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都护歌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丁都护歌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08:07

文档简介

丁都护歌
1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拖船之苦的深切同情;
2、认识李白诗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情分析
李白《丁都护歌》一诗是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书中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基本阅读第二课《李白诗四首》中的第三首诗。
第一单元基本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盛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同时了解王维、李白、杜甫三位大家的著名诗篇。李白诗四首,基本体现诗人精神风貌和雄奇飘逸、清新自然诗风。雄奇飘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清新自然如《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学生以前对李白很熟识,但对他的总的语言风格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认识李白诗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是本课一个教学目标。同时,李白用血泪之诗——《丁都护歌》,作纤夫们的代言人,字字句句都是船工纤夫们对最高统治者愤怒的呐喊,无情的控诉,这一点学生之前并不了解,因而我还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拖船之苦的深切同情”,把“围绕诗眼,体验诗歌凄切悲苦的基调”作为教学重点。另外,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书与高考关系最密切的便是诗歌鉴赏题了。而本课处于选修课1一书的开始部分(第二课),有必要结合选修课的特点,结合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察内容进行方法指导。应该在整个诗歌教学开始部分慢慢渗透一些鉴赏诗歌的手法类型,并结合课文对其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觉得学习有门径,书本的知识与考试紧密相关,而非相脱节。
3重点难点
1、围绕诗眼,体验诗歌凄切悲苦的基调;
2、学习鉴赏诗歌的手法类型及其解题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丁都护歌
一、导入: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体现出浪漫主义气息。其实,李白也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比如《丁都护歌》。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但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
二、朗读诗歌《丁都护歌》
三、诗题解读:
《丁都护歌》也作《丁督护歌》,乐府旧题,来源于《宋书·乐志》。据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旿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那么全诗的诗眼应该是什么?(明确:“苦”)
四、内容分析:
围绕“苦”字,诗人写了哪些内容?(从第一句开始分析,按诗句内容逐一筛选)
拖船苦(“拖船一何苦”)
诗眼:“苦” 条件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心理苦(“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苦不堪言(“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五、归纳主旨:
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前面提到本诗的基调是凄切悲苦,那么朗读的语气和语调应该是:沉郁、凝重。
学生私下小声试读,之后推荐一位同学范读,点评后全班再读。
七、背诵(5分钟后全班试背)
八、鉴赏表现技巧:
介绍表现技巧的类型,并介绍解题方法。
表现技巧的类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解题方法:何种手法+为什么是这种手法+作用【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主旨和情感)】 这首诗用了哪些技巧?请任选一种进行分析
注:教师先作示范,5分钟后抽查几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九、归纳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十、结束语:
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能写出这样杰出现实主义作品,难怪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十一、作业:
1、完成课后“鉴赏·探究·练习三”;
2、预习《杜甫诗五首》,搜集有关杜甫生平事迹。
附:板书设计
拖船苦(“拖船一何苦”)
诗眼:“苦” 条件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心理苦(“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苦不堪言(“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解题方法:
何种手法+为什么是这种手法+作用【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主旨和情感)】
课件17张PPT。丁都护歌李白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也作《丁督护歌》,乐府旧题,来源于《宋书·乐志》。据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旿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诗题解读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
那么全诗的诗眼应该是什么?诗题解读“苦”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诗眼:围绕“苦”字,诗人写了哪些内容?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拖船苦条件苦心理苦苦不堪言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苦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李白《丁都护歌》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主旨
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朗读诗歌(语气、语调:沉郁、凝重) 鉴赏表现技巧
表现技巧的类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解题方法:何种手法+为什么是这种手法+作用【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主旨和情感)】
《丁都护歌》用了哪些技巧?请任选一种进行分析。《丁都护歌》用了哪些技巧?请任选一种进行分析。示例一:
对比。/“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这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好像无关题意,其实匠心独运:商业网点的稠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纤夫之苦,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示例二:
用典。/以吴牛的典故表现气候的炎热,连吴地的水牛看见了月亮都误以为是太阳而喘息,写得极形象极生动。/李白借用典故,构建画面,巧妙点出炎夏酷暑的时令特征,使纤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跃然纸上:烈日之下,挽着纤绳,喘着粗气,衣衫褴褛,弯腰曲背,一步一颠,挣扎行进…… 示例三:
直抒胸臆。/“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这广大的磐石,采不尽,运不完,苦难深重,哪有尽头啊!/深化了诗歌主题。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总结 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能写出这样杰出现实主义作品,难怪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作业
1、完成课后“鉴赏·探究·练习三”;
2、预习《杜甫诗五首》,搜集有关杜甫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