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
3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了必修教材的学习后,对王维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经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山水田园诗”的学习后,对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也有一定了解。
本教师所教班级是理科班,学生诗歌积累较少,不能熟练缘景明情,答题不够规范,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也比较单一。
4重点难点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2、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
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
活动3【活动】朗读翻译
学生齐读此诗。扫清文字障碍,提出不懂读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解答。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翻译理解这首诗。翻译时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理解之处,小组讨论。疑难之处可以举手请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再次解答。
活动4【活动】探究思考
层次意蕴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人文景观(生活图景)
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译诗: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步骤:
①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点拨:
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
②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③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2、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自然景观
译诗: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关于这两句,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佳句”。明人胡应麟不同意,反驳说:“摩诘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韦占用摩诘诗。”但据查,嘉韦占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了谁的诗句难以定论。再看二人诗句,有高下之分。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画的特点:色彩、层次、空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
(1)倒装:白鹭翩翩起舞,黄鹂婉啭啼唱。
(2)色彩对比,诗中有画:
比较:“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从艺术上看,你认为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答案点拨:
颔联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如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李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有广阔意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
小结:有人说“三四句写景极活现,万古不磨之句”,你觉得好在哪里呢?
颔联承“饷东菑”而写“水田”、“夏木”美景,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碧、白、绿、黄映衬,色彩绚丽,且有黄鹂歌唱,声、色、动、静结合,构成“有声有色画”,已是佳句。更加双声词“漠漠”、“阴阴”点染,既与“积雨”照应,又增强了画的迷蒙感与幽深感。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3.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表达作者什么愿望,体现他什么心境
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译诗: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用典
:化用典故而不着痕迹。
争席罢:《庄子 杂篇 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海鸥”句:《列子 黄帝篇》载,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活动5【活动】鉴赏要点
①
2+2式结构:
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
②
“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
用典。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争席”、“海鸥”二典,曲折见意。
活动6【讲授】小结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景色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阔远幽静、物我相惬、详和闲适的意境,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诗中用典,曲折见意;语言富于色彩之美,鲜明的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活动7【讲授】板书
田家生活――自然景观――禅寂生活――用典明志
闲散安逸――广漠苍茫――闲情逸致――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用典
总结: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绘画美),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活动8【练习】鉴赏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营造恬静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总结:“诗中有画”鉴赏规律
(1)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
(2)想象诗歌意境;
(3)品位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