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区间十二 工业文明的开启与发展
(18世纪—20世纪初)
考向1 西方工业文明时期的政治
1.(2024·北京卷·T6姊妹题)如图是1885年的一幅漫画《呼吁》,黑人手中文件上写着“柏林协议”,下面写着“以全能的上帝的名义,保护土著种族的领土权利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漫画作者认为,该协议体现了( )
[A]列强在非洲矛盾的缓和
[B]西方殖民者的伪善面貌
[C]西方对黑奴问题的反思
[D]此时三角奴隶贸易盛行
[2024·广东茂名阶段练习]
2.(2024·安徽卷·T13姊妹题)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 )
[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
[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
[2024·山东日照二模]
3.(2024·全国新课标卷·T33)殖民时代的西属拉丁美洲,来自西班牙的破产地主、批发商人暂居此地,却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教会的高级职务,他们使用各种手段压榨、排斥“克列奥人”——本地出生的白人后裔。尽管后者人数是其10倍,但在160位总督中,克列奥人只有4人。据此可知当地( )
[A]由宗主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B]存在较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
[C]潜藏脱离宗主国独立的火种
[D]形成了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024·广东二模]
4.(2024·湖南邵阳二模)1878年,法国与哥伦比亚政府签订协议,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以4 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1914年,运河开通后,美国拥有运河两岸10英里宽的自治权及运河的经营管理权。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
[A]是“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的产物
[B]加深拉美地区殖民地化程度
[C]体现出欧美列强争霸的重点在拉美
[D]反映出美洲本土水权的旁落
5.(2024·贵州贵阳一模)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6.(2024·江西卷·T14)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 )
[A]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
[C]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考向2 西方工业文明时期的经济
7.(2024·全国甲卷·T33姊妹题)工业化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这表明工场手工业是( )
[A]工业时代的需求
[B]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
[C]传统文明的延续
[D]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2024·山东临沂二模]
8.(2024·湖南卷·T14姊妹题)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
[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2024·山东青岛二模]
9.(2024·湖南卷·T14姊妹题)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B]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
[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
[D]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
[2024·山东日照二模]
10.(2024·安徽安庆三模)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11.(2024·山西吕梁一模)有学者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收集了下列有关文献,其中有《工业化历程》《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的统一:从国家到人类》《试析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中的“例外论”》《亚洲的觉醒》《柏林会议与“东方问题”巴尔干化的起源》和《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等。由此可知,该学者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史
[B]亚非拉的民族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D]19世纪的工人运动
12.(2024·广东卷·T14)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考向3 西方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
13.(2024·广东卷·T13姊妹题)15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
[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
[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
[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2024·广东湛江二模]
14.(2024·广东深圳一模)19世纪初,“解放者”玻利瓦尔强调自由仰仗于科学,而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之而战。在他看来,只有科学家才能真正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知识确实是一个产生力量的源泉。据此可知,他强调( )
[A]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
[B]民族独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C]知识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D]科学是破解考迪罗制的良方
15.下面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
[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16.(2024·安徽卷·T15)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这说明,当时( )
[A]欧洲工业制造流行德国工艺
[B]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
[C]德国国际地位依赖工业设计
[D]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
1 9 8 7 6 5 4 3 2 1 0 +0.5
17.(2024·湖北卷·T19)【物质与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 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二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三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 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2分)
1 / 7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十二
1.B [根据材料“柏林协议”“以全能的上帝的名义,保护土著种族的领土权利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及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是帝国主义列强商讨瓜分非洲的会议,其达成的协议公开承认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最后瓜分非洲提供了依据,揭露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罪恶,体现了西方殖民者的伪善面貌,B项正确。]
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材料所述“工业化”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一轮帝国竞争”指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竞争,C项正确。]
3.C [根据材料“来自西班牙的破产地主、批发商人暂居此地,却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教会的高级职务,他们使用各种手段压榨、排斥‘克列奥人’——本地出生的白人后裔”及所学知识可知,克列奥人(西班牙移民的后裔,即土生白人)世代繁衍在拉美殖民地上,然而,克列奥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都受到来自西班牙的没落地主等的歧视、排斥和打击,说明克列奥人仇恨殖民当局,这为拉美脱离宗主国独立埋下了火种,C项正确;殖民时代的西属拉丁美洲由西班牙国王任命总督进行管理,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拉美地区的种族歧视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拉美地区等级分明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4.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但又将其卖给了美国,体现了美国在美洲的霸权,是“大棒政策”的体现;而美国通过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又体现了“金元外交”,所以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是“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的产物,A项正确;仅根据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不足以说明加深拉美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美国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欧洲列强染指,拉美并不是列强争霸的重点,排除C项;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并不能说明美洲本土水权旁落,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得出,英国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直接管理印度,孤立知识分子,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说明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维护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
6.B [题干描述了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急剧增长,协会名称如“哨兵”“尚武”等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且在活动中加入集体演唱,这表明了法国在经历战败后,社会上弥漫着爱国主义情绪,B项正确;虽然协会名字带有军事色彩,但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些协会采取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公平竞争的内容,C项错误;虽然体操运动有助于增强国民体质,但题干中并未反映增强了国防力量,D项错误。]
7.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劳动力的分配和就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手工业和机器工业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仍然存在,并且吸收了大量因机器生产而剩余的劳动力,这说明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故选B项;机器大生产是工业时代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传统文明延续的相关信息,工业革命使英国进入了工业文明阶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的工场手工业,“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A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教师行业中出现了大批女性,改变着原有的教师结构,体现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分工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
9.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勒是强调要保护穷人,强化国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控制,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由此可推知这一思想针对的是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故选B项。]
10.D [由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很早就开始入侵非洲,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殖民侵略进程有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殖民侵略进程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D项正确;“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形成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
11.C [由材料可知,学者收集整理的文献涉及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工人运动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内容包含在一个主题下,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C项正确。]
12.C [根据材料“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冲击了伊朗纺织业,导致伊朗由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明伊朗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C项正确。]
13.A [根据材料“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等课程”“商科等课程”可知,15世纪的意大利教育日益世俗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故选A项;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当时意大利教育的世俗化,但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才开始世俗化,排除B项;当时意大利依然受到宗教的束缚,“摆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情况,“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4.A [根据材料“自由仰仗于科学,而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之而战”“只有科学家才能真正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知识确实是一个产生力量的源泉”可知,玻利瓦尔强调科学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科学的发展能够推动思想解放,进而推动革命发展,A项正确;玻利瓦尔强调科学发展对民族独立的影响,而不是民族独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排除B项;玻利瓦尔强调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未体现知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排除C项;玻利瓦尔强调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未涉及考迪罗制的破解,排除D项。]
15.B [该思想家的主张提出了人人平等、消灭特权、全民参与选举等理想化的构想,但并未触及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社会公正,追求美好的社会图景,但却没有详尽深入的阶级分析和革命行动,故选B项。]
16.B [根据材料“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德国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抗衡,德意志制造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工艺文化,提升了德国的工业品质量,故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欧洲工业制造都采用德国工艺,排除A项;材料未讨论德国国际地位与其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文化竞争只是欧洲强权博弈的一种手段,材料无法说明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且该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7.解析: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讲述了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要求选择表格中三种类型中任何一种,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例如可以选择类型三: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其次,围绕选择类型进行拟定论题,如论题: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然后,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主题。
答案:选择类型三: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
论题: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论述: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先后出现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等关键物品,推动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的技术革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辐射出诸如汽车、飞机、地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物品体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总之,关键物品的出现,推动了世界物品体系的完整,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12分)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