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16《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16《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20: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盼》是一篇以儿童视角展开的文章,围绕”盼”这一核心,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孩子在期待下雨过程中的复杂心情。文章语言质朴却富有感染力,从孩子的期待、兴奋到失落、急切等情绪变化,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纯真孩童形象,为学生理解心理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且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对于贴近生活的文章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一些记叙文,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心理描写这种较为细腻的写作手法,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理解,需要教师引导深入体会和运用。同时,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更关注事件的叙述,而忽视内心感受的表达,通过本文的学习,可帮助他们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对“盼”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适当运用。
教学重点
1. 梳理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围绕“盼”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深入体会作者在不同情境下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背后的情感根源。
2.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心理描写技巧,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满心期待,那种期盼的感觉就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铁凝的《盼》,去感受文中主人公那份独特的“盼”。
(二)重难点讲解
1.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盼”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主要写了主人公因为妈妈不让出门,盼望着变天下雨,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出去玩;终于下雨了,却又因为妈妈的阻拦不能出去玩;最后雨停了,主人公的希望落空。
2. 心理描写分析
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心理描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例如:“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这里通过对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感受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 穿上雨衣后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又如:“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街上,不敢去看那些人,只盼着雨停。我一等,二等,三等,足足等了两个钟头,妈妈还是不让我出去。”从“不敢“只盼着”等词以及等待时间的描写,可以看出主人公因不能出去玩而产生的失落、焦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总结: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更直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3. 主题探讨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围绕“盼”写这么多心理变化 仅仅是为了写一个孩子想出去玩吗
引导学生理解:这“盼”背后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童年乐趣的追求,是一种纯真的情感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小小的无奈和失落,让读者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盼》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所展现出的丰富情感,也明白了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 仿照本文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某次期待事情的短文,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