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教学目标
1.“走进”其诗: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了解歌行体诗特点,能够运用品读讨论的方法赏析作品的意境,领会作品通过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梦境”的特点,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2.“走近”其人:
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本校是广州市第六组生源学校,学生基础较薄弱,且本班是理科班,对文学作品感受力较差,所以鉴赏品析都要有具体的指引。而本班学生的优点是比较活跃,习惯于小组讨论的探究模式。因此,本课计划采用的是“品读法、讨论法”,
鉴赏品析部分则教会学生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领会作品通过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梦境”的特点。
教学难点: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把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介绍作者及本课学习目标
(一)导入:通过一位伟人去评价另一位伟人,我们可以对伟人有更高度的认识。如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甚是精辟。对于李白,这位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饮中八仙》如此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于李白的写作,杜甫赞叹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来赏析李白代表作之一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深入了解这位“诗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走进”其诗:领会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走近”其人: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
1.解题
梦游天姥:“梦游”,梦中游览。“天姥”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唱歌之声,故名。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一韵到底,也可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留别: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说明写作目的)
2.全班齐诵,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3)划分层次:围绕“梦游”过程,把全文划为三部分:
(梦之由——梦之旅——梦之感)
活动3【活动】赏析“梦中”四境
1.自由品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思路:充分尊重学生原初体验的赏析,学生可以全凭个人喜好,既增进对佳句的兴趣,也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关于诗词鉴赏的知识)
2.全班朗读“梦中”部分,按不同的时间或地点划分成四幅梦境。
第一境: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第二境: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
第三境: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
第四境: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3.赏析“梦中”四境
小组讨论:
(1)每个小组重点赏析一个梦境,给这个梦境拟一个名称;
(2)找出梦境中描述的景象,欣赏精彩用词,用一至两个词概括梦境特点;
(3)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情;
(4)分析此境手法,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梦中之境
景象、精彩用词
梦境特点
心情
手法
第一境:
第二境:
第三境:
第四境:
4.小组交流研讨成果:
(1)各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2)推荐一人朗读,要求读出该梦境的意境。
活动4【活动】探究
《唐宋诗醇》卷六评价此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1.梦醒来,诗人的心情如何?他感悟到什么?(找出原诗句)
2.从梦醒后的感悟,谈谈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回顾《行路难》,并结合本诗谈。
(设计思路:《行路难》创造时间比本诗早一年,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准备离开长安时朋友为他饯别时所作,此诗学生初中已学,两首诗歌结合更能体现李白思想性格)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活动5【讲授】小结
1.“走进”其诗: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主要手法: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2.“走近”其人:李白是一个积极昂扬、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气概豪迈的人。
活动6【讲授】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入梦缘由:心驰神往

蔑视权贵
月夜飞度
二、游梦历程:
想象
登山奇观虚
夸张
山中夜景
奇特
反衬追求自由
洞天仙境
三、梦醒嗟叹:惆怅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