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命题区间十三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史】《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7 命题区间十三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史】《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向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政治 重庆卷·T1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山东卷·T13: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卷·T14:一战的影响 全国新课标卷·T34:十月革命 江苏卷·T1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广东卷·T15: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湖北卷·T14: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福建卷·T15: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全国乙卷·T46: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庆卷·T17: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 湖北卷·T15:十月革命的胜利 山东卷·T14:第一次世界大战 1月浙江卷·T20:第一次世界大战 6月浙江卷·T22: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天津卷·T12: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济 山东卷·T14:美国经济政策 河北卷·T1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全国乙卷·34:美国经济大危机 广东卷·T15: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湖南卷·T1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天津卷·T11:苏联工业化建设 江苏卷·T1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河北卷·T14:罗斯福新政
命题特点 1.一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及热点,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特别是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局限性,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成为新的命题角度 2.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考查概率增大 3.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进程及其对战后国际秩序演变的影响等,尤其要注意一战后的国际局势对二战爆发的影响、二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等。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非选择题偶有涉及 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命题趋向 1.通过提供漫画、表格、文字等史料,考查一战和二战中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侧重考查一战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影响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3.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4.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关中国问题的史实,如巴黎和会、开罗会议 5.20世纪以来经济的创新与调整,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吸取对我们的建设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命题关键词 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苏维埃、委任统治、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法西斯主义、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雅尔塔体系
(2024·湖北卷·T14)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本题通过多米尼加、阿根廷、巴西以及上海、大阪的经济变化,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也检验了他们分析数据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题目要求学生具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
 
A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世界市场并未濒临崩溃。战争期间,一些地区和行业仍然保持了贸易和生产的增长
B 材料现象更多地反映了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而不是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D 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可能与单一产业结构有关,但D项不能全面解释材料现象,特别是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的情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 C
思考:                                
                                   
(2024·重庆卷·T14)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宣布尊重传统统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由此可见,英国(  )
A.授予北尼日利亚自治权
B.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
C.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
D.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
 本题考查的是1916年英国对北尼日利亚的殖民统治政策,考查的是英国如何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对殖民统治策略的理解,要求学生具备历史解释和批判性思维素养。
 
A 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尊重传统统治者和维持既有官员、政权机构,但明确指出了政权性质是“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说明北尼日利亚并未获得真正的自治权
C 材料中并未提及英国承认北尼日利亚或任何其他殖民地的民族自决权
D 材料中虽然提到尊重传统统治者和维持既有官员、政权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仅仅是在维持当地的社会传统权力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权力结构被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成为其间接统治的工具
 选择性必修3第13课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殖民帝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答案] B
(2024·山东卷·T13)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  )
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 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
 本题以1918年的一幅漫画为背景,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与各国利益诉求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漫画内容,
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素养。
A 漫画中并未直接体现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是非正义性战争,但漫画并未强调一战的性质
D 虽然英、法、美同为协约国,但这三国之间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所述:“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问题探究:“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答案] C
(2024·广东卷·T15)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
A.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时期印度民族领袖甘地的立场变化,考查了甘地对非暴力和武装抵抗的态度,旨在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认识和评价素养。
 
A 材料只能体现甘地的政治主张有所转变,不能反映其宗教信条的转变
C 材料仅仅反映了甘地斗争理念(策略)的转变,这并未掀起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材料中只有“1942年”,无法判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否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所述:“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国大党和广大民众的认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定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
[答案] B
 (2024·山东卷·T14)下表为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  )
  类型 年份   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
1935 135 101
1940 122 221
1945 147 222
1950 190 354
A.恢复经济发展的努力
B.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
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D.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通过具体数据和年份跨度,考查了学生对美国对外投资结构变化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能力,体现了历史与经济的交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历史知识,还需对经济数据的解读有一定的敏感度。
 
A 表格信息强调美国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之间的对比,未涉及这些投资对美国经济恢复的作用
B 此时美国未放松对拉美的控制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所述:“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答案] D
1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