一百万里面有100个10000,直接用前面的得数乘上100即可算出一百万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详解】1.8×1000=1800(厘米)
1800厘米=18米
18×100=1800(米),所以一百万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1800米高。
故答案为:B
3.C
【分析】本题需要分别分析每个图形或情境所表达的数学意义,看其是否能体现乘法分配律,即a×c+b×c=(a+b)×c,从而判断“4×3+6×3”与“(4+6)×3”是否相等。
分析①情境,每本6元,每支4元,求总价。这里并没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与4和6分别相乘,总价是6+4,不能体现出“4×3+6×3”与“(4+6)×3”的关系。
分析②图形,是一个长方形,它被分成了两个小长方形,长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宽都是3厘米。按照分别计算两个小长方形面积再相加的方法,其面积为4×3+6×3,这是分别用两个小长方形的长乘以宽再求和。若把这个大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其长是4+6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又可以表示为(4+6)×3。所以②能说明“4×3+6×3”与“(4+6)×3”相等。
分析③图形,每行有4+6个圆,共3行,求圆的总数。可以先分别计算前4个圆的3行数量和后6个圆的3行数量,即4×3+6×3。也可以先算出一行圆的总数4+6,再乘行数3,即(4+6)×3。所以③能说明“4×3+6×3”与“(4+6)×3”相等
分析④图形,求的是总长度,总长度为4+6+3,它的计算逻辑是将三段长度直接相加,并没有体现出“4×3+6×3”与“(4+6)×3”的关系,因为这里不存在相同因数3与另外两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或者先求和再与3相乘的情况。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②③能说明“4×3+6×3”与“(4+6)×3”相等。
故答案为:C
4.B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找出对称轴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A.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如图:;
B.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如图:;
C.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如图:;
D.,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0<1<2<4
所以对称轴最多的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B
5.D
【分析】
如图:,长方形折起一个角,则∠3=∠4。已知∠1=120°,因为∠1+∠3+∠4=180°,则∠3=(180°-120°)÷2,据此求出∠3。折起来的部分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3=90°,则∠2=90°-∠3,据此解答。
【详解】(180°-120°)÷2
=60°÷2
=30°
90°-30°=60°
长方形折起一个角,已知∠1=120°,则∠2=60°
故答案为:D
6.C
【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依次类推即可。比较这几个古塔的高度即可。
【详解】87.22>84.97>83.7>75.48
江西泾阳崇文塔最高。
故答案为:C
7.B
【分析】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表现,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小于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图中的平均成绩要接近6米,那么超过6米部分和不足6米的部分要相等。
【详解】A. 小伟的三次成绩都比6米小,所以平均成绩不可能是6米;不符合题意;
B.小刚的三次成绩,超过6米部分和不足6米的部分大致相等,因此平均成绩最接近6米,符合题意;
C.小亮的三次成绩都比6米大,所以平均成绩大于6米,所以不符合题意;
D.小飞的三次成绩,超过6米部分和不足6米的部分不能相等,因此平均成绩不可能是6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A
【分析】根据拿走后的图形,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
A. 拿走A后,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符合题意;
B.拿走B后,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不符合题意;
C.拿走C后,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不符合题意;
D.拿走D后,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12.05
【分析】根据题意,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数的大小进行“四舍五入”,12.0483的千分位的数是8,大于等于5,要向百分位进一,就是12.05,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2.0483≈12.05(保留两位小数)。
10.
