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2学情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本诗为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第二单元自主赏析课文,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故此,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
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登岳阳楼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图片。激情导入课文: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2.简介作者及背景。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再对预习进行简要补充。
3.诵读、整体感知。
(1)疏解字词。
(2)请学生听读,要求闭目静听,潜心感受。可以播放朗读材料,也可以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出感情。
(4)指名让学生朗读,师生点评(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来评价)。
(5)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知形象。
4.研读赏析。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A.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B.似乎不见抒情,是否此句真的是大白话,不含真情?
C.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中内敛的情感是怎样的?
D.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读这两句诗脑子中浮现的画面。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简要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B.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C.用自己的话描述读到这样的诗句会涌起怎样的想象?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清代黄生《杜说》云:“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上下联中内容反差大,如何理解这样的反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描述诗人“涕泗流”时内心的活动。
5.作业布置: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间展开朗诵比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