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歌风格特点,赏析并积累名句。
过程与方法:
把握意象所营造的意境,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2、体味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与世无争,自甘寂寞的心境。
2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8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44人,是典型的文科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尤其是平时的课外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鉴赏诗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
“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景、境、情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积雨辋川庄作》
(一)新课导入
师: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由以前学过王维的诗歌诗歌引入)(PPT展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二)回顾作者
师:我们学了他那么多诗歌,那么王维有哪些经历,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介绍王维,知道多少介绍多少,教师总结并课件展示)
(PPT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感知朗读,把握节奏。
展示本节学习内容《积雨辋川庄作》。(学生两人面对面轮流度,读完后互相评价,然后学生朗读并评价,播放录音)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四)、品鉴诗歌: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PPT展示):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诗歌的一般步骤:
反复诵读,弄懂字面意思,明确意象
、典故的含义。置身诗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像的世界(意境)之中,得到审美感受。
1、让学生试找出《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意象。(学生回答)
烟火,积雨,空林,藜,黍,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山,朝槿,松,露葵
2、王维用这些意象构设出什么画面 请根据诗句想像诗中前两联所描绘的画面(诗中有画)
(出示学生根据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所画的图画,自由回答)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PPT展示):
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师:走进诗人的世界了吗?想象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这是一个很贴切的赞誉,诗中的景真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3.问:那么像由这些景物组成的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PPT展示):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等。
知识链接(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方法点拨:透过意象本身,领悟“象”中之意
(PPT展示)诗中的“景”或“物”(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因此,诗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雄浑、深邃、深远、闲适、恬静、静谧、清幽、清新、自然、幽美、淡雅、苍凉、萧瑟、凄凉、冷清······),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PPT展示)例如:
①雄奇阔大,如曹操《观沧海》
②悲壮慷慨,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清新素雅,如韦庄《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
④淡泊静谧,如王维《山居秋暝》
⑤深邃沉郁,如杜甫《登高》
⑥凄冷寒凉,如李清照《一剪梅》
⑦朴素自然,如陶渊明《饮酒》
⑧浓烟瑰丽,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4.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意象,对这首诗所构成的画面也用了适当的词来形容。现在请你们用一两句语言来归纳此诗营造的意境。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PPT展示)这首诗描写了(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的意境。
5.请揣摩观赏此景的诗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态,通过尾联和注释来引导。(学生讨论尾联中隐含的感情)
(PPT展示)
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引起诗人浓厚的兴趣和欣羡之情,黄鹂和白鹭自由自在的飞鸣,更令诗人陶醉不已。隐居在此幽静的山林之中,过着禅寂的生活,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其乐之如何。
6.你们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吗?
(PPT展示)
诗歌通过描写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景色(景),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情)。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进而理解诗中思想感情的方法。不管鉴赏哪种诗歌,把握诗歌的意境都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看作品写了什么景,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写景,景物有何特色,由此感知出具体的形象、物象。第二步,诗中的意象实际是为表达诗人心中情感服务,要把景物描写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鉴赏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天津卷】(PPT展示)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PPT展示)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营造恬静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七)课外作业:完成《步步高》中的王维《新晴野望》和杜甫《江汉》两首诗。
(八)板书设计
诗歌内容:田家生活——自然景观——禅寂生活——用典明志
闲散安逸——广漠苍茫——闲情逸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活动2【作业】《积雨辋川庄作》
【拓展延伸1】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本诗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诗描写了空旷的原野、河边渡头的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忙碌的农民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景色优美、色彩明丽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2)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拓展延伸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这里指裴迪。
②五柳:“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这里王维自称五柳。
(1)本诗写了哪些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这首诗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