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并能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的背景与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知诗歌意境,感受是人的洒脱情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2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单元的训练,学生分析诗歌时已经能熟练运用了解作者背景、抓诗歌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3重点难点
鉴赏诗句中各别诗句的情感和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作者介绍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晚年诗歌以禅入诗,世称“诗佛”。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活动2【讲授】吟咏诗韵、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清文意。
3.抽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本诗的诗眼在哪里。
4.点评学生朗读,明确诗眼“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
5.学生齐读。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活动3【讲授】对比鉴赏、深入探究
1.解题:解读题目
积雨,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
辋川庄,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2、
思考问题一:首联写田家生活,诗人眼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请简要概述。这些诗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首先是宁静、闲适和安逸。诗人视野所及,先是积雨、空林、烟火。“积雨”,连日阴雨,足见环境的静寂;山林空旷、宁静。其次是无忧无虑、怡然自乐。农家早炊、送饭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对宁静、闲适、安逸、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活动4【练习】 连接高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如何理解“迟”字?(提示:从“炼字”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思考问题二对比鉴赏: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嘉祐)
从艺术上看,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漠漠”有广阔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一片广漠明净的淡彩,一片葱郁深沉的浓绿,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
活动5【讲授】思考问题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或问:简析此诗颔联“诗中有画”的特点。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
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
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活动6【练习】高考链接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飞”和“啭”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
“飞白鹭”的语序应是“白鹭飞”,
“啭黄鹂”应是“黄鹂啭”,这两词句互文见义,互文成景。在广阔背景和画面中,“飞”和“啭”打破了这一片宁静,白、绿、黄映衬,色彩绚丽,且有黄鹂歌唱,声、色、动、静结合,构成“有声有色画”,已是佳句。更加双声词“漠漠”、“阴阴”点染,既与“积雨”照应,又增强了画的迷蒙感与幽深感。使环境格外空灵、鲜明,于诗中有画。这表现了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分析王维的《归崇山作》。
3.(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