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9 1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2025年7月4日10:00~12:30】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
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螺原体是无细胞壁、螺旋状的厌氧原核生物,细胞膜上含有甾醇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
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螺原体的环状DNA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B.利用纤维素酶处理螺原体不会导致其形态改变
C.螺原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D.甾醇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其适应性
2.研究发现鱼宰杀后ATP降解为鲜味物质MP后,会被酸性磷酸酶(ACP)进一步分
解。图1是3种鱼ACP活性随温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共0.20
0.18
0.16
口草鱼
0.14
0.12
口翩鱼
0.10
0.08
肠鳝鱼
0.06
期0.04
0.02
30
35
40
45
50
5560657075
温度/℃
图1
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10页)
A,温度过高会破坏ACP的空间结构,降低其活性甚至失活
B.30~50℃下保存鱼肉时,铜鱼鲜味丧失比草鱼更慢
C.不同鱼ACP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编码基因不同
D.该研究能为制定鱼肉保鲜贮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3.实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生物学结论的可靠性。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泳鉴定DNA时,原理是利用带电DNA分子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B.鉴定DNA时,将粗提取的丝状物溶于2mol/L的NaCl溶液后加人二苯胺进行观察
C.探究DNA复制方式时,梅塞尔森等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D.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比较H,0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均运用了“减法原理”
4.细胞分裂过程中,黏连蛋白的水解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关键,分离酶在中期开始发
挥作用,Shugoshin蛋白可与着丝粒周围的黏连蛋白结合,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黏连蛋白
菲袋
分离酶切割
发生降解
着丝粒
图2
A.黏连蛋白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B.Shugoshin蛋白的作用是保护黏连蛋白不被分离酶破坏
C.分离酶抑制物的活性降低会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慢
D.黏连蛋白水解发生异常导致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5.为探究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
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后,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B.搅拌使附着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噬南
体颗粒
C.用5S标记T2噬菌体时,5S的转移路径是培养基→细菌→亲代噬菌体→细菌
D.本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标记、侵染(保温)、搅拌、离心、放射性检测等
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