45.26
【分析】根据题意,将452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需找到万位并在其后添加小数点,去掉末尾的零后加上“万”字。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45600=45.26万
452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45.26万。
11.46.8
【分析】由题意得,把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52。求所得的数比原数大多少,用减法计算。
【详解】把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52。
52-5.2=46.8
故把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大46.8。
12. 11 9
【分析】本题是鸡兔同笼类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该问题。可以假设20张人民币全是5元的,那么一共有20×5=100(元)。实际上一共有145元,两者相差:145-100=45(元)。每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换成一张10元的人民币,总钱数相差:10-5=5(元)。直接用45除以5算出10元人民币的张数。最后再用20减去10元人民币的张数即可算出5元人民币的张数。
【详解】20×5=100(元)
145-100=45(元)
10-5=5(元)
45÷5=9(张)
20-9=11(张)
晨晨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20张,他数了数一共是145元。那么5元的人民币有11张,10元的人民币有9张。
13.504
【分析】根据题意,除法算式没有余数,且商是12,说明被除数是除数的12倍。把除数看成1份,被除数就是这样的12份,被除数比除数多(12-1)份,被除数和除数的差是462,用差除以多的份数,即可求出除数是多少,用除数乘12即可求出被除数是多少。
【详解】462÷(12-1)
=462÷11
=42
42×12=504
在一个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差是462,商是12,那么被除数是504。
14. 10 5
【分析】由图可知,这个立体图形有两层小正方体组成。上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下面一层有7个小正方体,直接用加法即可算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从正面看时,可以看见两排正方形。上面一排有2个正方形,下面一排有3个正方形,2+3=5,所以从正面可以看到5个小正方形。
【详解】3+7=10(个),2+3=5(个)
上图是由10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从正面可以看到5个小正方形。
15. 1.1 0.5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一个大单位长度表示1分米,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分米, 所以1号铅笔长6个0.1分米,即:这样的6份是0.6分米,2号铅笔长11个0.1分米,即:这样的11份是1.1分米,2号铅笔长度减1号铅笔长度等于2号铅笔比1号铅笔长多少,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号铅笔长0.6分米, 2号铅笔长1.1分米。
1.1-0.6=0.5(分米)
2号铅笔的长度为1.1分米,比1号铅笔长0.5分米。
16. < = > < > >
【分析】(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就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比较大小即可;
(2)、(3)、(6)分别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4)、(5)高级单位转换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换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根据1km=1000m,1kg=1000g,据此换算出结果后,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5.072﹤5.277;
(2)0.89×10=8.9
89÷10=8.9
0.89×10=89÷10;
(3)6.3-1.4=4.9
6.3-1.5=4.8
4.9>4.8
6.3-1.4>6.3-1.5;
(4)40÷1000=0.04,即40m=0.04km,5km+0.04km=5.04km,5.04km﹤5.4km,所以5km40m<5.4km;
(5)0.8×1000=800,即0.8kg=800g,900g>800g,所以900g>0.8kg;
(6)56×10×2
=560×2
=1120
56×12=672
1120>672
56×10×2>56×12。
17.
12;4.2;86;12;
0;360;10;1.56
【详解】略
18.22.46;23.12
【分析】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根据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
【详解】18.56+3.9=22.46 27.3-4.18=23.12
验算 验算
19.1100;17.8;12625;30
【分析】(1)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把44转化为11×4,然后再利用乘法结合律:(a×b)×c=a×(b×c)将原式转化为11×(4×25)可使计算简便。
(2)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交换“+5.19”和“-2.43”的位置,先算12.43-2.43,然后再利用加法结合律将原式转化为10+(5.19+2.61)可使计算简便。
