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0: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的根由和沙皇政府的专制和黑暗。
2.技能目标:学会归纳小说主题和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接触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
2学情分析:本班是典型的文科班,根据以上教学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会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和性格特征,分析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会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和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分析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个文官之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19世纪俄国文坛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曾给世人留下了一件让人奇怪的案件,他在他的一篇短篇小说中记叙了一个俄国庶务官离奇死亡的事件,让后人去推理。那么这个俄国作家是谁?他记叙的案件又是怎么一回事?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一起来推理这个案件。
二、介绍作者契诃夫和他善于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创作特点。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著名剧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一个文官之死》《变色龙》《凡卡》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草原》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
作品大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层的“小人物”。刻画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创作背景
19世纪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盛行,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便应运而生。本文写于1883年。
四、整体感知
1.
小说标题是“一个文官之死”,那么文官是谁?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死的?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庶务官切尔唯亚科夫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把喷嚏喷到了将军的身上,在多次道歉被拒后惊惧而死。
2、请按照故事情节补充好表格内容。
序幕:文官看戏
开端:一个喷嚏
发展:反复道歉
高潮:将军暴怒
结局:文官死亡
五、课文研读
1、切尔唯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特征)
XX是……的身份。
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直接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肖像(神态)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2、侧面表现、他人评价、作者评价
3、身份定位
切尔唯亚科夫是一个唯唯诺诺、胆小、卑微、可鄙具有奴性心理、恐官心理的小文官形象。
文官切尔维亚科夫形象的意义:
这个在官场中对上司始终一副奴才相的文官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是因为,社会虽然变了,但始终都有一些人甘作奴才。
这篇小说穿越了百年的时空隧道,也讽刺了现代社会中的奴才。
2、将军与小文官的死真的有联系吗?
阅读文本中文官反复道歉的部分,筛选出文中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寻找文官的心理变化过程。
文官每次道歉的原因:
第①次:出于礼貌
第②次:胆怯,怕对方过后暗算自己
第③次:满足自尊愿望
第④次:表达诚恳的道歉和懊悔心理
第⑤次:濒临着心理绝望与精神崩溃
文官的神态变化:
①傻头傻脑地微笑
②怀疑将军“眼睛里有一道凶光”
③脸色发白,觉得将军连“话都不
愿意说”
④走过去跟在身后,叽叽咕咕,“摆架子的人”,“不想来了”
⑤“叽叽咕咕”,楞住
将军面对道歉的反应:
①很客气,冷漠,“让我听戏”
②不耐烦,“我已经忘了”
③生气,认为文官“胡闹”
④愤怒,“开玩笑”
⑤大发雷霆,“滚出去”
文官道歉后的心理变化:
(一开始)一点也不慌
①心慌意乱,感觉不到心旷神怡
②惶惶不安,定不下心
③怀疑对方生气
④已经没有斗志了,但又不得不来
⑤头脑一片空白,“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掉下去了”
3、“反复道歉”是小说的主体,分析“反复”在文中的作用。
[1]强调,突出文官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2]反复中有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支撑文章的结构,成为文章的主体。
六、合作探究
1、导致切尔唯亚科夫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他人因素(将军)
客观原因
死因
社会环境因素(沙皇专制制度)
主观原因
性格弱点
卑贱、唯唯诺诺、胆小
(奴性心理、恐官心理)
(1)、切尔维亚科夫死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当时的社会处在沙皇统治之下,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社会上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正是这种社会环境造成了切尔维亚科夫得罪大官后的恐惧心理、奴性心理。
(2)、死于自己内心深处可鄙的奴性。
巨大的心理压力源于其自卑、恐惧和奴性的心理。他得罪了大官,害怕被报复,怕卑微的位子不能保住,怕恶化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厄运。作为社会底层的小公务员的他深知官场黑暗,但是他没有靠山,无权无势,所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想挽救,整日活在得罪大官的恐惧压抑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一位小文官因喷嚏溅到将军身上而产生恐惧、焦虑以致心惊而死的可笑故事,揭示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以及对造成这种心理的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深刻的鞭挞。
七、拓展延伸
1、在中外作品中,大家还知道哪些极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他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提示:
《变色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套子的讽刺性的描写,使套中人别里科夫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的代名词;
《项链》中的项链,使路瓦栽夫人成为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药》中的人血馒头,寥寥几笔使华老栓成为落后、愚昧、迷信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
《孔乙己》中的长衫,让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典型形象跃然纸上。
2、文官之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仍由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由人性弱点方面加以点拔启发。
切尔维亚科夫的形象意义:对着大官卑怯软弱,一副奴才相的切尔维亚科夫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时代变了,但在现今社会中,在有钱有势者面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始终大有人在,这篇小说也是对这一类人的绝妙嘲讽,揭示人性中的奴性心理,启示人们不能这样庸俗软弱地生活。
八、布置课后作业。
阅读契诃夫的其他作品,思考“苦涩的笑”的含义,并将思考结果写在读书笔记当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