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8年)(含答案解析)-【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6 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8年)(含答案解析)-【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46:41

文档简介

命题区间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8年)
考向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的政治
1.(2024·江苏卷·T9姊妹题)194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该指示突出强调了要区别对待官僚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对于政治机构不能加以利用,必须建立新的机构;对于经济机构总的原则是“原封不动”,实行“原职、原薪、原制度”的政策,先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造其生产关系。这一指示(  )
[A]着眼于物价的根本稳定   [B]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相适应
[C]迎合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D]蕴含党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
[2024·河北保定模拟]
2.(2024·北京卷·T10姊妹题)中共中央确定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要力争解决越南问题,朝鲜问题要尽量缓和一些,不要搞得那么紧张。这次会议的成果是(  )
[A]促成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B]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求同存异”方针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
3.(2024·北京卷·T10姊妹题)1954年4月,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成立,负责接待访华来宾以及自费游客。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还负责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揭露帝国主义的反动行动、增进来华外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了解等。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对外工作立足于独立自主
[B]对外交流贯彻“求同存异”方针
[C]旅游管理开始走上正规化
[D]外事工作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2024·吉林重点中学联考]
4.(2024·河南濮阳一模)1950年,我国贸易部决定中朝、中缅等边缘区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内同邻国开展农副产品小额贸易,无须经贸易主管机关许可。1952年,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出口总值达428.1万元人民币。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B]力图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C]坚持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外交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
5.(2024·黑龙江冲刺卷)1952年底,中国外交部要求驻外使馆中的女同志应把做“夫人”看成一种重要的外交活动,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因为“夫人”在国际交往中比外交官有更多的活动机会。这一做法(  )
[A]规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
[B]有利于冲击西方对华外交封锁
[C]使“另起炉灶”方针落到了实处
[D]旨在宣传新中国妇女解放成就
6.(2024·甘肃卷·T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
7.(2023·江苏卷·T9)下图海报由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上海市推销委员会于1950年1月绘制。当时创作这幅海报意在(  )
[A]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B]倡导银行储户购物消费
[C]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D]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
考向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的经济
8.(2024·广东卷·T10姊妹题)1952年5月,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国营企业与合作社遵循“对热门畅销货,不应抢先购买,对滞销货,应带头购进”的原则,将豆类、山货类、药材类等近百种产品的经营权,全部留给私营商户经营贩卖。这一举措(  )
[A]标志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行
[B]适应了“一五”计划的需要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D]优化了国家的产业结构
[2024·广东深圳二模]
9.(2024·黑吉辽卷·T10姊妹题)下图为1952年的年画作品《养小鸡捐飞机》,该年画的创作背景是(  )
[A]过渡时期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
[C]群众积极响应“双百”方针
[D]全国动员积极生产支援前线
[2024·广东顺德区一模]
10.(2024·江苏卷·T8姊妹题)1969年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落户湖北十堰,当时十堰只是一个人口百人的小镇,随着全国各地的近十万建设大军奔赴十堰,十堰市政建设大大推进,逐渐形成以企业工厂为中心的市区, 医院、学校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相继建立。十堰由最初的小镇升格为省辖市。十堰的发展得益于(  )
[A]三线建设的推动 [B]中西部开发的带动
[C]改革开放的促进 [D]抗战时期工业内迁
[2024·安徽三模]
11.(2024年·福建福州模拟)下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  )
阶级成分 户数 人口数 田亩数
地主、富农 15户 69人 2 521.82亩
雇农、贫农、中农 327户 1 293人 748.13亩
[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
12.(2024·安徽六安二模)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该讲话意在(  )
[A]指导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为认识基本国情奠定基础
[C]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D]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13.(2024·重庆卷·T8)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  )
[A]土地所有制性质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中国的社会结构 [D]农村的经济格局
14.(2023·江苏卷·T10)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考向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的文化
15.(2023·北京卷·T8姊妹题)如图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该作品反映了(  )
[A]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
[B]社会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
[C]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得以缓解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2024·江苏扬州一模]
16.(2023·北京卷·T8姊妹题)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  )
[A]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 [B]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
[C]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2024·辽宁鞍山二模]
17.(2024·北京东城区一模)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
[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
[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18.(2023·福建卷·T9)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26日 上午 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 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晚上 参加外事活动
27日 下午 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19.(2023·全国乙卷·T30)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 9 8 7 6 5 4 3 2 1 0 +0.5
20.(2024·湖南卷·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
《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6分)
1 / 8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八
1.D [党在没收官僚资本过程中区别对待官僚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对于经济机构不破坏原来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体现了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注意分析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和道路,D项正确。]
2.B [根据材料“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当时日内瓦会议尚未召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而非日内瓦会议,排除D项。]