(3)仔细观察算式及数据特点可知,先算93+8=101,然后再把101转化为100+1,接着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转化为100×125+125可使计算简便。
(4)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44×25
=(11×4)×25
=11×(4×25)
=11×100
=1100
12.43+5.19-2.43+2.61
=12.43-2.43+5.19+2.61
=10+5.19+2.61
=10+(5.19+2.61)
=10+7.8
=17.8
(93+8)×125
=101×125
=(100+1)×125
=100×125+125
=12500+125
=12625
960÷(45-13)
=960÷32
=30
20.填空见详解;203-135÷9=188;(59+21)×(96÷8)=960
【分析】(1)由题意得,先算135除以9,接着用203减去前面的结果,据此列出综合算式为:203-135÷9。在算式203-135÷9中,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该算式的运算顺序满足要求,无需再添加小括号。
(2)由题意得,先算59+21和96÷8,然后再把它们的结果相乘,据此列出综合算式为:59+21×96÷8。要想先算加法和除法,需要在算式59+21和算式96÷8的两边加上小括号,即综合算式为:(59+21)×(96÷8)。
【详解】(1)135÷9=15,203-15=188
203-135÷9
=203-15
=188
(2)59+21=80,96÷8=12,80×12=960
(59+21)×(96÷8)
=80×12
=960
21.男生:20人;女生:32人
【分析】本题是鸡兔同笼类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该问题。假设52名同学全是男生,那么一共可以植树52×3=156(棵)。实际植树124棵,两者相差:156-124=32(棵)。每把一位男生换成女生,植树的棵数就会减少:3-2=1(棵)。直接用32除以1即可算出女生的人数。最后再用52人减去女生的人数即可算出男生的人数。
【详解】52×3=156(棵)
156-124=32(棵)
3-2=1(棵)
32÷1=32(人)
52-32=20(人)
答:男生有20人,女生有32人。
22.90分
【分析】由题意得,李阅、王凌云、胡灵犀、蒙自谈、陈图五人的平均成绩是81分,直接用81乘5算出五人的总成绩。李阅、王凌云、胡灵犀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直接用85乘3算出三人的总成绩。胡灵犀、蒙自谈、陈图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分,直接用80乘3算出三人的总成绩。接着用五人的总成绩减去李阅、王凌云、胡灵犀三人的总成绩算出蒙自谈、陈图两人的总成绩。最后用胡灵犀、蒙自谈、陈图三人的总成绩减去蒙自谈、陈图两人的总成绩即可算出胡灵犀同学的总成绩。
【详解】81×5=405(分)
85×3=255(分)
80×3=240(分)
405-255=150(分)
240-150=90(分)
答:胡灵犀同学的成绩是90分。
23.265千米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再将1小时40分钟换算成100分钟,最后用速度×时间计算总路程。
【详解】1小时40分钟=60分钟+40分钟=100分钟
26.5÷10×100
=2.65×100
=265(千米)
答:甲、乙两城之间的铁路长265千米。
24.1.72米
【分析】由题意得,小刚高1.35米,凳子高0.4米,小刚站在凳子上比爸爸高0.03米。可以先用1.35米加上0.4米算出小刚站在凳子上的高度,然后再减去0.03米即可算出爸爸身高多少米。
【详解】1.35+0.4-0.03
=1.75-0.03
=1.72(米)
答:爸爸身高1.72米。
25.①方案一:660元;方案二:576元(答案不唯一)
②尽可能多租B型车,且保证没有空位的租车方案最省钱。(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可以全部租A型车辆,也可以全部租B型车辆,也可以一部分租A型车辆,一部分租B型车辆,因此设计方案如下表:
方案 A型车辆 B型车辆 乘坐人数 租金
方案一 11辆 0辆 44人 660元
方案二 10辆 1 46人 672元
方案三 9辆 2辆 48人 684元
方案四 8辆 2辆 44人 624元
方案五 7辆 3辆 46人 636元
方案六 6辆 4辆 48人 648元
方案七 5辆 4辆 44人 588元
方案八 4辆 5辆 46人 600元
方案九 3辆 6辆 48人 612元
方案十 2辆 6辆 44人 552元
方案十一 1辆 7辆 46人 564元
方案十二 0辆 8辆 48人 576元
(1)根据表格任选两种方案即可;
(2)根据表格,想法合理即可。
【详解】①方案一:44÷4=11(辆) 11×60=660(元)
方案二:44÷6=7(辆)……2(人) 7+1=8(辆) 8×72=576(元)
答:方案一全部租A型车辆,要花660元;方案二全部租B型车辆,要花576元。
(答案不唯一)
②尽可能多租B型车,且保证没有空位的租车方案最省钱。(答案不唯一)
26.(1)见详解
(2)三
(3)22吨
(4)同意;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在统计图相应位置涂出直条即可。
(2)分别算出每个季度这两年用水量的差,再比较大小即可。
(3)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据此把2024年华华家用水量相加,再除以4即可。
(4)可以算出华华家2024年和2023年的用水量分别是多少吨,再比较大小。
【详解】(1)
(2)16-16=0(吨)
24-22=2(吨)
35-30=5(吨)
21-20=1(吨)
0<1<2<5
两年相比第三季度用水量相差最多。
(3)(16+22+30+20)÷4
=88÷4
=22(吨)
答:2024年华华家平均每季度用水22吨。
(4)16+24+35+21
=40+35+21
=75+21
=96(吨)
16+22+30+20
=38+30+20
=68+20
=88(吨)
88<96
答:同意华华的说法,因为华华家2024年用水量比2023年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