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猎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猎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06:24

文档简介

观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基本读懂诗歌,揣摩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
2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作为高二级的文科重点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很多基础性的东西能够自己把握,也不用太深入分析,读懂的问题不算太大。
2.存在困难及问题:老师带着学习的问题不大,但缺乏自主解读能力,表述能力有待提升。
3.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分析:学生不敢开口说,缺乏胆量与锻炼的机会,不够信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重点难点
基本读懂诗歌,揣摩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观猎》教学过程
作品解析

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点题,点出将军打猎这一事件。
劲读为jing,
四声。意思是强,坚强有力,“疾风知劲草”,风劲指的是劲利的风声;弓是古代常用的武器,角弓是弓的两头装饰有兽角的弓。渭城,秦置的咸阳县,汉代改名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作者观看将军打猎,先不让打猎的主角将军出现,先写呼啸而来的箭与劲利的风声交织在一起,造成将军打猎的赫赫声势,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在人物(将军)出现之前,先用声音抓住读者或观众的兴趣,这种手法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中好多人都看过《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凤姐的出场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在贾母面前,众人都敛声屏气,连大气都不敢出,然而凤姐还没有进屋,我们就已经听到了她的笑声,而且她还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从王熙凤的声音我们可以推断她的性格:泼辣、豪爽而且很受贾母宠爱。同样,将军射出的这一支破空而来的、携带着呼呼风声的箭也能够让读者联想到将军的力量,将军的气势,有百步穿杨之功。
第一联点题,点出将军打猎这一事件,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猎场,和王维一起观看将军打猎的场面,体验一下将军打猎的过程。
2、颔联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疾:锐利;轻,轻快。
因果关系:因为草都干枯了,所以鹰的眼睛才锐利,雪都融化了,马的步伐才轻快。如果这样理解,似乎是在说将军打猎时带的鹰的视力很差,需要戴上五六百度的眼镜才能看到猎物,马很笨拙。
并列关系:草枯黄了,猎物便无处藏身,是打猎的一个有利条件;鹰的眼睛锐利,能够很好的搜索猎物,也是打猎的一个有利条件。发现猎物的有力条件。
“雪尽马蹄轻”也是并列关系,将军的马本来就是汗血宝马一类的马,日行千里,步伐矫健,有利于追逐猎物,这也是打猎的一个有利条件;雪融化,也有利于追逐猎物,这也是打猎的有利条件。
追逐猎物的有利条件将军打猎具备了四个有利条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可以想象将军的收获肯定是颇为丰厚的。启发我们在学习或工作当中,一定要抓住机会,重视外在的有利条件,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了内在与外在的有利条件,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远。
诗歌的第二联写将军的打猎过程,占据有利条件的将军在收获颇丰之后,必定要满载而归,
下面我们学习下一联,
将军打猎归来。
3、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将军打猎归来
忽字写出了将军打猎归来的神速,写出了诗人的视觉感受。
这一联出现了两个地名,新丰市和细柳营,大家知道这两个地名的由来吗,知道它们的方位吗?
新丰是汉高祖刘邦所建。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之后,将他的父亲太公接到长安,让老人家安享晚年。不料太公非常思念老家丰地,人老之后,便想落叶归根,这是大部分人的愿望。刘邦就在长安附近仿照家乡模式建了一个村镇,等到将家乡的父老乡亲迁来之后,乡亲们所带的鸡、狗、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家。太公死后,刘邦正式将这里命名为新丰,以区别于原来的丰地。到了唐代,新丰便发展成为出产美酒和豪侠的地方。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一便提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细柳营:汉代文帝时周亚夫屯军细柳,文帝有一次视察周亚夫的军营,守门的士兵拦住文帝,不让他进去。并且说军队只听从军令而不是皇帝的命令,文帝周围的大臣都很震怒,认为周亚夫这个人太狂了,但是也毫无办法,只好让人进去禀报。进入军营之后,军中不得驰骤,也就是说军营里面不能跑马,文帝只好按辔而行。周亚夫向文帝行礼时也只是行军礼,“甲胄之士不拜”。文帝视察完周亚夫的军营之后,不同于大臣们的表现,认为这个将军行啊,治军如此严明,奸细密探肯定进不来。文帝驾崩之前传位景帝,留下遗言“国有难,找亚夫”。景帝时发生“八王之乱”,周亚夫帮助景帝平定了这次叛乱,可见周亚夫这个人不仅治军严明,而且骁勇善战,精于谋略。把将军的营地称为细柳营,暗指将军具有像周亚夫一样的军事才能。
前三联写将军出猎、打猎、打猎归来,那么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来和将军一起回味一下打猎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四联。
4、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回味打猎
回看射雕处,是将军回味打猎的过程,将军回首自己打猎经过的地方,千里之外,暮云已经笼罩了天地,突出了将军的志得意满,心满意足。诗歌的最后一联是写景,写天地相接,成为浑然的整体。大家可以参照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理解最后的这句诗,只不过将水换成地而已。
