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对于诗词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必修2和必修4已有接触,但还是不够系统的,而且学生诗词积累薄弱,也不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鉴于此,本课教学中将侧重教会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结合学生画作,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听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诵读感悟
2、赏析:景(特征,寓意)-----意境-----情感
(明确写景句的鉴赏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画作赏析)
3、二读概括:月夜的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学生齐读,感受月下美景。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比较探究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背诵(情景演绎吟诵)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继续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结合学生画作,继续体悟诗歌感情
4.2.2学时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结合学生画作,继续体悟诗歌感情
4.2.3学时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结合学生画作,继续体悟诗歌感情
4.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课时
(三)体悟月下情思
引导: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1、分别找出思妇游子情思的句子。
2、分角色诵读感悟
3、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
4、共赏直接抒情句
5、小组探究间接抒情句
方法:释句----手法(意象、炼字)-----意境-----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6、分角色对背(小组间)
7、教师点评
补充:
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解读明月意象
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小结
1、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
2、即景抒情诗赏析方法:
1)、写景句
景(特征、寓意)-----境------情
2)、抒情句
直接抒情(关键词)
间接抒情:释句----手法(意象、炼字)-----意境-----情感
七、作业布置: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