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谭嗣同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谭嗣同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0: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谭嗣同传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林旭、康广仁 戊戌变法:六君子共同参加,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领袖人物是康梁,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感到这是对他们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以重兵来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像 正音:
备极辜孽苦
任记纂之役
诸君所倡论擘画者
乃扶病入觐
皇上欲开懋勤殿
直诘袁曰niè 庶出之子zuàn 编辑bò 策划,计划jìn 见皇帝mào 努力,勉力jié 责问,追问第一段:
少倜傥有大志
淹通群籍
故操心危,虑患深
为父妾所虐
弱冠
刘大奇其才
集同志讲求磨砺
豪爽洒脱深通各种书籍所以小心谨慎;深谋远虑被动句二十岁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召集志同道合的人琢磨学问品性第二段:
知其为非常人矣
需次金陵者一年
冥探孔佛之精奥
会通群哲之心法
衍绎南海之宗旨
不平凡挨着次序(等候补官)深入地探求 融会贯通许多学问家
的重要思想通“演绎”, 发挥第一部分:谭嗣同的身世以及在湖南创办新政的情形。第三段:
定国是之诏既下
适大病不能行
扶病入觐
奏对称旨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锐意欲行大改革国家大事带病朝见皇帝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超级提升才;稍微;沟通恰逢,患重病意志坚决,奋勇直前有开懋勤殿故事
手无寸柄,无所为计
讲中外之故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缓急:偏指急
然,固有所闻没有办法计策研究中国与外国(强弱不同)的原因旧例直接造访激切:激昂恳切是的,我本来就有所听闻。宾前,谭嗣同不相信(这种情况) 君不之信 示之:给他看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借(给)传(下)号令以诛(杀)奸贼遇:对待 素厚:向来优厚足下何以待之 您怎么对待他呢遣:派遣 劾:弹劾苟:如果首:告发固:确实受荣所节制:受到荣禄指挥调遣条理甚详:细节很详细自主探究:
第四段: (1 ) 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
(提示:抓谭嗣同和袁世凯的语言动作) 课文中重要信息: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
因相与言救主之条理甚详。认为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的
从袁世凯角度看,袁世凯曾经出使外国,了解国内外差距,主张变法,是可以争取的人才。
从时局来看,变法力量单薄,皇帝无权,变法诸人无权,手无寸柄,缺少军事力量;
变法缺少群众力量,在西太后将废除皇帝铲除变法诸人的危机之时惟有求助于袁世凯一人。
认为认为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失策的
从袁世凯角度看,袁世凯对变法表达同情态度,同时又受荣禄重用,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以前交往不多,可能城府很深,为人老奸巨猾,野心勃勃,是否可能舍弃目前稳固地位而冒险从事?疑人不用,这是一个重要原则。
从变法诸人角度看,对政治形势认识不足,对袁世凯缺少调查分析,就寄希望于袁世凯,将政变细节全部告知,加速了政变的失败。“冀缓急或可救”,将长时努力寄托于自身尚不知是否可以依靠的人物身上;
从交往情况看,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短暂的,危机之时开始的,缺少牢靠基础;皇帝对袁世凯的所谓恩赐召见也是临危授命,且缺少实质利益。
放:被委任春秋:年龄 有:又谒:拜见、拜访无以图将来:没有办法来谋求将来卒:最终、最后 以:在乃:于是 就戮:就义旋:不久易易:容易丁宁:叮咛谕:诏谕第六段:
君资性绝特
故无所沾滞
日进
悉:全部
则益大服
衍:演绎
时时:经常天资超人无所拘束名作状,每天就非常佩服条理:道理益加:更加擘画:策划系狱:被监禁竟日:整天及于难:遭受灾难 细节描写: 袁曰:旷代之圣主也。
袁曰:然,固有所闻。
袁正声厉色曰: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
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竭死力以补救。
袁笑而不言。
袁怒目视曰:……
因相与言救主之条理甚详。人物形象: 袁世凯:虚伪,老谋深算,装腔作势,两面三刀,城府极深
谭嗣同:救主心切,坦白直率,敢于牺牲,过于老实自主探究:
2、课后练习二: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还是愚? 课文中重要信息: 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
(谭君)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从殉国的影响来看,类似人物—明治维新中的月照,谭嗣同和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
从生死观角度看,谭嗣同对生死淡然,生命属于他本人,他个人认为变法须经流血而成,他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义更大,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
?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
从变法角度看,谭嗣同这样的人才正是变法和革命所需要的,从第五段那些前来劝说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生存的价值比死亡的价值更高;“变法无不从流血昌”,但仅一人的流血,并没有质的变化。
从时局来看,谭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却选择留下,白白牺牲。 该开放性题目的评价标准:
有明确的观点,1分;有理有据,2分;能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来分析,3分;语言表达流畅、简洁,2分。
  能联系历史知识、课内外名人名句、课外文学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分别加分1-4分,直至该题获满分。
若丝毫不扣住课文内容分析,总分不得超过5分。
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
弱冠:从军新疆
后十年:壮游
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
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
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
1898年8月10日:被捕
1898年10月13日: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