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0:24:22

文档简介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1教学目标
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2、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1.2学时重点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1.3学时难点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小序解读 1、翻译小序。 2、提问: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结构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活动2【活动】理清情节
口述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活动3【活动】人物分析
思考讨论:“狂人”是怎样一个形象?你如何评价他?
活动4【练习】高考链接
【2010,广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2、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4.2.2学时重点
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4.2.3学时难点
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主题探究
这篇小说揭露了 。
作品通过塑造 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 精神。 突出了《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活动2【讲授】【阅读小说方法】
【阅读小说方法】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活动3【活动】拓展活动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拯救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小公主”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件29张PPT。狂人日记鲁迅短篇小说欣赏课程目标:
通过对短篇小说名作的阅读和欣赏,提高对短篇小说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从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拓展胸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简介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反帝反封
提倡科学民主
反对古文,提倡白话文绍兴 为父病、四处忙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南京 求新知、开眼界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仙台 攻医学、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东京 搞文艺、唤民众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北京 抄古碑、泻忧闷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北京 应索稿、挥战笔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的心路历程(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黯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诗稿.自题小像>
注:鲁迅1902年1月毕业于南京矿物铁路学堂,4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学时,鲁迅毅然剪掉发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寿裳。1927年1月至9月底,鲁迅在广州期间,
先住在中山大学“钟楼”,后迁居白云路“白云楼”。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1、翻译小序。
2、提问: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结构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一、在内容上: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二、在结构上
1、有了小序,可以直入正题。小说开头就可以省掉对“狂人”的有关情况(他是谁,得了什么病症,结果怎样等)的许多交代,,并能使我们对小说的语言“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以及小说既是日记体,而又“不著月日”的特殊表现方式感到真实自然,易于接受。
2、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狂人发病 旁人侧目 家人延医救治 狂人复原 一、文本解读,理清情节“狂人”是怎样一个形象?你如何评价他?二、思考讨论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②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①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想  
    精神错乱 ②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缺乏条理,记忆错误。
         ③行为怪异,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狂人
        ① 能清楚地认识历史、社会(吃人的历史、吃人的 
          社会)。   
    头脑清醒 ②能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人、事、物的本质属性(吃人
          的本性)。
    
③把改变“吃人”社会作为已任,试图改变周围“吃人的人”。狂人的形象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 这篇小说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
这篇小说还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三、主题探究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变态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小说给人一个全新的感觉 ,这“新”表现在四、写作技巧“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
更有真实感
“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小说的骨架、血肉
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 七、专家点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