3.D [结合“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揭露帝国主义的反动行动”等可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特定时期成立,肩负了部分外交职能,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事工作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D项正确;“对外工作立足于独立自主”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于1955年提出,排除B项;旅游管理的正规化并非材料强调内容,排除C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贸易部决定中朝、中缅等边缘区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内同邻国开展农副产品小额贸易,有利于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国民经济恢复,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的原则的提出时间是1953年,排除C项;“外交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5.B [根据“‘夫人’在国际交往中比外交官有更多的活动机会”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夫人外交”有利于冲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封锁,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项;“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夫人外交”的宗旨并非单纯宣传新中国妇女解放的成就,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且中国队在乒乓赛中的优秀战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僵局,乒乓球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故选C项;材料中强调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和外交影响,并未涉及中国乒乓球对他国的影响力,且“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不能表明中国已经实现了体育强国的梦想,“实现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乒乓球在我国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属性,而非民族文化象征,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1950年1月”“既可克服公家困难,又可实行私人储蓄”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发行公债并鼓励民众购买,这有利于解决当时国家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支援国家建设,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排除A项;根据材料“又可实行私人储蓄”可知,政府鼓励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倡导储蓄行为而不是购物消费,排除B项;海报体现了政府鼓励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而非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国营企业与合作社……全部留给私营商户经营贩卖”可知,1952年处于过渡时期,我国不仅出现了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等,还保留了私营商户,两者并存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特色,而国营企业等不抢购热门畅销货也体现了对私营商户的照顾,反映了其践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故选C项;1953年三大改造才开始,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上的物资以农产品为主,如豆类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产业结构强调农轻重的发展情况,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工业等的发展情况,该说法也夸大了交流会的作用,排除D项。]
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结合该年画作品的创作时间(1952年)及主题(养小鸡捐飞机)可知,其创作背景是全国动员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抗美援朝),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就已经完成,与材料“《养小鸡捐飞机》”不符,排除A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涉及农业方面,与“飞机”无关,且1953年才开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排除C项。]
10.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为应对大规模战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汽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二汽落户十堰,推动了十堰城市发展,A项正确;中西部开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1969年尚未改革开放,排除C项;抗战时期沿海民族工业主要内迁至四川等地,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雇农、贫农、中农人数较多,占地少;地主、富农人数少,占地多,说明此时土地的占有存在明显的矛盾,国家亟须进行土地改革,故C项正确。]
12.D [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对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于1953年,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认识基本国情,排除B项;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排除C项。]
13.C [根据材料“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初步确立,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了耕作的土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重组了乡村基层政治结构,引起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乡村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因素的生长,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得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其私有的性质并未改变,排除A项;土地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但这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1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中苏关系走向恶化,中国缓和与日本、欧洲的关系以引进技术专家、翻译西方著作,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故选C项;三线建设是从20世纪60年代前期到20世纪80年代,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在西南、西北进行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等基本建设,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摆脱”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此时科技交流仍受制于冷战形势,排除B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C [根据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赤脚医生下乡活动来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问题,C项正确;“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夸大了赤脚医生的作用,排除A项;宣传画无法反映社会成员的健康意识,排除B项;当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
16.C [根据题干所述及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的名称可知,其所反映的题材比较广泛,满足了不同民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故选C项;根据题干所述及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的名称可知,其所叙述的内容与“对外关系”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才正式确立,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17.B [根据材料“快跑多装……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积极奋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A项时间不符,排除;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主要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
18.C [根据材料“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可知,当时华罗庚既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参加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故选C项;华罗庚的活动不能代表全国整体科教水平的发展情况,A项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在美苏冷战的环境下,中国参与的国际学术交流受到了严格限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介绍华罗庚在科技研究过程中的努力奋斗和研究成果,无法体现科学精神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19.A [由材料“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可知,新中国拍摄的动画片讲述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并且在动画片中融入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说明新中国艺术创作具有民族特色,故选A项;国产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中国人,且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B项;“摆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20.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得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规模有所缩减(或整体规模从隆重盛大到逐渐减小);纪念活动日益规范化;根据材料“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得出参加国家和地区增加,苏联不再派代表出席;根据材料“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得出纪念形式日益多元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新政权成立巩固、外交政策成熟、国际形势、中苏关系变化、经济发展需要等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如有利于构建新中国集体记忆,增强国家凝聚力;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成就,塑造了国家团结强大的形象;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了人民的政治认同;促进了新中国国际交往的发展。
答案:(1)变化: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规模有所缩减(或整体规模从隆重盛大到逐渐减小);纪念活动日益规范化;参加国家和地区增加,苏联不再派代表出席;纪念形式日益多元化。
原因:国家政权逐渐得到巩固;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对外交往不断拓展,中苏关系恶化(或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10分)
(2)意义:有利于构建新中国集体记忆,增强国家凝聚力;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成就,塑造了国家团结强大的形象;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了人民的政治认同;促进了新中国国际交往的发展。(6分)
1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