这首诗的内容我们简单介绍到这,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我们来简单的总结一下。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非常的突兀,突如其来,用声音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便于展开对打猎场面的描写。第二联写打猎的过程,前两联主要写出猎。后两联写打猎归来,诗歌给我们展示了将军打猎的过程。
王维的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给我们展现了将军一次盛大的打猎活动,王维不仅仅写了一次打猎事件,他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下面我们来看作品的写作主旨。
三、作品主旨
王维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着豪气英风、雄姿英发的将军形象,这个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侠,豪气英风,意气干云。二、将,治军严明,精于谋略。我们在前面的作者介绍中曾经说过,早年的王维渴望建功立业,渴望从军边疆,他塑造的将军形象,实际上是他理想中的形象,是他为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艺术创作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是王维在圆他自己的梦想。
完成了内容的学习,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王维用怎样的形式来成功的表现他诗歌的内容
四、艺术特色
1、精于炼字
??王维在这首诗中非常善于炼字,用能表现事物独有特色的词来凸显事物的特征。如“风劲角弓鸣”中以劲来写风,
既突出了风的劲利,同时也有利于下文展开对打猎场面的描写。用“疾”来形容鹰的眼睛,用“轻”来形容马的步伐,有利的表现了动物的特征。
“忽过新丰市”中的“忽”字表现了将军的神速,突出了将军所骑骏马的速度,也写出了将军骑术的精湛。可以说王维在这首诗中时时处处注重用最具特色的词表现物的特征,物反过来又衬托人的精神。
2、以物衬人
??作者在这里以物衬人,雄鹰与快马便让人想到骑在马背上的将军形象:高大威猛。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将军形象。女孩子可以将他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加上一份勇武之气,穿上铠甲、手持劲弓、雄姿英发,如风一般在草原上驰骋,物的壮健衬托出将军的威武形象。剪裁精当
3、巧用典故
将军打猎是否真的经过新丰市,将军的营地是不是真的就是细柳营?不是,这是诗人的艺术匠心,是用典,前面说过新丰出产美酒和侠客,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军营,用这两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是为了衬托出将军的豪气英风,以及谋略将才。
如果我们不知道新丰市和细柳营的由来,不知道这两个地名的历史底蕴,也并不妨碍我们理解这首诗。如果我们知道的话,那么这会对我们理解将军的形象起到积极作用。王维的这种用典达到了水中著盐的效果。水中著盐,看不到盐粒,但是只要你细细品尝便能够品味到盐的咸味,指用典时毫无痕迹,却又意味深长。
4、精于剪裁
王维写了一次打猎活动,但并不是面面俱到,他略写打猎的准备过程、将军狩猎时旁人的表现,在打猎归来之后,也没有写将军是如何庆祝的,而是以将军回味打猎做结束。详写打猎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鹰、马等。可见王维非常善于剪裁,选择最有特色的来表现打猎这一事件。
活动2【练习】《观猎》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活动3【作业】《观猎》作业
背诵并会默写这首诗。
课件14张PPT。议论文写作(一)议论文的
基本结构观猎 王维(边塞诗) 简要概括诗歌写了哪些场面:
场面一:射猎场面(首联、颔联)
场面二:罢猎回营(颈联)
场面三:回望猎场(尾联)
场面一:射猎场面(首联、颔联)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第一句:先声夺人,写出
了将军的英武勇猛、射艺高超。景物形象:风声、角弓声、
渭城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景物形象:草、鹰、雪、马写将军的猎鹰和骏马的敏捷
昂扬,以物衬人,来表现出
将军的身手敏捷。此联中的“疾”和“轻”向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提示: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1、释含义,描景象。
2、用了何种手法?
3、表情达意有何效果?“疾”是指鹰眼因草枯而锐利,“轻”是指“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障碍。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猎鹰迅速发现猎物,骏马疾驰追逐的狩猎场面。从猎鹰和骏马衬托出将军的身手敏捷。观猎 王维(边塞诗) 简要概括诗歌写了哪些场面:
场面一:射猎场面(首联、颔联)
场面二:罢猎回营(颈联)
场面三:回望猎场(尾联)
颈联: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场面二:罢猎回营。景物形象:将军形象:新丰市、细柳营。从“忽”和“还”二字看出将军的速度之快,豪放潇洒、雷厉风行。场面三:回望猎场。
尾联: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射雕处:用典表现出将军精通武艺,
隐含对将军的赞美之意。暮云平:写出猎后风定云平,将军
悠然自得。尾联表现出来的淡静、平缓,与前三联的紧张、激烈、迅疾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例子: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氓》: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形成对比。
诗歌的形象1、景物形象:风声、角弓声、渭城、草、鹰、雪、马、新丰市、细柳营、射雕处、千里暮云。 2、主人公形象:将军射艺高超、身手敏捷、豪放潇洒、
雷厉风行、精通武艺。3、诗人“我”的形象:充满豪情壮志,渴望建功立业。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描写了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赞美之情,蕴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背诵起 首联:
颔联:
场面二: 颈联:
场面三: 尾联:场面一:承转 合总结 诗歌通过描述了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塑造了一位豪放潇洒、精通武艺的将军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及建功立业的理想。诗歌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读来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