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科学漫步”
黑洞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作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作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倍,即v′=。这个关系对于其他天体也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地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可达数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108 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种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也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
1799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对牛顿引力理论做过透彻研究后指出,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球状物体,当其半径R小于时,即是一个黑洞。倘若太阳能收缩成黑洞,其半径应小于3 km,而目前太阳的半径是这一数值的25万倍。
拉普拉斯并非指出黑洞的第一人,一位英国学者米切尔于1784年也提出过相似的见解。遗憾的是,他们的论述被尘封了一个多世纪,因为那时人们只知道引力对普通物质的作用,还不知道引力是否也能吸引光。此外,他们的推测都建立在牛顿引力理论的基础上,后来发现,当涉及强引力时,牛顿的引力公式并不可靠。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从此,有关黑洞的研究就在新的基础上进行,黑洞的性质也就更为引人注目。
“为什么要研究黑洞呢?”对此,宇宙学家霍金借用一位探险家的话说:“为什么人们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它就在那里。”
一、真题链接
1.(2021·全国乙卷)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S2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观测,给出1994年到2002年间S2的位置如图所示。科学家认为S2的运动轨迹是半长轴为1 000 AU(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 AU)的椭圆,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工作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若认为S2所受的作用力主要为该大质量黑洞的引力,设太阳的质量为M,可以推测出该黑洞质量约为( )
A.4×104M B.4×106M
C.4×108M D.4×1010M
B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R,整理得=,可知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则=,已知T地=1年,R地=1 AU,RS2=1 000 AU,由题图可知恒星S2绕银河系运动的周期大约为TS2=2×(2002-1994)年=16年,解得M黑洞≈4×106M,B正确。]
二、真题拓展
2.(2024·广东江门模拟)某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若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轨道的近火点P离火星表面的距离为L1,远火点Q离火星表面的距离为L2,已知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L1+L2≈18R,引力常量为G。则火星的密度约为( )
A. B. C. D.
A [设火星的近火卫星的周期为T0,火星停泊轨道的半长轴为r==10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T0=,对近火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解得M=,火星的体积V=πR3,则火星的密度约为ρ==,A正确,B、C、D错误。]
3 / 3源于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科学漫步”
黑洞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作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作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倍,即v′=。这个关系对于其他天体也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地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可达数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108 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种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也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
1799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对牛顿引力理论做过透彻研究后指出,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球状物体,当其半径R小于时,即是一个黑洞。倘若太阳能收缩成黑洞,其半径应小于3 km,而目前太阳的半径是这一数值的25万倍。
拉普拉斯并非指出黑洞的第一人,一位英国学者米切尔于1784年也提出过相似的见解。遗憾的是,他们的论述被尘封了一个多世纪,因为那时人们只知道引力对普通物质的作用,还不知道引力是否也能吸引光。此外,他们的推测都建立在牛顿引力理论的基础上,后来发现,当涉及强引力时,牛顿的引力公式并不可靠。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从此,有关黑洞的研究就在新的基础上进行,黑洞的性质也就更为引人注目。
“为什么要研究黑洞呢?”对此,宇宙学家霍金借用一位探险家的话说:“为什么人们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它就在那里。”
一、真题链接
1.(2021·全国乙卷)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S2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观测,给出1994年到2002年间S2的位置如图所示。科学家认为S2的运动轨迹是半长轴为1 000 AU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 AU)的椭圆,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工作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若认为S2所受的作用力主要为该大质量黑洞的引力,设太阳的质量为M,可以推测出该黑洞质量约为( )
A.4×104M B.4×106M
C.4×108M D.4×1010M
二、真题拓展
2.(2024·广东江门模拟)某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若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轨道的近火点P离火星表面的距离为L1,远火点Q离火星表面的距离为L2,已知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L1+L2≈18R,引力常量为G。则火星的密度约为( )
A. B.
C. D.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